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学院图书馆:请问这种药的疗效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8:29:58
如果有一种药的主要成分是黄芪,生姜,甘草,茯苓,人参等,能告诉我它主要的疗效是什么吗?多谢!
这种药有减肥的作用吗?

黄芪为常用中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能。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泄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久溃不敛、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生姜的滋味很是辛辣,服食后使人产生温热的感觉。它具有发汗、散寒气、健胃、止呕、祛痰、解毒等功效,可适用于感冒风寒或雨淋水浸之后引起的怕冷、发热、腹部冷痛等症,又可应用于受寒引的呕吐、咳嗽痰多(痰液稀薄)等症。

生姜不但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而且是一种很好的调味品。在煮食鱼、蟹及其它海鲜时,加入生姜2-3片同煮,可以散寒气,解除腥味。在煮食野禽如山鸡、斑鸠等时,可加入生姜3-4片,有解毒的功效。

生姜皮没有热性,主要有利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爽利等症。

生姜汁的功效与生姜相似,能祛痰、止呕。主要应用于痰多昏迷及呕吐等症。

乾姜有温里祛 寒、祛痰的功效,适用于手足冰冷、脉搏微弱、出冷汗等人身阳气亡失的症状,又可应用于腹部冷痛、泄泻及受寒引起的咳嗽、咯吐白色稀薄的痰液等症。

煨姜有温中止呕、祛寒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胃寒呕吐用胃腹冷痛、泄泻等症。

炮姜有止血功效,适用于虚寒性的出血如便血、子宫出血等症,表现的症状是面色苍白、手足不暖、脉搏很弱。但须配合补气、补血药同用。炮姜又能温中止泻,适用于受寒饮冷引起的消化不良、肠鸣腹泻。

甘草性平、味甘,具补脾、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主治脾虚食少,胃、十二指肠溃疡、咳嗽、支气管炎等。 甘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可减低或缓解其他药物的偏性、毒性,具辅助、协调、矫味作用即和药性的作用,被美誉为“国老”。

茯苓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
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
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
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
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
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
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
、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
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
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
、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
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人参味甘微苦,性症偏温,其功重在大补正元之气,以壮生命之本,进而固脱、益损、止渴、安神。故男女一切虚证,阴阳气血诸不足均可应用,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1.大补元气 用于气虚欲脱的重证。表现为气息微弱、呼吸短促、肢冷汗出、脉搏微弱等。单用人参可大补元气,强心救脱,如独参汤。气脱兼见亡阳,可配附子同用。 2.补肺益气 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促,少气乏力,体质虚弱。 3.益阴生津 治疗津气两伤、热病汗后伤津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