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福禄寿真假:深圳GDP与环境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4 18:45:55
论文

“过去,我们在国土局办理相关证件,由于审批程序复杂,排队办证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急需了解的信息。现在我们通过国土房产网、房地产信息网、物业管理信息网等,就可以了解到有关法规、规章、政策和行政决定。办起事来,方便多了。”一位深圳市的普通市民对记者说。

  在深圳2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对深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通过采访发现,深圳市国土局的做法只是“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型的一个小小缩影。当前,“效益深圳”已开始成为深圳人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这是全长7.48公里、总投资9.8亿元的深圳特区清水河——平湖高速公路。近期,深圳在全国各地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用以退求进的果敢,再次做出历史性的抉择:从“速度深圳”转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转变发展模式,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新华社记者周文杰 摄

  “速度深圳”模式:难以为继

  过去25年,深圳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速度深圳”。1979年建深圳经济特区,当年GDP仅为1.76亿元,几乎是从零起步。用了18年时间,深圳GDP达到每年1000亿元,再用5年时间达到了每年2000亿元,而突破3000亿仅用了两年时间。据估算,未来10年内,深圳市生产总值完全有可能突破每年10000亿。但如果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简单推算,深圳实现每年万亿GDP将受到水、土地、能源、环境的严重制约,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对记者说,过去25年,深圳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贡献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速度深圳”的发展模式。但要看到以往高速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简单推算,深圳GDP达到万亿元,需要占用全市土地面积的90%,耗用3倍于目前的水电和环境资源,这个代价我们是付不起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水土电能的严重短缺,已成为深圳全面建设国际化城市面临的巨大压力。

  李鸿忠列数了“四大难以为继”的制约:一是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抽干东江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要;三是按照速度模式,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我们的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四是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正是基于此,深圳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很快就会出现环境危机,必须探索一种“效益深圳”的新发展模式!

  “效益深圳”:不再拼速度拼座次

  李鸿忠对“效益深圳”的阐释是:“不再看重单纯的GDP排名,不和别人拼总量、拼速度、拼规模、拼座次,而是更加看重发展的效益指标。”他指出,从速度型发展进入效益型发展,是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效益深圳”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而且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要处理好经济系统中速度、质量和结构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的关系;不仅要扩大经济发展的正效应,更要最大限度地削减负效应,追求最大的净效应。

  李鸿忠分析说,从国际上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GDP在8000至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环境状况开始好转。日本、韩国等利用后发优势,在5000至7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环境质量逐步好转。2004年,深圳本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正处在这一关键时期。

  李鸿忠说,对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技术含量低,税收贡献低,对环境影响严重,靠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资获取利润的工厂和产业,深圳要毫不犹豫地淘汰,为发展“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腾出空间,腾出资源。“就是因此影响一点GDP或外贸出口也不要怕。”

  细化指标:确保“四个下降、三个提高”

  从追求“速度”到追求“效益”,从何着手成为众人最关心的问题。对此,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四个下降,三个提高”的指标体系。李鸿忠解释说,“四个下降”即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显著下降,资源消耗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显著下降,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显著下降。而“三个提高”则是力争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2004年,“效益深圳”端倪渐显:资金使用效益大幅提高,每万元新增贷款所带来的GDP增量同比提高4.0%。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化程度提高,万元GDP能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工业总产值耗电量低于国内其他城市。

  与此同时,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朝着“效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65项;高科技方面,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等多项世界级高科技成果问世,日本环球超级硬盘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深圳,全市全年高新技术产品随之增长28.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以汽车、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全面启动,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增加值增长30%以上。

  2005年是深圳正式提出转变发展模式的第一年,“效益深圳”的目标写进了该市年度工作的总体规划。李鸿忠强调,深圳不排斥总量、速度,不是要以经济的低增长甚至零增长为代价,来实现“效益深圳”,“恰恰相反,是要通过提升效益来实现更快、更好、更持久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