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小西湖附近酒店:武都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2:08:39

武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毗邻川、陕两省。全县辖1区、6镇、38乡,767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既有南国的灵秀,又虽具北国之雄奇,是典型的“七山二林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武都作为地名,始于先秦。古称阶州,为白马氐、羌族住地,自公元前279年秦昭王建陇西郡起,历代设郡置州都屡见不鲜。多为兵家必争之重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武都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车伐攻战与民族交往,构成武都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各兄弟民族,互相影响,共同创造武都灿烂的古代文化。
  风光奇特,景色优美迷人。武都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境内气候温和,山川秀丽,四季分明,绿意盎然,被人们称为“陇上江南”。王凤山、米仓山、擂鼓山,林丰草茂,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水濂洞、朝阳洞、万象洞,景色壮观,神奇雄伟,闻名遐迩。“六月冰泉”、“太白积雪”、“锦屏叠翠”等佳景名胜,别具风彩,点缀山川,为旅游之胜地。这些名胜古迹与天水麦积山,甘南腊子口,四川九寨沟等形成一条景色迷人的旅游热线。
  气候温和,生物资源丰富。境内适宜核桃、苹果、花椒以及柑桔、茶叶、无花果、猕猴桃、板粟、银杏、油橄榄、油桐等亚热带经济作物生长。有各类树种1300多种,享誉盛名的达数百种,境内所产“阶州毛峰”、“粟香毛尖”茶叶,以其润色黄绿,味鲜清香而著称,特别是“大红袍”花椒、橄榄油已誉冠全国,全县森林覆盖面积145.83万亩;中药材资源丰富,科类多达1200余种,著名常用药材350种,驰名中外的有红芪、当归、黄连、半夏、大黄、党参、天麻、杜仲等量多质优,故有“千年药乡”之美称,其中尤以“米仓红芪”饮誉中外,颇受港、澳、台商及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欢迎,曾获经贸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红芪切片、红芪饮菜,红芪粉等保健产品也相继开发问世。
  江河纵横,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有白龙江、广坪河、西汉水三大水系,多条小溪遍布高山峡谷,年径流总量53.7亿立方米,动力蕴藏量高达70.62万千瓦。梯级开发水电能源潜力巨大。
  矿产富集,开发前景广阔。全县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30余种,主要有铁、铜、磷、金、白云岩、煤炭、石膏等,且品质优良,储量可观,利用价值很高。近期新发现的“炭硅、泥”型金矿,其藏量全国少见,丰富的金矿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设施完备,兴业基础良好。交通便利,境内212国道为主干,纵贯南北,江武,略武,大姚等三条省道为经纬,以县乡公路为网络,连接宝成铁路,贯通甘陕川交通动脉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列入国家规划中的兰渝铁路已进行前期工作;通信便捷,兰成光缆从境内穿过,县内全部实现了光缆通讯;拥有无线和有线电视各一座,节目覆盖全县44个乡镇;商贸活跃,有远近闻名的南桥综合市场,安化红芪市场,三河花椒市场等专业市场。完备的基础设施,为全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对外经济联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新中国的建立,为武都县各项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954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3714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371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3436万元,比1980年增长近4倍。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多年来,县上始终坚持从“七山二林一分田”的县情出发,充分发挥武都光、热、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和财政增收的总体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大办农田水利、大办畜牧、大办经济林建设,突出产业开发,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增产措施,依靠科技加快“高效农业园区”和“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勤劳智慧的武都人民为开发武都,建设武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全县人民发扬”“三苦”精神和“四实”作风,在治穷致富的实践中,摸索出了符合山区特点的路子,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199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44954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737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85万元。
  ——依托资源,县属工业从无到有。紧密依托资源,已发展起来的有电力、采煤、建筑、建材、机械、化工、冶金、医药、食品、轻工业等十个行业。主要产品有中成药、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硅铁、硅钙、煤炭、水泥、滤清器、金属镁、食品饮料、橄榄油、花椒油、大蒜油、地毯、珠锈系列,已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工业。
  ——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有各级各类学校681所,教职工3367人,中小学生76314人,校舍建筑面积268410平方米。已有县级医院4所,预防保健机构2所,中心卫生院所,乡级卫生院44所及村级民营诊疗所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方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城乡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
  ——扶贫开发成就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实施扶贫项目389个,扶贫8.2万户,贫困人口,贫困面由1985年的67%下降到23.6%。城乡人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8亿元。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8年底,全县乡企发展到8010户,从业人员1万9千多人,完成产值1亿8千661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完成6500万元,完成增加值4055万元,实现总收入17324万元,利润1535万元,上交税金521万元。
  ——农村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逐步转变,全县已初步形成五大产业基地;即白龙江流域油橄榄生产基地;白龙江、北峪谷、三河流域蔬菜生产基地;整县花椒生立基地,洛塘区茶叶生产基地;半山、高半山中药材生产基地。以五大产业为基础,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之路正在形成。
  经过50年的发展,武都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世纪的日益来临,是武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与优势同在。有利于发展的因素不断增多;一是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有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二是有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三是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四是有多年奠定的经济和工作基础。五是有国家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及扩大内需而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六是有兄弟县提供的经验。七是有国家和省地对我县扶贫攻坚和长治长防等方面给予的重点华桥扶持。以上这些都将为我县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从武都的县情出发,紧紧抓住扶贫攻坚持和加快发展两条主线,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890元,争取900元;财政收入确保3220万元,力争达到3500万元;解决8.6万人的温饱问题,力争全县整县解决温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44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26424万元,第二产业5424万元,第三产业达到17601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4425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7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达到22633万元,粮食总产达到10200万公斤。突破2亿斤大关。
  武都是一个贫困山区,又是一个资源大区,贫困只是一个现状,而不是未来。武都县委、县政府决心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立足县情,争抢机遇,紧紧抓住加快发展和扶贫攻坚两条主线,坚持农业强强,工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工作路子,进一步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奋发自强,开拓前进,通过不懈努力,再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富裕文明的新武都必将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