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教师第二季优酷:中国远征军详细史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07:05:10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仅以一师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8师师长戴安澜吕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作战中不幸受伤身亡。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http://newsls.lnd.com.cn/xwzt/kz60zn/200507/43377920050715.htm

  中国远征军军史简介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 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初次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谋图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至此,日军已直接威胁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英属殖民地,1941年1月,英政府又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陆军武官,开始和中国酝酿中英军事同盟,第一个步骤是通过中国对缅印马的军事考察,两国共同商定保全缅甸的具体军事计划。经过协商,“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于1941年1月间产生。同年2月初出发,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约3个月之久,搜集有关缅印马经济政治军事资料,编成一部“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主要是中、英、缅甸共同防御计划草案。12月初,日军占领泰国全境,12月10日,日军同时在菲律宾和哥打巴鲁登陆成功;12日,日军强渡柔佛海峡,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23日,日机空袭仰光,拉开了日军侵缅的序幕;25日,香港沦陷,港督马克·扬爵士宣布投降。此后一个月,马尼拉、击隆坡和新加坡相继失陷。七八万英军竟向三万日本入侵者挂白旗缴械。
  日军乘胜南下,攻占爪哇、南苏门答腊和巴厘巴板。1942年1月,侵泰日军突破泰缅边境,虎视缅甸。然而,到这种地步,英国依然幻想以大英帝国的招牌吓唬日本。他们说英国有雄厚的力量,认为日寇不敢轻于向他们挑衅;如果日寇要截断滇缅路的话,必然从中缅或中老(老挝)边境,而不会经过缅甸。因此,当中国正式提出中英缅甸共同防御意见书时,英国仍然坚持它的傲慢,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中老、中缅边境布防,以防止日寇截断滇缅路,而不允中国军队及早入缅布防。同时英国心中也明白:日寇一旦侵袭它的远东殖民地,它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所以也不敢正面否认中国提出的意见,只是强调时机未到,不同意中国军队先行入缅。以至于从1941年12月11日第一次下动员令起,至1942年2月16日远征军正式动员,这两个多月期间,时而动员入缅,时而停止待命,时而准备东调,反反复复,捉摸不定,坐使仰光在3月12日沦陷,已经失去保全仰光国际交通线的根本目的,使中国出兵缅甸的战略意图大打折扣,另外,英国在不通知中国的情况下放弃仰光,伤害中方感情,影响中国出兵热情。仰光失守后第4日,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
  1942年2月1日令:中国远征军第六军集中芒市、遮放、龙陵,候英方派车接运入缅。1942年2月16日令:据英代表请求,仰光情况紧急,请速派第五军入缅,所有野炮、战防炮均应随同出发,装甲兵团先作出发。

  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
  新38师稍后自云南安宁出发至缅,所部共112,113,114三个团,团长依此是陈鸣人,刘放吾,李鸿。 新38师的前身是税警总团,该团由孙立人一手创立,1941年底,该部第2,3,4团和直属队改编为陆军新38师(第1,5团被戴笠吃掉,士兵解散任各处的卫兵〕,孙立人任38师少将师长,齐学启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归66军建制,军长张轸。新38师编成后参加军政部战力校阅,名列第一,立刻从丙种师提升为加强师,编入缅甸远征军。

  刘放吾团长
  新38师入缅后随即展开了营救英军的仁安羌之战。时孙立人率本师刘放吾113团发起攻击,以战死三营长张琦以下204人,伤318人,全团伤亡近半的代价,救出英军7千余人,并夺回被俘传教士,记者约5百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

  孙立人师长
  中英盟军尤其是中国远征军经一个多月英勇奋战,在保卫同古、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部署不当,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西线战况虽因仁安羌战斗得以扭转,然东线日军五十六师团却击破远征军第6军防线,迅速直插盟军后方,致盟军全线动摇,4月底,日军攻占腊戍,切断滇缅,5月1日进占曼德勒。中英军队被迫向印度和中国境内撤退。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拿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样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4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不听,反而令部队抛弃战车火炮等重武器,及汽车辎重,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命令孙立人奉命率新38师为第5军殿后,孙立人在掩护第5军全部进入野人山后,率新38师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副师长齐学启为照顾落伍伤兵,不幸被日俘获,囚禁三年,不屈,在仰光被杀殉国。

  齐学启副师长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1942年6月,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十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三十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新38师和22师分别奉命于6月底和8月开赴兰姆伽军营,改该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训练,于是兰姆伽军营便成了新一军的摇篮。
  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
  1943年初,郑洞国到达兰姆伽,成立新一军并任军长之职,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

  廖耀湘师长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于缅甸最北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山”。中国驻印军对胡康河谷太熟悉了,前年中国远征军败退时,闯入这块禁区,损失惨重,遗尸无数。新38师在野人山中见到的是遍地第5军将士的白骨,常常是一堆白骨围着枪架而坐)。
  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潘裕昆师长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师长胡素,归新一军建制)、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1944年8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成立两个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下辖李鸿新38师、唐守治新30师;新六军(军长寥耀湘)下辖李涛新22师、龙天武第14师、潘裕昆第50师。

  龙天武师长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密支那休整后,新一军、新六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一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攻占了细胞。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1945年春,新一军四万余人由缅甸空运沾益,随即又被运至南宁,继而向广州挺进。日军投降时,新一军已到达广州。
  在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中国驻印军全歼日军第18、第56师团,重创日军第53师团、第2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323人。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辆和汽车552辆。中国驻印军伤亡1.7万人。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jh0059.htm

  中国远征军编制表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罗卓英
  下辖 第五军 杜贻明
  下辖 200师 戴安澜 新编22师 廖耀湘 96师 余韶 游击支队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第六军 甘丽初
  下辖 49师 彭壁生 93师 吕国铨 暂编55师 陈勉吾
  第六十六军 张轸
  下辖 新编28师 刘伯龙 新编29师 马维骥 新编38师 孙立人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 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 (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下辖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 王凌云 第9师 张金廷 新编第33师 杨宝 辎重团 段寿清
  第6军 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 洪行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 钟彬 新编第28师 刘又军 第87师 张邵勋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 李志鹏 第200师 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 指挥官不详
  第20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 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 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 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 方天 第14师 龙天武 第50师 潘裕昆 第198师 叶佩高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6军 何绍周 荣誉一师 汪波 第82师 王伯勋 第103师 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第93师 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官 傅克军 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郑坡
  http://www.pmzh.com/bbs/dispbbs.asp?boardid=409&rootid=44367&id=44367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斯瓦逐次抵抗战斗
  http://www.zywl.cn/his/his1/his8/his85/his851/200603/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