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底世界游玩攻略:我党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3:39:00
毛泽东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作了如下概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返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步带了高一级的程度.”请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联系我党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说明这一概括的正确性.
精简点,注意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网上粘贴的就不要来,搜索我也会用

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模式就是我党早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起启了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建国后,我党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也顺利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认识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我党把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当作可以立即进入共产主义.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实践及其严重后果,就是对社会主义认识过程的一个大转折.
此后,我们一直在坚持社会主义,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重大的问题却一直没有搞清楚.
邓小平第一个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重大问题,使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最新的结论.正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长?邓小平说100年左右.但我党对社会主义不断实践表明,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当然也包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还远没有进入自由王国.
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就是总结我国新阶段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必将进一步指导我国社会建设实践取得新的进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再次证明这一规律的正确性.

扯淡!

建国以后,我国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但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缺乏认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误,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9年的拨乱反正、大胆探索,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这么说,改革的9年,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再认识的9年。
第一、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从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社会主义。一方面,必须明确我国是搞社会主义,而不是搞资本主义,不能倒退,走回头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超越这个最重要的国情,要求过高,急于求成。这就能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可以避免右,又可以避免"左"。
第二、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这就是基于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认识而提出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只有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使生产力水平赶上中等国家的水平,我们才有资格说是坚持了社会主义。
第三、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此,只要坚持改革,才能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就不可能摆脱贫穷,就谈不上坚持社会主义。
第四、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懂得了,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建设是搞不好的。自力更生决不是自给自足,闭关锁国;中国在历史上落后,就是因为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不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
第五、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第六、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充分发扬民主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有在民主化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发展,这就要求加强人民民主,允许和鼓励党员在党内、人民在国内,提出不同的意见,对现存体制和政策提出批判性的评价,对于各级领导直至中央领导进行监督,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发展民主政治既是社会主义的目的,也是社会主义赖以顺利前进的重要手段。
第七、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扎扎实实建设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实践证明,只搞物质文明建设,不抓精神文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以致走上邪路。那种认为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上去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对于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远不止上述几点,这里只是择其要者而言。所有这些认识,也是我们近9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的重大成果。尽管对于社会主义还有许多未知有待于我们去探索,但是,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我们就一定能对社会主义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20多年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它的正确。坚持邓小平理论无疑是我们的事业继续胜利的根本保证。如何掌握这个理论的精髓则关系到能否真正坚持的关键。我认为,中央领导同志最近讲到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正是这样一个关键。本文主要就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问题略述浅见。

(一)

众所周知,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正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和国内都遭遇到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中国自从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后不久,就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大劫难。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发生历史性转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道了,苏联解体了,社会主义在一大片土地上消失了。为什么社会主义会走向衰落?20世纪社会主义的兴衰史成为最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在总结国际和国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阐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讨论中,最精辟的莫过于邓小平那段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话,一段不少人曾经想到而不敢说出来的话,即,我们的社会主义“不够格”。“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这段话和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点(以后经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作了系统阐述),以及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发挥,都说明了社会主义尚不合格。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是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纠正国内、国外一切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过程中各种“左”的错误得以产生的总根源——“超阶段”错误的成果,是判定现阶段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但是,迄今为止,无论在理论界还是人们的思想上都还存在若干疑问,举其要者,一是,生产力和文化水平处于落后状况的国家,究竟该不该搞社会主义?二是,我们的初级阶段所属的社会主义是不是马克思理论设想的那个社会主义,即超越了、代替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到了尽头之后的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是,我们的初级阶段是否仍将沿着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不断发展、前进?

为了便于说清问题,我仍想沿用人们惯常的方法,把20世纪曾在十几个国家存在过和现在依然存在着的几个社会主义称为“现实社会主义”,而把马克思理论设想的社会主义称为“理论社会主义”。

我认为,否定落后国家选择的现实社会主义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这不仅因为它已经是众多国家的历史事实,是20世纪世界史的重要一页,而且因为,它的产生符合历史的逻辑,也具有某种必然性。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必然性,不是指的人们常说的那种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是说,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资本主义道路方法之外,还会有另外的道路、方法,即现实社会主义。而且,这另一条道路、方法,是同早期资本主义紧密相联的;它得以产生的某些决定性因素,是由资本主义内生出来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物。理由是:第一、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共生物,它同资产阶级一道产生、发展起来,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统治的斗争中一直是资产阶级的同盟军,并且在政治斗争中成熟起来,有了独立的政治意志,要求自己的经济和政治权力,产生了独立的工人政党,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斗争。第二、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在汲取和发展人类先进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早期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时期和工业化初期对外掠夺殖民地、对内剥夺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使之破产沦为无产者的罪恶、野蛮行径;深刻揭示了资本剥削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秘密,指出了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资本主义必将被更合理、更美好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所取代。马克思对早期野蛮资本主义的批判,极大地鼓舞了工人阶级,形成了欧洲强大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组织,并使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到整个世界。加上两次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的世界大战,一方面削弱了某些国家的统治阶级,造成社会经济政治危机;一方面又给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提供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广阔空间。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终于使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了政权,主宰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命运。既然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掌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且早期资本主义的野蛮、罪恶历历在目,以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的执政党,当然不会选择资本主义,而要按照马克思指导的道路,实行社会主义。然而,由于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限制,现实的社会主义缺乏马克思所规定的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为社会主义准备充分的物质的、精神的条件;更由于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多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全能主义而与马克思主义由以产生的近代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迥然相异,它虽然创造了一种处处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制度,却实际上同马克思设想的理论社会主义相距甚远,它不仅不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而且还相对落后。它不过是落后国家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道路,是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这条道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在落后国家培植的工人阶级,野蛮资本主义的丑恶面目,都是资本主义自身产生出来的。所以,我认为,现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却是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产物;它不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和取代,却是一种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制度,而且是早期资本主义所催生出来的。正是有了早期野蛮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一种现实社会主义便具有了某种必然性。

(二)

然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都没有对现实同理论的差距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或者曾经有过正确的认识,一待发动革命、夺取政权后就不清醒了。这样的错误从列宁1917年的《四月提纲》就开始了。在《四月提纲》和随后的《论策略书》中,列宁就判断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了,当前的任务是使政权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转到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手中。列宁此时虽然认为直接的任务还不是实行社会主义,所以还不能算做社会主义革命,但直接的任务是立刻过渡到社会主义,如废除议会制共和国、废除警察、军队和官吏,一切官员经由选举产生并可随时撤换,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国所有银行并成一个国家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等等。(注:《列宁选集》第3卷,页25页。)到十月革命胜利时, 便径直把它称为社会主义革命了。并且在取得政权之后,即实行直接的社会主义措施:剥夺地主和资本家,建立共耕社、农业公社、集体农庄等农业社会主义组织,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工人计划和监督,限制商品流通和自由贸易。用列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希图用国家发布命令的办法来立即实行社会主义措施,这就是当时所称的“战时共产主义”。这种做法虽然同战争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对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任务的判断。既然认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已是直接的任务,掌权后立即实行社会主义措施是理所当然的了。事实上,沙皇政权1917年2月才被推翻,当时俄国资本主义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众所周知,只有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之后才为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提供最充分的条件,何况,二月革命后到十月革命这段期间,连土地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呢?但是,研读列宁此前的著作,他从1905年的《两个策略》提出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同时,一贯强调俄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个阶级不能跳过,他说:“民粹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说什么俄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可以不经过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范围内进行阶级斗争的道路,而经过其它道路来跳出或跳过这个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是坚定不移地排斥这类梦呓之谈的。”(注:《列宁选集》第1卷,第540页。)1914年6月19日, 列宁又说到:“在俄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而由‘另一条’道路走向社会主义,这种‘幻想’是由自由派的少爷或者落后的小业主(小资产者)所特有的。”(注:《列宁选集》第20卷,第375页。)当然,这里不是要否定十月革命,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有条件夺取政权时而放弃革命、放弃政权怎能算革命政党呢?这里想说的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后,对社会所处历史阶段、社会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应有正确的估计。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说过,“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06、207页。 )恩格斯在批评俄国民粹派认为在俄国农村公社的基础上可以直接建立社会主义时,也深刻地指出,“要处在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社会来解决只是处在高得多的发展阶段的社会才产生了的和才能产生的问题和冲突,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2卷, 页502。),“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任务;如果要去解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所面临的问题,那是十分荒谬的。”马克思甚至还说过,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无产阶级革命即使取得了胜利,也“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本身的辅助因素”。(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页171。)很显然,社会经济形态的自然发展阶段不能超越,不能跳过,落后国家所面临的任务决不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所面临的任务:消灭剥削制度,改造小私有制,建立全社会公共所有的社会主义。即使无产阶级政党掌握了政权,可以选择另一种制度,但资本主义阶段所创造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却是不可逾越的;资本主义、小私有制等经济关系对于充分发展生产力的潜力尚未挖掘净尽以前,用法律和法令消灭它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马克思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本身的辅助因素的含义吧。列宁在取得政权初期所犯的“超阶段”错误,他很快就认识并纠正了,用“新经济政策”这种“迂回过渡”来代替“战时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而是要“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明确指出十月革命“充分完成了的只是资产阶级民主的工作”。(注:《列宁选集》第4卷,页575、576 。 )后来斯大林废止了新经济政策,从1929年起又开始了直接过渡,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18大提出要向共产主义过渡(因战争爆发没有实行)。自此,所有共产党掌握了政权的国家,都实行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迅速宣布进入了马克思预言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普遍发生了“超阶段”的历史性错误,遭到严重挫折。

邓小平提出的我们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和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阐述,据我的理解已经把现实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了。“不够格”,自然是相对于理论预测的社会主义而言。十三大的阐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别的国家用资本主义方法已经完成了的社会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不是明白地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的是与资本主义社会曾经完成了的同样任务吗?不正是说明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另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道路吗?怎么还能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超越于资本主义、高于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那个理论社会主义的范畴呢?这个观点确定并不新鲜,早在十多年以前理论界就有不少人提出或赞同了,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坚持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取代和超越,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难以说服人的。这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而恰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背离。按照这种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下一步,便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同时,是否要为过渡到高级阶段作准备呢?现行的一系列的基本方针、政策如多种所有制、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交流合作等等是否有一个边界呢?是否有一天这些适合于“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会嘎然而止,又来一次历史的大转折呢?尽管这是50年之后的事(初级阶段定为100年),但从历史长河来看, 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何况,未来阶段同现实的发展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呢!若从上述的落后国家的现实社会主义是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另一条道路和方法的观点看,它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它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实现人类的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它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它提倡的价值观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又是独特的,不是资本主义之后的、超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它的基本特征、方针、政策同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主义不仅有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且有本质的差别,不能混同,否则就要发生超阶段的“左”的错误。历史的才识够深刻、够惨痛了。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理论的彻底性,我认为可以考虑名之以“中国社会主义”或者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宣布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乃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所固有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它将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全过程,与社会主义共始终,而不是某一阶段所独有的、暂时性的。

(三)

以上是就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设想的,理论范围内来考虑问题的。世界历史已从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发展到21世纪,我们不能不研究社会主义现今所处的世界,特别是马克思悉心研究的资本主义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他们时刻观察、掌握客观世界发展的脉博,提出新的看法,修正自己的理论。当19世纪下半叶股份公司这种形式出现后,马克思便指出了股份公司的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本”(即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股份公司这种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并且指出“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是资本主义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是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注:《资本论》第3卷,第493、495、496页。)恩格斯晚年对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也有许多新颖的看法。他认为,经过科学技术革命,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纯粹是为了节约时间和劳动”。“大工业看起来也有了某些道德准则。工厂主靠着对工人进行琐细偷窃的办法来互相竞争已经不合算了。事业的发展已经不允许再使用这些低劣的谋取金钱的手段”。(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22-312页。)随着生产力迅速提高, 工人生活和劳动条件都有改善,与恩格斯写《工人阶级状况》时已大不相同。他观察英国、法国、德国的状况后,得出了这些发达国家阶级斗争形势趋于缓和的看法。他给倍倍尔的信中说,在法国和英国,“就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出身的环境就是他们以后必须在其中生活的环境,他们对这种环境已经习惯,甚至连动荡和危机都认为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51页。)后来, 他概括一些国家的情况后又说,阶级斗争是在大工业开始发展的时候比较剧烈,出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而在这之后便沉寂下去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558-561页。)根据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他提出在早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新的革命需要新的推动力。

马恩逝世后的百余年,资本主义无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职能、社会生活诸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在自身范围内不断地调整。马克思所说的“社会资本”、“社会企业”性质的股份公司已经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的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30年代大萧条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凯恩斯主义”,使国家介入和干预经济的职能大大增强。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在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工党)执政的条件下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通过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使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医疗、养老得到社会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使资本主义摆脱了早期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发达的时期。为此同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工人参与”和政府、资本家、工人三方协商制度的建立,使早期那种两大阶级的尖锐对立和斗争的形势大大缓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迄今没有出现过革命的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后来又发生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科学技术革命发韧于资本主义国家这个事实说明了经过调整的资本主义仍然能够促进和容纳生产力的大发展。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来,新技术革命变成了一次产业革命,广泛地改变了还在继续改变着社会生产的基础,使生产力经历着一次质变:由以工业为基础的生产力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力转变。这场革命性转变的速度大大超过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向工业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并且所带来的对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变化也将是异常巨大的,现在已见端倪。美国已率先显示出“新经济”的特点:长达十年的繁荣、高增长率和低通胀率、低失业率的持续状况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对“新经济”是否已经存在尚有争论,但整个世界都将或先或后地从工业化时代迈向信息化时代(或称知识经济时代)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信息化已使世界经济迅速趋向全球化。现在需要研究的是:这种新质的生产力和必定促使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发生的变化会使资本主义成为什么样子?资本主义是能够继续调整自己来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将在这种不可避免的变化中一步一步地丧失它原有的质的规定性,从局部质变到完全质变,最终实现向一种全新、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制度的转变?这种新的、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制度会是马克思预测的共产主义社会吗?我深信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变化社会形态的原理,深信资本主义尽管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最终要变成另一种更好的新社会这一点,但我质疑代替当代资本主义的仍是不折不扣的马克思百多年前预设的共产主义。道理很简单: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性质已经从以工业为基础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它之后的新社会的特点必定是与马克思在工业基础上对未来的预测极不相同的。比如,工业社会以物质资源为主的资本形式同知识社会以智力资源为主的资本形式就有很大不同。物质资源使用后是要损耗消失的, 智力资源使用后却不会损耗而是愈积累愈丰富;物质资源一旦转让、出卖后它的所有者便丧失了所有权,而智力资源、知识——经转让归社会共享后,它的所有者并不丧失所有权而是继续拥有并作为继续使用、创造、发明的资源。物质资本可以被剥夺归全社会公有;知识可以由社会共享,但蕴藏、积累于人的头脑中的智力资本能够象物质资本那样实行公有化么?又如,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的计划经济是在工业化时期大规模、批量化、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易于由一个社会中心来实行计划和调节,这在工业化后期产品日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密的情况下,已难于实行;何况在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力条件下,生产方式趋于小规模、个性化、分散化、灵活化,而且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订购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怎么可能实行全社会统一计划呢?创新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财富源泉,创新的潜力蕴藏在全体社会成员之中,怎么可能由一个社会中心估量出来呢?当然,这仅是就目前知识经济中已经表现出来的一、二个特点举例而言,至于未来资本主义之后的新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它不可能预先设计而只能在社会发展实践中解决。我认为,这不是否定马克思的理论,而恰恰是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反对教条主义。

由这里我们要进一步联系现实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现实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共存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虽然我们中国的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但我们也处于世界开始从工业化向知识化迈进的时代,完全能够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利用后发展的优势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向知识经济目标发展。如果知识经济的新特点决定了当代资本主义之后的新社会形态与马克思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会有重大的差别,那么,现实社会主义还会不会沿着我们过去的设想那样,发展到理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呢?我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当然,需要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特别需要象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