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之最强火影千手玄:道家追求的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3:31:08

我觉得道家想追求的是一种境界------完美的,能解释一切,包容一切的境界。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尘世间没有这完美的东西,可以说是没有完美的东西,所以道家就追求“无”。只有“无”这种玄妙的东西才能包容这一切。

先明确道家和道教是2个概念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神仙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就本身来说,这种崇拜和道家思想没有相关联的成份,老子、庄子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的文字中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现“道”的长生者的意象。所以就道教尊老子为宗又追求修炼成仙的本质来说是荒谬的,这是一直以来认识上的误区。东汉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本的王充著有无神论作品《论衡》,对汉末流行的神仙方术进行了全面批判,在中国思想史上获得了很高地位。

道家虽然学派上有所区别,但就其主旨来说是相通的:以“道”为本,自然无为,轻物重身。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这一思想由天道演变而来,但与天道不同。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这一观点被后来所有道家所有流派支持,成为道家最基础的核心。在各派之间对“道”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在中国哲学史上,通过“道”的概念对世界万物本源进行了第一次探讨,开辟了中国讨论形而上学的传统。这是道家突出贡献之一。

“无为”被道家认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地行为。“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舜帝不是无为而治的吗?他做了什么?只是使本人保持尊贵,令人恭敬地面对南方而已。)道家认识到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可能使行为本身产生偏差。“六亲不和有孝慈。”(当我们提倡孝顺、和睦的时候,家庭中的成员本身已经不坦诚、不和睦了,不然是不需要这些的。)表述类似观点的语句在道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根据处理问题不同,“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与政治,也可以用于修身。道家各派在坚持“无为”本质的前提中,通常给予了“无为”更丰富的内涵。

道家视生命价值重于外物,主要是指功名利禄。老子强调统治者必须重身而轻名、货。其后各个学派都提出轻物重身的观点。而庄子,列子将“内圣”的观点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麽,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要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演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演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教神学与道家思想的异同,确实一言难尽。试举一例:道教所谓长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并未言及,也不能视为老、庄思想的合理的引申,甚至可以说,与自然之道亦不无悖逆。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乐世界,也不同于基督教的天堂。道教的理想世界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宗教的。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太平经》中讲的很明白,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道教追求得到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不同于其它宗教的是,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锻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仙以后也可以一样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但是由于达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因此后来才出现了“尸解”等方式。部分风景秀丽的地方由于适合修炼而被誉为人间仙境,例如所谓的“洞天福地”就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地方。

大多数的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不死。也因此有许多养生的方法,例如气功等在道教得到了发扬。

许多宗教都认为人的寿命是不能改变的,然而道教不这样认为,有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是出自道教的《西升经》,另外,道教作为一个多神教,相信万物有灵,甚至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神灵。

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它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的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

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法术仪式,功德成神,常见的后天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

我对道家思想很崇尚——其实这个深奥的问题很难凭几句话概括的,核心思想是“无为无不为”,气魄很大。抛开迷信色彩浓厚的驱神弄鬼、画符炼丹不谈,仅道家对“天、地、水”的崇拜,就超然于其它宗教的对个人崇拜之上。
有这两句名言:1、老子《道德经》里有一句:“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 2、《庄子·列御寇》里这句"巧者劳而知(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遨)游者也。"这两句是我最喜欢的,推荐给你。管中窥豹可知,道家追求飘逸超然的境界,但关键时刻,要有济世之能,勇于为世人而献身。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去其糟粕(迷信成分)后,我很欣赏,并且深受其影响。

道家阅山水是虚,为谷神不死!

道家由“自然无为”这一总的原则出发,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的生命,具有独特的价值;一个得“道”的人是不受任何外在束缚的,因而是具有独立的人格的;在名利与生命之间,“身重于物”,“祸莫大于不知足”,生命贵于名利,因此为政者应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为政治国的最高理想应是清静无为小国寡民,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应是虚静寡欲、退守无争。
这便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阴阳协调..........即中庸

上善若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