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手游技能书怎么刷:曹操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21:11:18
曹操是什么人

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国演义中,南阳何禺页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时显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成为东汉朝廷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以击马超,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共有25个儿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铉、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微,赵姬生乐陵王曹茂。其中长子曹丕曹操认为笃厚恭谨,立为后继,成为后来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国演义中提到他黄须,勇而无谋;三子曹植为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虽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四子曹熊体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长女曹节,次女曹宪,三女曹华,均嫁与汉献帝为妻。曹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与苏轼一家并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观沧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败袁绍后于河南延津县附近所作,《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出他的高远志向,公元208年冬于湖北汉口西南长江边赋歌《短歌行》,抒发出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情。

切,我还以为是问JJ的新专集曹操的资料呢~~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镇压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建安四年, 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 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刘备新据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机,率军击败刘备,将其赶出徐州,避免了两面受敌。当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时,曹操鉴于敌众己寡,先以声东击西战法解白马之围,继退至延津南击败追兵,大挫袁军锐气,再回师官渡(今中牟县境),待机破敌。后采纳部属建议,坚意拒守,并相机先后袭烧袁军故市粮车和屯于乌巢的粮草,乘势发起攻击,歼袁军7万余,致袁绍此后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继而乘胜北上,吞并冀、青、并州,进击幽州。十二年,曹军受阻渤海滨,曹操佯称缓进,率军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攀崎岖小道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击败袁氏残余势力及与之勾结的乌桓王蹋顿(见曹操攻乌桓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挥师南下,轻取荆州。又率精骑昼夜兼程追击,大败刘备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境),直下江陵,以图进占江东。由于骄傲轻敌,加之军中流行时疫,且不习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被迫退回中原。接着,战胜朝廷内逼让兵权的政敌,致力于巩固北方,同时大治水军。十六年,成功地进行了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又转向东与孙权争夺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从此,曹魏在淮南的优势逐渐形成。二十四年,赴汉中,拔曹军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荆州,并着手离间孙刘联盟,欲各个击灭。继唆使孙权袭杀蜀汉名将关羽,使曹军在荆州战场转危为安,迅速形成优势。正当军威大振之时,病卒洛阳。曹操戎马倥偬一生。用兵灵活,长于选将用将,治军严整。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座骑惊入麦田,当场割发代首以肃军纪。体恤将士,赢得军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书十万余言。 又集录诸家兵法为 《接 要》。所著《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他的军事著述大部亡佚,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汇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书。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国演义中,南阳何禺页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时显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成为东汉朝廷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以击马超,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共有25个儿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铉、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微,赵姬生乐陵王曹茂。其中长子曹丕曹操认为笃厚恭谨,立为后继,成为后来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国演义中提到他黄须,勇而无谋;三子曹植为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虽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四子曹熊体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长女曹节,次女曹宪,三女曹华,均嫁与汉献帝为妻。曹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与苏轼一家并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观沧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败袁绍后于河南延津县附近所作,《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出他的高远志向,公元208年冬于湖北汉口西南长江边赋歌《短歌行》,抒发出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情。
回答者:翊博 - 经理 四级 4-13 20:44

一.王霸之道与王霸之才
曹操之名,自三国至今是如雷贯耳,妇孺皆知。虽然他老人家生前便知自己肯定名留青史,但影响力之大恐怕也是始料未及的。尤其是在戏剧舞台上,那弯腰佝背再加上一张大白脸的奸臣模样一出现,就是三岁小童也能认出白脸的是曹操。
假如此时曹操真的坐在台下,看到舞台上自己的模样,会有什么动作?会发怒杀人,还是大骂绝口?都不会,他最有可能做的,就是晃晃悠悠走上台去,对观众嘿嘿一笑:“嘿嘿,你们只知道俺老曹面白,殊不知俺老曹心还黑呢。”
面白怎样,心黑又怎样。人家曹操才不在乎呢,否则又怎么能是曹操呢。想当年,汝南有个叫徐劭的人善于给人看相,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之大喜。
诸位以为曹操因何大喜,治世之能臣?非也!曹操根本就不屑做什么治世之能臣,天生为乱世而生,天生为乱世之奸雄!这才是曹操!
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被陈宫责问。曹操坦然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如此之做,也如此之想,又如此之说。试想天下之人谁敢有如此之论。且不说谁负谁,但凭二十几岁的年龄,开口就将“天下”二字,叫得如此之响,非曹操不做第二人论。
曹操并非不懂仁义道德,好歹他也是个孝廉出身。只是在群雄并起,战乱纷纭的年代,他蔑视一切道德规范。
在将儒家思想立为国教的大汉帝国,敢以“奸雄”自居,并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之信念,坦然面对生前身后不尽骂名的气魄,就足以傲视上下五千年所有假仁假义的君王和英雄草莽!别人且不论,就是能和曹操有上一拼的刘备,酒后之言尚且后悔,更甭说什么豪言壮语了。
(刘)表见玄德有泪容,怪问之。玄德长叹曰:“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表曰:“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贤弟尽举当世名士,操皆不许,而独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以曹操之权利,犹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玄德乘着酒兴,失口答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表闻言默然。玄德自知语失,托醉而起,归馆舍安歇。
刘备虽说此时兵微将寡,避难于刘表,酒后之言,已然后悔;曹操当年手下无一兵一将,又是在刺杀董卓未遂的逃亡之中,两人的气魄已分高下。且看曹操对蜀中小人张松的一番话:良久,(曹)操唤(张)松指而示曰:“汝川中曾见此英雄人物否?”松曰:“吾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操变色视之。松全无惧意。杨修频以目视松。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曹操不但如此之想,如此之说,也如此之做。纵横江湖,扫荡群雄,傲视天下,虽说也曾“煮酒论英雄”,虽说也曾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在他心里只有一句话:天下英雄,惟曹孟德一人耳!这才是真正的曹操,这才是真正的王霸之气魄。
纵观三国,曹操独占霸气。相比,刘备的奸气实在令人不齿。不过,对付曹操这种人,恐怕非刘备这种大奸之人不可。曹操阳刚,刘备阴柔。阳至极,霸也;阴至极,奸也。曹操以狠霸天下,刘备以奸谋江山。以袁绍之实力,吕布之枭勇,尚不是曹操的对手,以霸制霸,天下已经无人可敌。由此而论,刘备之奸又像是高出曹操半筹。
王霸之道,须有王霸之气。王霸气者,并非单纯玩命斗狠。三国上下,群雄并起,哪个没有点霸气。真正的王霸气,必须具有天生的雄才霸略,方为王霸。

二.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的关键一步。当时汉室崩溃,群雄并起,有此机会的实非曹操一人。董卓也曾称雄,而且机会最好,结果这个三国第一大蠢才,七搞八搞,搞得天下乌烟瘴气,最后被吕布杀死。至于王允之辈,如俱王佐之才略,也并非无为,只可惜使了一招美人计之后,便江郎才尽。董卓死后,便是袁绍,沮授曾劝他抢先一步,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邺县,这家伙竟然考虑到有了汉献帝在身边麻烦,“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真是个笨蛋!而曹操却不怕麻烦,相反他从来就没感到麻烦过。
却说曹操在山东,闻之车驾已还洛阳,聚谋士商议。荀彧进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帝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报有天使赍诏宣召。操接诏,克日兴师。
(董)昭曰:“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五霸之功也。但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若留此,恐有不便。惟移驾幸许都为上策。然朝廷播越,新还京师,远近仰望,以冀一朝之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决计之。”操执昭手而笑曰:“此吾本志也。”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一生关键之关键。“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
袁绍在讨伐曹操时,令陈琳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其中一句:“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以董卓、袁绍之辈,怎能算做这非常之人?又怎能做得了这非常之事?
可见这王霸之道非寻常英雄所能做的。诸位又怎能用寻常之道去论曹操呢?纵三国至今,均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操之不耻,看来都是迂腐之论,非王霸之论也。眼光独到,是王霸之才的首要素质。
挟天子以令诸侯足以见到曹操见识卓绝。其实在曹操出道之前,其眼光独到已非同常人。十常侍作乱时,大将军何进为平宦官作乱,引董卓进京,曹操谏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原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结果,果然事情败露,何进被杀,董卓乱朝。
时至董卓作乱,曹操是知天下必大乱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散尽家私,招募义兵,首倡讨伐董卓之人。可见此时,曹操已经先料天下之机,知道英雄乘势而起的时机到了。
讨伐董卓一役,曹操不但首倡义兵,而且一出手便玩弄天下诸侯与股掌之间。如果说政治腐败,宦官弄权,黄巾造反是天下大乱的征兆,董卓乱朝充其量也只是乱朝,并未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大乱。而借董卓乱政之机,会盟诸侯,兴兵讨伐,使得各路诸侯拥兵自立,相互火并,才是真正天下大乱的开始,因此曹操才是天下大乱的始作俑者。
而这一切,竟然隐藏于“董卓乱政”之后,以至于到现在历史上都将董卓视为汉末之乱的罪魁祸首。同时,曹操在首倡义军的同时,将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席位,让给了袁绍,这就又使袁绍成为天下大乱的挡箭牌,而曹操在为自己创造广大的政治舞台和丰富的政治资源的同时,制造了历史上最大的动乱之一,自己却一隐于董卓之“罪魁”之后,二隐于袁绍之“祸首”之中。如此,奸雄如曹操者,真可谓出手不凡。只可惜,所谓天下众英雄的表现却令曹操失望,当董卓胁迫天子迁都长安,曹操建议追剿:
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袁绍)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次日,人报曹操追董卓,战于荥阳,大败而回。(袁)绍令人接至寨中,会众置酒,与(曹)操解闷。饮宴间,操叹曰:“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绍等无言以对。
荥阳一战,曹操虽败犹荣。不但表现出曹操的胆识和英雄本色,用兵之略也远远高出各路英雄之上。从此,曹操雄心倍起,不再正眼看待天下所谓之英雄们。试问天下英雄,傲视江湖,诛暴平乱,问鼎中原,非独曹操而谁?
三.纵横捭阖与封官政治
有了天子可挟,对曹操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手封官。但曹操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将最大的官封给自己,对虚名他从来都看不上眼,他只封自己为车行骑将军,却将位列三公之上的大将军太尉的官衔让给了袁绍(当然实权是要紧紧的捏在手里的)。曹操便可运用他那高超的政治家手段,纵横捭阖。而这一切被曹操运用得轻轻松松,妙手生花。袁术想与吕布结盟,派人到徐州求亲。曹操怎能让他们得逞?他只是将一顶官帽轻轻往吕布脑袋上一戴,袁、吕之盟便土崩瓦解。
不说曹操还兵许都。且说王则奉诏至徐州,(吕)布迎接入府,开读诏书――封布为平东将军,特赐印绶――又出操私书,王则在吕布面前极道曹公相敬之意。布大喜。忽报袁术遣人至,布唤入问之。使言:“袁公(袁术)早晚即皇帝位,立东宫,催取皇妃早到淮南。”布大怒曰:“反贼焉敢如此!”遂杀来使,将韩胤用枷钉了,遣陈登谢表,解韩胤一铜上许都来谢恩。且答书于操,欲求实授徐州牧。操知布绝婚袁术,大喜,遂斩韩胤于市曹。
曹操接着封孙策为讨逆将军,赐爵吴侯,令其防剿刘表;封袁绍为大将军太尉,令其进军公孙瓒;封刘备为豫州牧,对付吕布。他让天下英雄互相之间拼个热闹,而曹操自己在坐山观虎斗的同时,不慌不忙地一个个收拾。可见其政治手段之纯熟,三国上下无人出其左右。
曹操兵败赤壁,因惧怕孙、刘联盟,不敢轻易进兵,于是又开始玩起了“封官政治”。赤壁大战,刘备、诸葛亮趁火打劫,占了南郡等荆州地盘,曹操却将南郡太守封给了周瑜,将江夏太守封给了程普。那周瑜、程普得了个没有地盘的虚官,自然要去和刘备、诸葛亮抢地盘。孙、刘两家只要战火一起,曹操便可各个击破。
曹操连饮数杯,不觉沉醉,唤左右捧过笔砚,亦欲作《铜雀台诗》。刚才下笔,忽报:“东吴使华歆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孙权以妹嫁刘备,汉上九郡大半已属备矣。”操闻之,手脚慌乱,投笔于地。程昱曰:“丞相在万军之中,矢石交攻之际,未尝动心;今闻刘备得了荆州,何故如此失惊?”操曰:“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程昱曰:“丞相知华歆来意否?”操曰:“未知。”昱曰:“孙权本忌刘备,欲以兵攻之;但恐丞相乘虚而击,故令华歆为使,表荐刘备。乃安刘备之心,以塞丞相之望耳。”操点头曰:“是也。”昱曰:“某有一计,使孙、刘自相吞并,丞相乘间图之,一鼓而二敌俱破。”操大喜,遂问其计。程昱曰:“东吴所倚者,周瑜也。丞相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留华歆在朝重用之;瑜必自与刘备为仇矣。我乘其相并而图之,不亦善乎?”操曰:“仲德之言,正合孤意。”
四.弱势小儿与雄霸之主
但雄霸如曹操者,也有怕的,他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杀一儆百之计。先以许田围猎引出了衣带诏,衣带诏又引出了曹操勒杀董贵妃,他终于在帝宫之中来了一次后院大清洗。从许田打围到曹操杀宫,本来就是曹操一个整体谋划。
说到此,先说说汉献帝。汉献帝跟着曹操到许都以来,恐怕是自他登位以来过的最为舒服的一段日子了,咱们先看一看这位皇帝到许都之前的狼狈之相。先是董卓乱朝,秽乱宫闱,又被从洛阳胁迫迁都至长安。王允设计,吕布杀了董卓以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为董卓报仇,打败吕布,杀了王允,控制朝纲。不久,李傕、郭汜翻脸,相互混战。帝、后有被李傕劫至郿坞。
却说郭汜兵到,李傕出迎接战。汜军不利,暂且退去。傕乃移帝后车驾于郿坞,使侄李暹监之,断绝内使,饮食不继,侍臣皆有饥色。帝令人问傕取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傕怒曰:“朝夕上饭,何又他求?”乃以腐肉朽粮与之,皆臭不可食。帝骂曰:“逆贼直如此相欺!”侍中杨琦急奏曰:“傕性残暴,事势至此,陛下且忍之,不可撄其锋也。”帝低头无语,泪盈袍袖。
好不容易熬到李傕、郭汜讲和,却又被杨奉劫至华阴。李傕、郭汜合兵来战,弄得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此时,就连啸聚山林之贼李乐等人,也来凑热闹。
李乐曰:“事急矣!请天子上马先行!”帝曰:“朕不可舍百官而去。”众皆号泣相随。胡才被乱军所杀。(董)承、(杨)奉见贼追急,请天子弃车驾,步行到黄河岸边,李乐等寻得一只小船作渡船。时值天气严寒,帝与后强扶到岸。边岸又高,不得下船,后面追兵将至。杨奉曰:“可解马缰绳接连,拴缚帝腰,放下船去。”人丛中国舅伏德挟白绢十数疋至,曰:“我于乱军中拾得此绢,可接连拽辇。”行军校尉尚弘用绢包帝及后,令众先挂帝往下放之,乃下得船。李乐仗剑立于船头上。后兄伏德,负后下船中。岸上有不得下船者,争扯船缆,李乐尽砍于水中。渡过帝后,在放船渡众人。其争渡者,皆被砍下手指,哭声震天。
既渡彼岸,帝左右只剩得十余人,杨奉寻得牛车一辆,载帝至大阳。绝食,晚宿于瓦屋中,野老进粟饭,上与后共食,粗粝不能下咽。
真真狼狈之极,惨不忍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率山东之兵前来平定叛乱:于是迎鸾驾到许都,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功罚罪,并听曹操处置。
可见曹操在勒杀董太后之前,对汉室还是很好的。汉献帝也终于过上了稳定舒适的日子。怎奈汉献帝受不了许田之辱,陷入了曹操的圈套,不但惹来了杀祸,还间接得害死了马腾父子。只有老奸巨猾的刘备将衣带诏玩得完美无缺,自己当上了皇帝。
却说献帝回宫,泣谓伏皇后曰:“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傕、汜之乱。常人未受之苦,吾与汝当之。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今日在围场上,身迎呼贺,无礼已极!早晚必由异谋,吾夫妇不知死所也!”
假如汉献帝是一个独具才略胆识的帝王,就应当有所作为,而不是对着老婆哭哭啼啼。当时曹操刚刚在许昌建都,其势力尚不稳固,从许田打围、衣带诏以及曹操自封魏公、魏王的过程来看,尊崇汉室的势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汉献帝完全可以忍其一时,韬光养晦,暗中培养死士,建立死党,逐渐凝聚力量,分化曹操势力,尽管不能完全搬倒曹操,也不至于做儿皇帝。或者像汉光武帝刘秀一样,脱离小朝廷的束缚,集刘表、刘焉、刘备等汉家本宗的军马,再结合公孙瓒、马腾、孙坚等中间势力,以天子之威,振臂一呼,平定天下,来他一个二次中兴,虽不见得有汉光武帝之功,但逃离生天、龙行四海,也并非没有可能。
怎奈,此儿既无此才略胆识,又不具忍功。只想靠别人的施舍和仁慈来维持汉家朝廷,这汉家的天下,即使不姓曹,恐怕也不会再姓刘了。再加上伏完、董承之流,本非做大事之辈,弄出个衣带诏,不是徒然自取其祸?不但如此,后来伏皇后惨遭屠戮,这前车之鉴独不知乎?
即使衣带诏不败,抑或有人来兴兵扶汉,赶走了曹操,恐怕也是前门赶走了一只虎,后面进来了一群狼,日子也不见得比现在好过。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而今,天下人人是虎,惟独你皇帝却是一只羊,谁都可以宰上一刀,非独曹操也。
所以,非曹操亡汉,汉自亡也。人家曹操自称魏公也好,自称魏王也罢,天下本来就是人家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不去跟你抢皇帝坐就已经不错了。说到底,曹操实在并不欠他刘家天下什么,曹操维持的到底还是你汉家的中央政府,你汉献帝到底是在曹操家的后院点火,还是在你汉室自家院里点火?
其实,曹操的兴趣在于挑战群雄,不一定有兴趣去做那皇帝的虚位,试想,以曹操的霸气,又怎屑于去做三分之一天下的皇帝呢?至于曹丕篡不篡汉,那是曹丕的事,自己老子打下的天下,即使不让你刘家做,也算不上“篡”字。曹操临死之前,孙权上表劝曹操登基,(曹)操观毕大笑,出示群臣曰:“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此乃后话,还是接着白唬衣带诏。曹操自然不会手软,而且,他早就等待这个机会。试想,曹操常年征战在外,后方不稳他如何能放下心?许田打围,并非是曹操想篡位,也并非借此观察众臣的反应那样简单。他是需要创造一个能让他敲山镇虎的借口。他早就料到汉献帝受不了侮辱,必有动静。否则,他又怎么会在许田打围之后,亲自搜查董承呢?这一切都在曹操的计划之中。
早有人报之曹操曰:“帝与董承登功臣阁说话。”曹操即入朝来看。董承出阁,才过宫门,恰遇操来;急无躲避处,只得立于路侧施礼。操问曰:“国舅何来?”承曰:“适蒙天子宣诏,赐以锦袍玉带。”操问曰:“何故见赐?”承曰:“因念旧日西都救驾之功,故有此赐。”操曰:“解带我看。”承心知衣带中必有密诏,恐操看破,迟延不解。操叱左右:“急解下来!”看了半晌,笑曰:“果然是条好玉带!再脱锦袍来借看。”承心中畏惧,不敢不从,遂脱袍献上。操亲自以手提起,对日影细细祥看。看毕,自己穿在身上,系上玉带,回顾左右曰:“长短如何?”左右称美。操谓承曰:“国舅即以此袍带转赐与吾,何如?”承告曰:“君恩所赐,不敢转赠,容某别制奉献。”操曰:“国舅受此衣带,莫非其中有谋乎?”承惊曰:“某焉敢?丞相如要,便当留下。”操曰:“公受君赐,吾何相夺?卿为戏耳。”遂脱袍带还承。
直到衣带诏终于败露,曹操借机清理异党,血洗后宫。达到了稳定后方的目的。
马腾之死是衣带诏的余波,也是曹操故设圈套,使其谋反,以解西凉之患。历来黄奎因鼓动马腾造反而被视为英雄。然而,黄奎实在是曹操的替罪羊。马腾是衣带诏中的人物,曹操令其到许都,苦于没有杀马腾的借口,于是安排了黄奎鼓动马腾造反,之后又被曹操杀之灭口。黄奎由此竟成了忠臣英雄,可笑!从许田围猎到马腾之死,足见曹操之心毒手辣。
五.杀人与艺术
徐州报仇可见曹操之狠,曹操深知战乱之时,不狠何以霸天下?曹操之父曹嵩隐居琅琊郡,曹操占领山东,便派人去接老父到山东,路径徐州,被黄巾军降将张闿劫了曹家辎重,杀了曹嵩一家。由此曹操兴兵徐州,为父报仇。沿途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以雪父仇。
其实,曹操此举虽说是为父报仇,但也是借报仇之机,企图达到一举并吞徐州的目的。以曹操当时的实力,打下徐州并非易事,故以杀戮来达到震憾人心的效果。想当年,秦将白起在长平一战,杀降数十万,不但彻底打垮了赵国的军力。同时使得赵军闻而丧胆,从此丧失了作战能力。从曹操一生征战来看,杀戮无数,自然有损阴德。但战争的目的是胜利,胜利的代价是生命。曹操虽然从来没有将老百姓和降者的性命看得如何重要,却也不能说是曹操一人之残忍,应当说是战争之残忍。
对曹操而言杀不杀戮和杀多少甚至怎么杀,都是根据需要而定。且看在徐州报仇之前,曹操攻战山东。
(曹)操追赶贼兵,直到济北,降者数万。操即用贼为前驱,兵马到处,无不降顺。不过百余日,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操择精锐者,号称“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操自此威名日重。捷书报到长安,朝廷加曹操为镇东将军。
山东一战,对付的是黄巾军余党,曹操对于投降者有杀又不杀。杀,是让降兵做为前驱,令其自相残杀,黄巾军一般都是老百姓或草莽人物,未经过严格训练,自然不忍自相残杀,所以投降者更多。不杀,是因为这些人大多出身于当地农民,令其归农,不但使这些人安居乐业,地方治安自然得以好转。曹操当然也不是滥杀无辜之徒,官渡之战之后,追击袁潭:
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地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百姓皆垂泪而去。
杀人在三国年代,无论是对曹操还是别的什么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事,但曹操杀人很注重它的效果和目的。曹操杀王垕,更见一斑。
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曹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密诏王垕入曰:“吾欲向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借一颗人头来解决粮草不足带来的军心不稳,恐怕只有曹操才做得出来。
不杀人也不见得不能让人死,自己想杀但杀了没有好处的人,大可以让别人去杀。祢衡击鼓骂曹,不但把曹操骂了,连同曹操手下所有的人全都骂了个够。这种狂人,不但曹操想杀,恐怕所有曹营中人(孔融除外)皆曰可杀。但曹操只因祢衡颇俱名声,于是令其往荆州刘表处劝降。刘表又让祢衡去见黄祖,终被黄祖所杀,且看曹操、刘表、黄祖三人如何表现。
荀彧曰:“韩嵩来观动静,未有微功,重加此职。祢衡又无音耗,丞相遣而不问,何也?”(曹)操曰:“祢衡辱吾太甚,故借刘表手杀之,何必再问?”
......
(祢)衡至荆州,见刘表毕,虽颂德,实讽刺。表不喜,令去江夏见黄祖。或问表曰:“祢衡戏谑主公,何不杀之?”表曰:“祢衡数辱曹操,操不杀者,恐失人望,故令作使于我,欲借我手杀之,使我受害贤之名也。吾今遣去见黄祖,使操知我有识。”众皆称善。
......
黄祖与祢衡共饮,皆醉。祖问衡曰:“君在许都有何人物?”衡曰:“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扬祖德(杨修)。除此二人,别无人物。”祖曰:“似我何如?”衡曰:“汝似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祖大怒曰:“汝以我为土木偶人耶!”遂斩之。衡至死骂不绝口。
曹操是因恐失人望,才借刘表之手杀祢衡;而刘表虽看出这一点,但只是想让曹操知他有识;而黄祖呆鸟一个,祢衡自然活到头了。同是杀一个人,却分出了三人的高下。由此看来,曹操杀人,也杀得满“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