被isis杀害的2中国人质:长平之战补给和坑杀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16:39:48
长平之战是《史记》中惟一一场记载详细的战役。司马迁的记载:就在这个山谷,秦军投入了大约60万的兵力。而这场战争,跟据司马迁的记载,经历了两年之久。2000多年前,60万的一支秦国军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以当时的条件,秦军的后勤供应是怎样解决的呢?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一个冬天,淮海战役爆发了,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宽阔的战场上,紧随在解放军身后的是一支支由农民组成的运输队,他们用自家的小车、耕牛连续不断地向前线输送补给物资。在整个战役中,解放军投入了60万的兵力,这个数量与长平之战中的秦军大致相当。但是,在60万解放军身后,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的有500多万的农民。平均9个农民供应一个战士!2000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500万而已,那60万秦军的后勤是怎样实现的呢?在一个铁制农具和牛耕刚刚开始使用的时代,秦国用什么供养这支60万人的军队进行长年累月的战争?对于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来说,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消耗简直是天文数字。秦国的国力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消耗?
更何况当时秦军战胜后,坑杀赵军45万,如此一来双方在长平这个小山谷里,共记投入兵力达100多万人,这在当时的中国100多万人打两年,军费可想而之了,秦赵两国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我见网上有人说:通过就地征粮或是士兵自给自足,长平这个小地方就地征粮我认为不可能可以支持100多万人打两年战争,自给自足也没这么多地方种田啊!
另外坑杀问题,也有点疑问,史记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记载“秦虽破长平军,但秦卒伤亡过半,国内空.....”,这里说秦军伤亡过半,也就是说战后秦军还有30万的兵力,可是要用30万人去活埋45万人,我想不太可能吧,首先,怎么埋?把40多万人逐一分开为成百上千组,然后慢慢挖坑一组一组活埋吗?那得要多少时间?多少人力?那么,是不是秦军挖了一个壮观的大坑把40万人一股脑全埋了呢?这个坑到底得有多大呢?搞建筑的可以算一下,呵呵!如果,这个坑挖不出来,或者代价太大,时间不允许挖,那么,是不是秦军找了个大盆地,把这40万人赶进去一股脑埋了呢?因为100万人的补给,时间一长,秦军战后应该承担不起的!活埋如果捆绑手脚,是埋不成气地!几铲土下来,抖抖就掉了,俺站到土上等你再铲,累死秦军没商量。因此,秦军必须逐一把40万人的手脚一个一个全捆好了才能开埋。那么,赵军40万之众,举国精锐,是否坐等秦军又捆又挖呢?看中央台播出来的历史片,在长平挖出的赵国士兵尸骨,其中很多士兵还带有武器和随身钱币,由此可见,赵军投降后,并未完全缴械。没有缴械的情况下,40万人活埋,真的很的难度,谁能就上面两个问题给我一个答案,谢谢!

我只说自己的一些观点.大家来讨论下.
首先我们不考虑到历史上夸张的问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中所云“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而也有记载赵在长平之战后,所有青壮年几乎损失殆尽.所以秦国60万,赵国45万的数字基本是属实的,可能略有夸大吧。

只是我估计两边的军队,这个数字应该不可能全部是战斗人员,应该是包括了后勤部队。考虑到战争所在,也是三年的相持,是在上党,也是赵国最富庶的地方,所以赵国采用运输和自给自足的耕种,应该可以基本满足军队所需。
而秦国应该是顷全国之力来打这场战斗的),《吕氏春秋·应言篇》有“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缺字当为“匮”乏”之属),所以基本上估计60万里面可能有很大部分,可能达到一半以上是运输部队和后勤负责耕种的部队吧。这样可能比较能解释后勤补给的问题。

而关于坑杀的问题。首先,坑杀的数字可以说肯定有夸大,当时赵国最多发动了有水分的45万人马,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不大可能还有40万的剩余部队。而且考虑到当时天下未定,秦国又是众矢之的,刚经过一场那么激烈的战斗,虽然获胜但是损失过半,需要的是时间来恢复国力军力。而且养不起投降的赵国军队,又不可能放回去。所以用坑杀的方式,一方面彻底削弱赵国,一方面也有杀给其他各国看的成分在,让他们在发动对秦战争的时候需要多多考虑。所以很有可能非常多的夸大了数字,可能只坑杀了10几万到20万的军队吧。
所以30万剩余秦军,坑杀10-20万赵军还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坑杀的地点,根据最新研究,是很分散的,不是一次性集中在一个坑里面杀掉的,是分散的,所以白起可能是分开来,瞒着降卒多次进行的坑杀,可能是以叫他们进行挖坑的工作是坑杀或者用酒灌醉后坑杀的,以所以带着武器也可以理解。

以上是我的观点,仅攻参考

这个问题还有待考古学家来研究,要是能找到当年秦军坑杀赵军45万人的那个地方,挖开看看也许什么都清楚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