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蒸蛋糕要蒸多久:少儿多动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2 02:59:52
我女儿今年8岁了,看着挺聪明的,做什么事都头头是道,但是就读不了书,现在读一年级,学习也不好,让我煞费心,有人说她是少儿多动症,因为她从来安不下心来做任何事,整天就是奔奔跳跳的静不下来,也不知她在想什么,我真的很难过,求专家给我提一下建议吧,谢谢

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
  患儿注意力难以集中,干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可分散他们的注意。患儿进小学后,在课堂上症状表现更为明显,坐在教室里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听讲的时间很短。
  2.活动过度
  患儿往往从小活动量就大,有的甚至在胎儿期就特别好动。随着出生后身体机能的发展更显得不安分。学会了走就不喜欢再坐,学会了爬楼梯后就上下爬个不停。多动症儿童中约有一半会出现动作不协调,不能做系纽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不会用剪刀。另外还可能出现斜视;发音不清、常流口水等行为特征。
  3.感知觉障碍
  表现为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左右辨别不清,经常反穿鞋子,听觉综合困难及视觉一听觉转换困难等。
  4.情绪和行为障碍
  多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极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大发脾气、哭闹。他们在学校会经常主动与同学争吵或打架,行为冲动而不顾及后果。如不顾危险从高处跳下;想喝水时不顾杯子里的水是凉是烫,抓起就喝。这些冲动有时会导致一些灾难性的行为结果。
  5.社会适应不良
  患儿常表现为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难与其他同龄儿童相处,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游戏。
  6.学习困难
  虽然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由于他们上课、做作业都不能集中精神,情绪容易波动,这就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感知觉方面的一些障碍也会导致一些学习困难,如视觉-听觉转换障碍会使患儿阅读困难,而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和左右辨别不清会使儿童在学习算式和一些算术符号时发生困难。写字、画画、手工等学习活动也会受到这些感知障碍的严重影响,留级生中多动症患儿占了相当的比例。
  病因: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 :
  对于抽动秽语综合症,使以眼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地单一或复合的肌群抽动.
  1 、挤眼、皱眉、噘嘴、耸肩、摇头、扭颈等。
  2 、四肢以及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
  3 、喉咙部抽动则为异常发音,如似干咳、吼叫、吭吭声等。
  4 、抽动症可在短时间内受抑制控制在应激下加剧,睡眠时消失。
  病因:儿童多种抽动症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精神因素、躯体因素、遗传因素、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发育问题有关。目前一般认为抽动症的发生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基础,其表现形式明显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症状的波动则和精神紧张因素有关。极少数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部分缓解后发展为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症或Tourette综合征,而后两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因为它们常常共发于同一个家族。

多动症的症状
注意缺陷症状:
注意缺陷或多动—冲动症状至少六项,至少已持续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某些注意缺陷或多动—冲动症状的始发年龄必须小于7岁。
(1)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密切注意细节或常常发生由于粗心大意所致的错误;
(2)在学习、工作或游戏中,常常难以保持注意力;
(3)与之对话时,往往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往往不能听从指导以完成功课作业,日常家务或工作任务(不是由于违抗行为和对指导不理解);
(5)组织任务或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6)往往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如家庭作业);
(7)常常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的物品(例如:玩具、作业本、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因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常常在日常活动中忘记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