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其中啥生意好:生气影响健康,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在人体内具体作用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16:55:56

很少有专家系统地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不过,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做过实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零摄氏度的冰水混合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描绘出了人生气的“心理地图”。实验发现,当人们心平气和时,呼出的冷凝气水澄清无色不含杂质;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分析,人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时候都复杂,且更具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能处处是阳光,时时有花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旦失落感占据上风,主宰情绪,就会削弱生理机能,使各种致病因子(包括生物、化学、气候等)肆虐,损害身体健康。据资料显示,因压力造成情绪紧张而致病的约占71%,而80-90%的工伤事故与不能解脱压力有关。我国古籍《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百病生于气”。现医学研究证实,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积累与发展,人们的感情释放之古代人有极大的不同。在远古时代,人们只求温饱,并无奢望,感情释放是无保留的。现代人讲究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注重外部形体容颜乃至手中权力等多方辐射影响。斯文中蕴藏抑郁、沉默中执拗追求,平静中升腾激动,热烈中包裹痛苦,自若中浸润焦虑等等。而这些往往容易导致心理损伤,引发病理性疾病,如胃及二十肠溃疡、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溢血、失眠、头痛及癌症等。当心理疲惫时,你不应单纯在药物治疗上做文章,而应加强心理支撑、养护和保健。实在气闷时,不妨采取适度的“感情发泄”,甚至可哭笑一番,或去找心理医生讲出自己的心态,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德国学者里奇说过:“压力太小缩短寿命与压力太大的害处相同。”要想做到完全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一些名人的做法堪值效仿:岳飞虽气愤金兵入侵,宋君无能,却以《满江红》词泄心中之气;林则徐嫉恶如仇,却以“制怒”为座左铭告诫自己;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虽是“欺世名言”,但其真正寓意怕只有他自己明白。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虽有其“自欺可笑”的一面,但也不失为自我安慰,调节心绪的办法。人生旅途,成功与失败同在,顺利与困难交替,欢乐与苦恼共存,感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任何情况下,要保持乐观、平衡的心态,不积累“感情势能”。做到遇喜而不狂,遏悲而不郁,遏急而不躁,遏惊而不慌,让生命之歌的主旋律不受冲击或干扰,不觅药方觅乐方”以达怡情爽神、益寿延年的目的。

中医认为“怒伤肝”。发脾气时容易上火,出现咽喉痛,两胁胀满及闷痛不适,不思饮食等症状。但怒又分为两种,一种为“怒火”,一言不合,拍案而起。中医称之为“肝火旺”。一种为“郁怒”,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喜表达。长期的委屈、郁怒等久积不泄,郁积于肝。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这两种情志因素极易伤肝,引起肝病或在肝病过程中使病情加重。肝病的情志因素,还不只一个“怒”字。忧思伤脾便是其一,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此为肝气横逆犯脾,称为“肝脾不和”。患肝病者,脾胃必然不佳。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明确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样,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一败,百病难回”。诸多病情加重多以食欲减退为先兆。所以肝病可致脾胃虚弱,饮食不佳则会加重肝病,成为恶性循环。心怀悲戚,思虑过度,则伤及脾胃,饮食不佳。君不见诸多失恋者茶不思,饭不想,躺在床上生闷气,便是忧思伤脾的明证。许多肝病患者总在琢磨自己的病情:是轻了,是重了,还是恶化了?反复思虑,以致饭也不想吃,觉也睡不好,结果病情反而恢复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