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工布是什么材料:意识流小说具体怎么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8 09:56:28

意识流小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文学流派。但它滑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只是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若干作家不自觉的自然组合。它以英国为中心,主要在小说领域,对电影和电视也颇有影响。
  意识流小说的最大特色,是打破了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而直接表达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
  “意识流”的提法,最早出现在研究心理学的著作中,最先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后来,他又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的第九章中 加以详尽的阐发。
  詹姆士的理论被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些小说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因而形成意识流文学。英国女作家陶罗赛·瑞恰生在1915年发表的小说《尖尖的屋顶》是这种文学最初的代表作。到四十年代,意识流小说发展到了高潮。代表作家有英国的詹姆斯·乔伊斯、浮吉尼·伍尔孚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有《尤利西斯》(乔伊斯)、〈喧嚣的愤怒〉(福克纳)、《波浪》(伍尔孚)以及《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等等。
  意识流作家竭力探求和创建自己的文学理论和艺术手段。他们认为,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有着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不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只重视人物的性格描写和环境描写,而且这种性格仅仅表现为理性活动。因此,不足取者居多,成功者极少。他们确信,只有人的精神和意识才是生活的"真实",在意识之中主要又受下意识的支配,下意识是最真实的心理,尤其是“性爱”,它是人的其他心理的原动力。由于性爱与社会环境形成冲突,受外力或自我抑制,因而就产生了人和各种思想感情。显然,这是弗格伊德(又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因袭与搬用,也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曲解。鉴于上述的认识,作家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展示人的意识活动和内心奥秘上。
  在表现手法上,意识流作家较多地采用了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途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乙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语言形式的离奇的试验以及舍弃标点符号,等等。由于意识流小说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得他们的小说走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终于衰落下来,被其他艺术流派所取代。
  但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来说,“意识流”仍然有其可取之处。意识流小说能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在有限的篇幅,短暂的时间内,反映出人物思想活动的全过程,因而具有较大的浓缩性和凝聚力。例如,乔伊斯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就是集中记述三个主要人物在都柏林一天之内的经历和感受;伍尔孕夫人著的《达罗维太太》,只写女主义公在十二小时内在伦敦街头及家中的见闻观感;奥茨不满万字的短篇小说《过关》,只写女主人公雷尼从加拿大进入美国国境线上的一刹那。这些伤口截取了生活的一个横断面,着力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透彻地辐射、流动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意识流小说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的小说多少都"意识流"的影响。
  作为当代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来说,意识流小说已日趋衰败,目前已不存在意识流小说这样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来说,“意识流”依然存在。因为它有其合乎生活和艺术规律的一面,如能合理运用,会有助于人物形象有的刻画和深化。

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如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福克纳等,都以成功地运用意识流而闻名世。
就文体特征而言,由于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因此,面对这一类文本时,解读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将人物多层次的感觉印象、心理图象等贯穿起来的意识中心,从中寻绎人物意识流动的线索,是对它们做出细致、准确的解读的关键。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象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意识流小说中的许多形象具有传统小说中所不具备的多层次的内涵,而意识流说法的加入也使小说的叙事过程变的扑朔迷离、天马行空。在人物的内心意识的展现过程中,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审判,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不一定将自己当作讲述人。
如果以第三人称来写,可以描述第三人称的意识活动,这在一般小说中是不允许的。

只要跟随着人物的意识走就可以理解了。不需要费脑子。因为其实一般小说的性格描写,心理描写之类的,理性的分析据多,意识流不是那样的。

将自己当作讲述人

我也想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