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梦开始的地方:有人认为李世民是一个为争权夺利而弑兄杀弟的无义之人,不应当被后人称为贤明的君主,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9 20:45:22

贤明的君主,是李世民在做了皇帝后的表现所赢得的名声,我觉得这个与他未登基前的"弑兄杀弟"要分开来看

宫廷争斗无父子,当时情势紧张,危机一触即发,我想李世民和他的两个兄弟都在蠢蠢欲动,只是谁出手早和晚的问题.

要成大事,当断则断,该狠的时候要很,李世民杀了他两个兄弟和所有的侄子,避免了大唐后世政权的某些争斗,对老百姓来说,应该是好事.

可惜的是,后世以成败论英雄,对元吉和建成的描写不是很正面,其实,这三兄弟在能力上本就不分伯仲,如果当时是元吉和建成先下手,我相信也应该会成为"贤明的君主"

一个从头到尾善始善终的君主。
弑兄杀弟的事情,太子建成与秦王陛下之争只能以一方的死做结束。
结果就是秦王胜,太子败,失败的一方被杀死无话可说。
至于什么是贤明的君主?就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击败突厥,称天可汗,消除民族蛮夷之分,奠定大唐盛世。
所以李世明完全可称为一个贤君。

在中国所有伟大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626~649年的二十三年,但他的功绩及名声丝毫不逊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创业之主。用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的一句话,只有等到“唐太宗登地位,唐朝才开始盛大起来”的。而且,他还是著名的军事家、书法家,他开创的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生于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他的父亲李渊,袭封“唐国公”,是有名的“八柱国”之后;母亲纥窦氏(即窦氏)也出身名门,乃当时极为显赫的高门窦家之女。
李世民是李渊与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在他之上有大哥建成,之下有三弟玄霸、四弟元吉。他四岁时,有位善相的看到他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及至他长大,果真风度翩翩,是当时天下有名的“太原公子”。
公元615年,李世民十六岁,遵父命娶名门之女长孙氏为妻。长孙氏即是后来极富盛名的长孙皇后。之后二年,他一直参与他父亲的叛隋大计。据史料记载,当时在他身边,集聚了大量的有才华的人。例如《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就曾称他:“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里也说他“于晋阳密召豪友”。与他的兄弟相比,他的确是位早熟的政治人才。
李世民十八岁那年,即公元617年,随父亲李渊自太原起兵。他率领部队和他的门客打前阵,很快就击败了隋朝的军队,攻入长安,并且灭了隋。唐初论功勋,以李世民为最大,被封为“秦王”。
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薛举之子),败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了当时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礼仪的招待。
随着他声望日盛,李世民与他兄弟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微妙起来。此时他的三弟玄霸已死,大哥建成与四弟元吉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他。他们几次密谋杀害李世民,但都没有成功。
此时大臣间也因此互相倾轧,势成两派。宰相裴直、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跟随建成、元吉,为一派;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随李世民,为另一派。大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将领李靖、徐世绩、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了建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649年,患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

我认为这是两方面的事情,并不能一概而论。弑兄杀弟的无义之人和贤明的君主这两个角色并不冲突,我们不能因为他极高的政治成就而把李世民的人品完美化,其实他当时十之八九也就是自己想做皇帝,然后顺理成章的杀掉兄弟。而不像某些文艺影视作品描述的那样,李世民为了天下万民,在残暴的兄长和弟弟的逼迫下不得以而为之。汗!极其恶心,别忘了,玄武门之变后,他还马上把李渊“尊”为太上皇,软禁了。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另一方面,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和是不是明君基本没关系,鉴于他的成就,毫无疑问,明主!

成王败寇,实力就是真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他即使是弑兄杀弟的无义之人,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