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小攻 mp3:梁山功夫与跆拳道有相似点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23:14:57
呵 呵 谢 谢

完全不是一回事。也不会相似。当然,每种搏击的共同之处总是有的。而且你指的梁山功夫还包括许多。

梁山功夫? 没听说过。。。

不过既然是两门拳术 应该有些区别

没有.

水泊英雄地,梁山义士天。梁山自古就是群雄啸聚之地,当梁山一百单八将及弟兄,个个武艺高强,独具特色。因此,梁山拳功不仅有古水泊传统拳,而且也有少林拳、武当拳、峨嵋拳等等,集众家所长,规范发展,千锤百炼而成。梁山拳功现在较普遍流行的有:燕青拳、子午门功夫、少林册、梅花拳、佛汉拳、洪拳(又分大洪拳又名曰太祖拳、小洪拳、中洪拳、掌洪拳)、二郎拳、猴拳、醉拳、番子拳、水浒拳、天罡气、太极拳等等。较流行的武术器械主要有:长兵器(长枪、大刀、朴刀、镗、禅杖);短兵器(斧、剑、单刀、双刀、钩锏、叉拐、匕首、双圈);软兵器(七节鞭、九节鞭、流星锤、绳镖、锦索等)。不论什么拳派,老拳师都十分注重武术基本功,俗话讲三年的架子(拳术)两年的锤,五年才能摸家什(器械)。即练习武术器械必须以熟练拳技为基础。

子午门功夫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将,由四面八方聚义于梁山,他们战前练兵,战后休整时常到六工山建福寺,与该寺方丈元通共同习练,互相切磋,逐步形成此功法。所谓子午门功夫,一是好汉们在每天的子、午两个时辰练功,二是此功法练先天之身躯,补后天之精华,练后天之精华,补先天之不足,二者相辅相成。先天为阴,后天为阳;阴为子,阳为午,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后,练功时身上就会出现一股热流和股冷流,热流称之为火候,冷流称之为“精华之泉”;冷为阴,阴为子,火属阳,阳为午,功夫练到此种程度,也就达到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武术界形容此功法厉害,也把子说为生,午说为死,寓言出拳抬腿即可决定对方生死故名“子午门功夫”

为继承和弘扬梁山武术,子午门功夫第二十一化掌门人于1991年组织成立了中国梁山子午门功夫研究会,并在对此功法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撰写了《梁山功夫》一书,国家武协主席张耀庭亲笔题词“梁山英雄名扬天下”其功法特点为:顺臂、拧腰、合胯、大开大合,气势凶猛;蹦跳、捶捣,勾挂点蹿,身法互长互短,摔打推拿,快稳准狠,与内功浑然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练气生力,练力生神,气贯周身;变化多端,难破难防。真可谓高深莫测,独树一帜。

子午门功夫,功法、套路颇多,《梁山功夫》(宋义祥著)一书有详细介绍。该书第一集出版后倍受国内外武术受好者的青睐,并已传播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俄罗斯、德国、保加利亚等地。

燕青拳 此拳是梁山好汉留传下来的来宝贵文化遗产,在水泊梁山广泛流传,第十五代掌门人刘洪元,是清末民初梁山有名的武林高手,有一次在丁堂村与人角斗,长枪扎在肚子上竟然安然无恙,至今传为佳话。

燕青拳又称秘踪拳,一说此拳起源于唐末,传至宋代时由梁山好汉玉麒麟卢俊义发展而成。卢收燕青为徒,并同上梁山泊。卢隐退后,燕青广泛传授此功,故名燕青拳,另一说,燕青的门徒虽然敬佩老师的武艺,但因其投奔梁山泊,故隐燕青之名,称名为秘踪拳。又说,燕青被官兵追逼到梁山时,雪上未留足迹,致使使官兵迷路,故又称迷踪艺。燕青拳传到清代的孙通,先从兖州张某学拳,后游历四方,晚年隐居河北沧州教拳,在沧州以陈善为首的一派称其为秘踪拳。由沧州遗流到静海县霍家,称之为迷踪艺,子孙代代相传,后出名家霍元甲,迷踪世遂声名大振。

燕青拳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功架端正,发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独具风格,眼神集中一点,兼顾八方,眼助身法、气力;腿法要求劲足力满,干净利落。各种套路大多由名种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跃等50多个动作组成。其技法:上肢有甩、拍、滚、掳等;下肢有跳、截、挂、缠等。配合先靠、闪、定、缩等身法,组成击技较强的攻防技术。其步法强调插裆套步,闪展腾挪,窜蹦跳跃。燕青拳内容极其丰富:1徒手(秘踪拳、三步架等)2器械(青龙剑、明堂刀、五虎断门枪、春秋大刀等);3对练;4硬功(铁裆、铁沙拳、铁顶);5医疗保健功(主要以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建国后燕青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梅花拳 简称梅拳或花拳,始创于春秋战国时期梁山泊西南军事家孙子。其拳套路、器械多在地面练习,注重实战击技,讲究胆、力、技的训练。现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山武协副主席老拳师冯天民,委员宋升祥、候先存、姜德法,会员王清文、王保德、王保柱等。主要分布在梁山前集乡的马振扬、张垓;梁山镇的后集、马庄、郝山头等;后孙庄乡的姜庄;寿张集的孙庄、徐楼;馆里乡的大候、荣那里。小安山乡的西唐、宋庄以及代庙乡的董那里、新华、杨岱等。

洪拳 洪拳分为大洪拳、中洪拳、小洪拳、掌洪拳。据传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该拳讲究刚、猛、紧、稳、小五个字。主要流传于馆里乡的东李庄、刘先庄、胡台庙;杨营乡的王连坡、马营乡的辛兴屯后孙庄乡的丁堂、孙庄、盛庄;前集乡的前集、马庙、郑垓;梁山镇的任庄、张坊、凤山;开河乡的开河,还有徐集、小安山、王府集、李官屯、韩垓等乡镇的一村庄。现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山武协副主席、老拳师王俊山、李象山邓福存及郑如科、任有领、孙克胜、肖文福、黄怀银、韩锋、曹务才等。

少林拳 主要流传在梁山大寨、开河、代庙等乡镇。现代代表人物为老拳师段道坤、勒玉珍(县武协副主席)宋广生、徐英第等。

二郎拳 系梁山好汉武松所创,分三节、六段、一百零八式,是比较稀少的拳种套路。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动静结合,刚健有力,手脚并用,利于实战。此拳着得讲六个字:接、缠、进、拦、切、拿,适合于被围之中,展天打四面八方,小则拳打卧牛之地。演练起来,要手如流星、眼如电、腰如蛇、腿如钻,也就是行如风,站如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外猛内静,机动灵活。主要流行于郓陈、李官屯、梁山镇等乡镇的一些村庄。

佛汉拳 该拳全是两人对练套路。其二十四路对打锤,分上、中、下三盘,演练起来不顶不丢,刚柔相济,随势而化,遇机而进,攻防合理,结构严谨,美观大方,此拳主要流行在杨营、小路口、黑虎庙、梁山镇等乡镇的一些村庄。

梁山流行的诸多武术器械中朴刀、长枪、禅杖、镗、斧、流星锤、梅花桩等颇具特色。

朴刀 又称双手头,是大刀的一种,其刀身比大刀长,刀柄比大刀短。练时双手持刀,勇猛刚劲,泼辣骠悍。用法为:扇、吹、劈、剁、托、错等。太平天国时军队中多用此刀,故又称太平刀。梁山少林册教练、骨干运动员都是朴也高手,如李家和等多次在市地县获得冠军。

长枪 长兵器俗话说大枪一丈二,可见比一般的枪长,被誉为“枪中之王”。因长度在3米之外,演练吃力,故习者不多。其技术以拦、拿、扎、蹦、跳、绞、锁、扣等为主。击技性强,讲究实用,要主宰,八方出击。其套路共分四路:一路大拨大扎,二路引枪反扣,三路外缠里锁,四路圈绞崩带,抖动起来大圈套小圈,气势似波涛奔涌。

禅杖 亦称钖杖,系僧人所持之手杖。最初是僧人云游化缘时,为避免打门时受人家责怪,只摇动杖头上的铁环,使人警觉而创造出来的,它是一种重器械,有很浓厚的禅宗味,一看便知是佛门兵器,花和尚鲁智深使用的便是此器械。其套路技法独特,外地不多见,可以说是梁山独有。

镗 此兵器形似叉,上有刃,称正锋,长一尺半,横有刀牙,月牙朝上,上下均有一定间隔的利刃,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柄,柄长约六七尺,尾端有三棱铁钻叫“鐏”,用于击刺、架格、转、支、拦等,以“扎捻势”、“中平势”、“骑龙势”、“架上势”、“闸下势”为常见。套路有“溜金镗”、

“燕尾翅”等。梅花拳中身材魁梧者多以此兵器练力量。

斧 罕见的兵器,长柄巨斧名为钺,也叫大斧,古时多为马将用的重兵器。《水浒传》中急先锋李超使用的就是大斧,杀伤力颇大。短柄斧,有单、双斧之分,古时为步兵所用。短斧因形状扁宽,又称板斧,李逵使用的即是此种器械。舞动起来姿势优美,风格粗犷、豪放。使用方法有劈、剁、搂、抹、云、片等。现在梁山武术运动学校挖掘整理,将“李逵对斧”定为传统项目,在多次表演、比赛中深受群众欢迎。

流星锤 属软兵器之一,由一根1丈5尺长的绳索和一个小铜锤构成。锤如木瓜,大如鸡蛋;锤绳连结处有一小环,缀有红绸,也称走线锤或飞锤。它有“单流星”、“双流星”之分,舞动起来其快如飞,犹如划破夜空的流星一般,故而得名。运动方法缠、抛、抢、扫为主。练时绳在脖子、两臂、腿及身上反、正缠绕,然后抛掷出去,而又不能用手触锤,,武彦讲“巧打流星顺打鞭”,是说练流星锤要有巧劲。因此演练难度较大,如果功法不熟,容易碰伤自己。一般初学者开始用小沙包代替锤,待功成后再使用真器械。前集乡马振杨村老拳师的流星锤,绳子几乎全部缠在身上,但抓住铜锤一抖即出,堪称绝技。

梅花桩 其设置用坚木棒5根,各长7尺,埋入地下3尺。桩头直径2寸,平头,外用铁箍加固。每桩相距2尺,中桩位于4桩中央,呈梅花形。先于桩上站马步,初用足心,继用脚根,最后用足尖,共练百日。之后在桩上随意跳跃,并练习拳功套路,活步练习,纯用足尖。此功既增长下盘实力,又锻练自身的灵活度,是梅花拳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