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卷轴5寒霜不见了:夜半钟声 文言文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7:08:29
张继《枫桥夜泊》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欧阳公嘲之云:“句则佳矣,其如夜半不是打钟时。”后人又谓惟苏州有半夜钟。皆非也。按于邺《褒中即事》诗云:“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皇甫冉《秋夜宿会稽严维宅》诗云:“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此岂亦苏州诗耶?恐唐时僧寺,自有夜半钟也。

原文:
张继《枫桥夜泊》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欧阳公嘲之云:“句则佳矣,其如夜半不是打钟时。”后人又谓惟苏州有半夜钟。皆非也。按于邺《褒中即事》诗云:“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皇甫冉《秋夜宿会稽严维宅》诗云:“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此岂亦苏州诗耶?恐唐时僧寺,自有夜半钟也。
译文:
张继《枫桥夜泊》这首诗写道:“半夜里,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一阵阵传到我躺着的这艘客船上。”对此,欧阳修嘲笑说:诗句好是好,怎奈半夜不是寺庙打钟的时候啊!”后人也有认为只有苏州的寺庙有半夜敲钟的。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仔细考证:于邺写的《褒中即事》诗就有:“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皇甫冉写的诗《秋夜宿会稽严维宅》也有:“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难道这些地方也是苏州吗?恐怕唐朝时候的和尚寺,本来就有半夜打钟的习俗呢。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但如何正确理解该诗的独特内涵,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至发展到近年来连中学教材也参与了这方面的探讨和争鸣。目前,对这首诗的认识一般有着以下两种不同解释:一种是将此诗形容为一首景物诗,如权威的《唐诗鉴赏辞典》及教科书就认为该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以及诗人卧听疏钟时的感受;另一种是把这首诗理解成一首禅诗,指出该诗以世间笔法,营造了出世间的意境,是籍助于“钟声”用禅心来解除众生烦恼的一首七绝,这一观点如今颇受关注与推崇。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看法仍未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该诗的风格,牵强附会地曲解了诗的意境,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其实,严格地讲,这是一首典型的忧国思乡诗歌,从它的内部看,反映的是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而从它的外部看,则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理解这首诗必须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古典诗歌的语法特点。

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暴发,张继从西北流寓至越吴(今绍兴、苏州)一带。根据现有资料,我们只能确知诗人于至得元年~二年(756~757年)曾在这一地区盘桓,至于何时在故苏作客,已很难考证。不少人认为,张继是在科举落第后而悻然出游姑,的,但据《唐才子传》、《唐诗传》载,张继是在天宝十二年(753)登进士第,也就是说,他是在中了进士之后南下的,因年数未满再加上战乱,他当时未授有官职。

张继虽然飘零江南,但仍心系北方战事,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流露出了这种心态。在《酬李书纪校书越城秋夜见赠》诗中就如此写道“…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风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诗中“风辇栖岐下”无疑指肃宗在灵武即位而言,“鲸波斗洛川”是指唐朝军队和安禄山叛军在河南一带鏖战,“孤愤抱龙泉”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爱国忧民的悲愤情态,最后两句则反映了战乱发生后该地经济呈现的一派萧条景象。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同样也给江南人民带来了苦难。

张继在姑苏滞留期间,曾写下了这样一首七绝《阊门即事》:“耕夫招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亩;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诗中反映了农民应募从军,农村老动力缺乏,耕田大量荒芜。可见,战乱给予当地社会经济的破坏是何等深重!因此,我们在阅读与此诗作于同一时期的《枫桥夜泊》时,就须格外注意和认识到战乱会给诗人带来的重要影响,尤其是那种难以割舍的思乡愁绪,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枫桥夜泊》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