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骑行者: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9:38:05
是不是自然现象和人为现象??

板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板块)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全球板块
放大
全球板块
目录
[隐藏]

* 1 概念
* 2 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演进
* 3 板块分布
* 4 板块的边界
* 5 板块的运动
* 6 参看

[编辑]

概念

板块是板块构造学说所提出来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板块之中还有次一级的小板块。
[编辑]

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演进

1.1909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Mohorovicic发现地壳与地函的交界(crust-mantle boundary)

2.1913年Guetenberg发现了地函与地核的交界(core-mantle boundary, CMB)->地球具有分层的现象, 且能具体说明分的深度。

3.1915年大气学家Wegener根据地质证据,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continental drift), 因缺乏飘移的动力来源而不为接受。

4.1929年Holmes相信大陆地壳下的热对流是造成大陆的分裂和飘移的原因, 首次提出聚合与张裂的想法。

5.1940年代,发现海洋地壳, 与大陆地壳的花岗岩质不同, 厚度也仅七公里。

6.1954年日本地震学家Wadati与美国地质学家Benioff发现连接海沟与火山岛弧底下的震源分布,有一项内陆倾斜的带状构造(Wadati-Benioff Zone), 为板块构造学说想法的先驱。

7.1956年Irving等人测量陆地的古地磁发现, 若回推磁极,大陆都历经长期漂移,且移动路径与Wegner所描述十分接近。

8.195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Heezen与Tharp根据水深资料绘出第一张海底地形图,清楚显示了洋脊与海沟。

9.1962年Hess指出地函的热对流导致海洋地壳从中洋脊(Mid ocean ridge, MOR)向外伸张,隐没于海沟,迫使大陆水平移动。板块学说于焉成形,由原本的水平移动思维进化成地球内部的运动影响地表的想法。

10.1960年代,得到陆地的古地磁逆转时间表, 也认为洋脊两侧交互出现的正反磁极,应为海洋地壳侧向生长造成。

11.现在:已经能够掌握全球各地海洋地壳年龄以及洋脊扩张速率以及海沟隐没速率,我们可以标出板块的形状,分布以及移动速率及移动历史。
[编辑]

板块分布

目前全球可分为七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和南极板块——以及十余个较小的板块。

板块实际上就是岩石圈(lithosphere),包含了地壳(crust)以及一小部分的上部地函(upper mantle)。因此板块没有“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的分法,只有依其成分组成命名为“大陆性的板块”与“海洋性的板块”。
[编辑]

板块的边界

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和平错边界。消亡边界是板块相互挤压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海沟、岛弧、褶皱山脉等。生成边界是板块相互拉张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裂谷、海岭等。平错边界是两个板块互相摩擦的地区。

板块有三种运动方式:converge(聚合)、diverge(张裂)与conserve(保守)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即构成三种不同型态的边界。聚合性板块边界是板块互相挤压,如喜马拉雅山,中央山脉、阿尔卑司山,岛弧、海沟等等。张裂性板块边界如中洋脊(海上张裂)与东非大裂谷(陆上张裂)。保守性板块边界是指洋脊所伴生的转型断层(transform fault),其运动方式类似地表的走向滑移断层,面积无改变而称之为保守性。
[编辑]

板块的运动

板块在软流层之上运动,由地幔对流柱产生驱动力而运动。
[编辑]

参看

* 板块构造学说
* 大陆漂移学说
* 海底扩张学说
* 地幔热对流假说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9D%BF%E5%A1%8A"

页面分类: 地理 | 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