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能学什么:鸟类也会冬眠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5:35:30

鸟类是恒温动物,一般冬天不会进入休眠状态。可是1916年12月,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深山峡谷里,居然发现了正在冬眠的鸟。

那是一只美洲的小鸱鸺(chīxiū,俗称猫头鹰),蜷缩在峭壁裂缝中,一动也不动。初看起来,这简直是只死鸟。可是人们突然发现,小鸱鸺的一只眼睛动了一下,这才知道它还活着。人们一连观察了4个冬天,发现那时这只小鸱鸺总是像死鸟一样,睡得昏昏沉沉。有一年冬天,它竟一连88天纹丝不动。

冬眠时,它的体温由平时的40℃降到20℃左右,用听筒也听不到心脏的跳动声。可是,春天一到,它的体温自行升高,一醒过来就展翅高飞了。

肯定会,一些动物有冬眠习性,人们早已熟知。可是,鸟类也会冬眠吗?回答是肯定的。鸟类的冬眠现象确实存在。1946年12月,美国生物学家艾德蒙·杰加博士和他的两位同事,在加州南部楚加华拉山的一个深峡谷内,发现一只小型鸱,僵硬地蜷缩在岩石缝隙中。他们以为这是一只死鸟,但这只鸟的一只眼睛眨了一下。以后的四个冬季,他们继续观察这只鸟,发现它总象死鸟一样纹丝不动,睡得昏昏沉沉。后来经过一系列试验,发现这只鸟的体温下降到64.6℉。 正常情况下小型鸱的体温是106℉。将光线射入其眼内,毫无反应。将镜子放在它的鼻孔下,无一丝温气凝结,用听筒也听不到心脏的跳动声。在冬季88天 一直不动。可是到了春天,随着气温升高,其体温也升高,逐渐苏醒过来飞走了。法国的欧洲雨燕,加州的白喉雨燕,在冬季也有昏睡现象。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林业工人在树洞中发现过僵直的麻鸭,若使温度逐渐升高,那么,麻鸭会缓醒过来。至于欧洲雨燕、白喉燕以及麻鸭是否真正冬眠,还有待科学考证。不过,鸟类的冬眠现象是确实存在的。

需要冬眠的鸟

有的动物冬天需要冬眠。大黑熊到了严冬季节,都躲进了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用舌头舔舔那富有营养的熊掌;蛇和蟾蜍都钻进洞穴里,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呆在里面。它们直到来年惊蛰以后,天气暖和了才出洞活动。鸟类中的个别种类也有冬眠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不为广大青少年所注意,现在向你们介绍一种叫白胸秧鸡的鸟。白胸秧鸡又叫苦恶鸟,这是根据它的叫声而得名的。它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上体黑色,面部及下体白色,属于小型涉禽鸟。平时多栖息于沼泽、池塘、稻田附近的灌木丛、小竹林等地,啄食动物性食物。从早到晚几乎都可听到叫声。每年4月初,开始在灌木丛和芦苇丛中营巢。每年产2窝,每窝3-9枚卵不等,卵壳土白色或土黄色,上面带有褐色斑点。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担任。入秋以后,秧鸡结束了繁殖生活,幼鸟已经长大,可以独立生活了,这时,它们的活动反而更加频繁,每天不知疲劳地四处寻找食物,好像从不知道饱似的,只吃得个个膘肥体胖,甚至飞起来也觉得有些吃力,难怪有的人专在这个时候去捕捉秧鸡食用,肉味肥嫩,视为佳肴。

初冬季节就要到了,天气逐渐变冷,胖乎乎的秧鸡个个急于选择干燥的石洞或泥洞,钻到里面冬眠了。秧鸡在洞里不吃不动,或很少活动,呼吸次数减少,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减弱,尽可能减少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凭借贮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命。

春风赶走了严寒的冬天,小草发出嫩芽,昆虫开始活动了,秧鸡在洞中逐渐苏醒,它慢慢地走出来。经过3个月的冬眠,身体虚弱多了,走起路来都有些摇晃,不能飞行,视力也很模糊,它们当务之急是增加营养,吞吃大量食物以强壮身体。一个星期过后,体力得到了恢复,能够正常飞翔,到处又可听到它们的叫声。

(山西晚报)

只有冷血类动物才会有冬眠现象
部分高寒地区的哺乳动物也会根据环境变化冬眠
部分鸟类采用迁徙的方式避开寒冷

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