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wire是什么意思:上肢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22:28:22

【摘要】 目的:观察脲素、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混合液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用脲素、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混合液局部注射。结果:20例失访,2例手术,其余均治愈,且效果满意。结论:脲素、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混合液局部注射是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瘤 小儿 脲素 利多卡因 去甲肾上腺素 局部注射

脲素、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混合液局部注射治疗
小儿体表血管瘤368例疗效观察
艾剑锋 吴耀禄 陈志斌 榆林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718000)
小儿体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手术、激光、冷冻,同位素,局部注射硬化剂等多种方法,但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和操作技术的要求,基层医院开展此项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作者从1990年1月到2002年1月的12年间,利用脲素、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混合液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36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此方法总结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68例,年龄为3天—12岁,中位年龄3.2个月,其中3个月以下有348例;男18例,女350例;男:女为19.2:1;血管瘤分布为头面部206例,颈部12例,胸腹部56例,背部12例,会阴部8例,四肢63例,臀部11例;其中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286例,海绵状血管瘤34例,混合型血管瘤48例,大小0.3cm×0.8cm--20cm×26cm。
二、治疗方法
诊断明确后,采用脲素、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混合液局部注射。注射液配制方法:脲素粉针剂2g(由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生产),2%利多卡因注射液0.5ml,去甲肾上腺素0.1ml,注射用水加至4ml,混合后备用或随配随用,可在冰箱冷藏一周。常规用70%的酒精消毒后,从血管瘤边缘注入至瘤体表面色泽发白肿胀为止,用量为每次1~8ml,注射局部用消毒棉球加压5~10分钟即好。每周注射一次,血管瘤面积较大者每三天注射一次,直到血管瘤色泽变白消失为止。
三、效果
在本组病例中,用脲素、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混合液对血管瘤进行局部注射,注射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106次,平均16.2次,其中毛细血管瘤平均为6.6次,海绵状血管瘤平均为28.3次,混合性血管瘤平均为24.6次,其中有2例胸壁混合性血管瘤注射16次和20次后患儿家长要求行手术治疗而中转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本组随访348例,时间为4月~6年,除20例注射中途停止后再未来注射并失访外,随访病人均未复发,大多数无明显疤痕组织,皮肤色泽基本正常,外观无畸形,其中89例有轻度色素沉着,63例头皮血管瘤出现头发缺如现象,最大面积为2.5cm ,色泽呈粉红色,但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变小。会阴部小阴唇处6例注射后出现溃烂结痂,主要是因为小儿排便时污染所致,但一直无化脓性感染,愈合后无明显疤痕组织形成,仅有色素沉着。
四、讨论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体表肿瘤,且大多在胎儿时期及出现,一出生即可发现患儿有血管瘤。虽然它属于良性肿瘤的范围,但有时也呈恶性生长,应及早治疗为好。常因患儿太小,不易配合,需要全麻以及生长部位及血管瘤大小等因素,手术治疗有一定困难,并且手术后疤痕影响美容,故常采用局部硬化剂注射疗法。常用硬化剂有鱼肝油酸钠、40%高渗葡萄糖、消痔灵、平阳霉素、激素、脲素等,但效果各不一样。本组使用脲素、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混合液,同上述硬化剂治疗相比,有以下优点:①脲素本身为身体代谢产物,对身体产生影响少,激素、平阳霉素等对身体均有一定的影响。②脲素不易导致化脓性感染,即使有溃烂也不易感染,而40%高渗葡萄糖、鱼肝油酸钠易产生化脓性感染。③利多卡因具有局部麻醉作用,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及家长都容易接受。④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注射后使血管瘤的血管收缩,使药物的局部作用延长,加快血管的硬化闭锁。⑤即使中转手术,也使血管瘤的出血量大为减少,使得手术更容易完成。
总上所述,。利用脲素、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混合液局部注射是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因此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