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次香港要多少钱:年兽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21:23:52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便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年”的声音,故名年兽。时日一久,人们渐渐发现年兽害怕三样东西,即红色、火光和嘈杂的声音,于是后来的人们在除夕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聚到一起,帖红纸,挂红灯笼,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赶走年兽。当年兽被赶走以后,幸存的人们总是会高兴的互道:“又熬过一个年兽了。”慢慢的就有了过年的说法,也由此出现过年的习俗。

年兽来历并非为传统传说,大约来自1967年的一篇文章,其实我们一直所言“除夕”,夕是怪兽,而并非“年”为怪兽。但是自80年代开始流行起年兽的传说。

年兽从何处来,又长相如何呢?似乎版本各异。其居所有说来自深山密林,有说来自山洞,也有说来自深海。样貌则或如狮子,或头上长犄角,或眼大如铜铃。

一、年兽不是传说。


事实上,过年贴红纸、放爆竹等习俗,各有其来历。

如门上贴红纸,始于在门旁插桃符,上画神荼、郁垒像。经五代后蜀皇帝孟昶题桃符板,书“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后,发展为春联。

延至明清及近代,则春联、门神画并存。而春节期间燃放爆竹由来更早,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爆竹燃草起于庭燎。”即《诗经·小雅》中有“庭燎晰晰,君子至止”句。

至南宋,有人发明“以硫磺作爆药,声尤震厉,谓之爆仗”。(《嘉泰会稽志》)

时光流转,这些风俗沿习至今,“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的意象已深入人心。揆诸典籍,虽说自古以来门神画和爆竹都是用来驱邪的,

不过所驱赶的对象,却从未涉及年兽。

二、传说的怪兽是夕而不是年

又有人提出,“除夕”字面意思是驱赶“夕”而非“年”。

然而“夕兽”一词出自童话作家郭明志笔下的中篇童话《“年”除“夕”的故事》(《巨人》1981年2期),并于1984年改编成剪纸片《除夕的故事》。

这回,“年”变身为正义的仙童,受玉帝指派,下凡收服怪兽“夕”。显然,夕兽故事亦受年兽传说启发,它不仅更晚出,影响力也低。

再从训诂学角度探析,无论“年”、“夕”,乃至“岁”,均与野兽或怪物无关,甚至“除”原初也无“祛除”之意。

经重新检视,1980年2月16日《人民日报》第四版所刊赵慈风、康新民合撰的《过年的传说和风俗》言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挨村挨户残食人群。”

“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红、怕火。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

此可视为年兽传说的通行版。它既不提流传的地区,也无出处,可是大量后出的民间故事、民俗学著作,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火把节,原与诸葛亮征南有关(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腾越之火把节》);土家族过赶年,源自明嘉靖年间永顺土司彭翼南平倭,然而近年出版的书籍中,竟都与年兽搅在一起,显得很不严谨。

再努力追溯,发现娄子匡《岁时漫谈》(台北:文星书店1967)里的一段话:

我们中国华北近海一带的地区,却把“年”看做是一只怪兽,而且已给它定名为“年兽”。说它一年四季都住在深海里,只有一到“除夕”那一天,它便要从海里爬上岸来了,可怕的就是它底脚所踏到的地方,便立刻发生水灾。因此沿海住民,在除夕之夜就忙着搬到高山上去避难了。

所以年兽并非自古而来,而是自60年代开始,80年代盛行的一种传说,古代相类似怪兽为“夕”

http://read.hjsm.net/book/29/html/1035.html

自己看吧,很有趣的

咁夜苏千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