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红绿代表什么:什么是猛安谋克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1 03:30:48
恩……它和历代其他制度有什么区别么?= =

中国历史上共有四种“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猛安谋克制就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府兵制、保甲制和八旗制。现逐一介绍:

府兵制:

府兵制源于西魏,隋朝文帝沿用并改革、唐朝太宗时又对其作了调整,使其更加健全、完备、成熟,唐开元年间崩溃。

1.西魏:初创
西魏时,丞相字文泰根据拓跋鲜卑的早期部落兵制,创立了府兵制。府兵制以开府为基层组织,故称为府兵。府兵编入军籍,兵士自备武器,平时参加生产,免除租调力役,战时应征打仗。府兵训练严格,战斗力较强。后来,府兵制打破胡汉分治界线,不断扩大招募对象,吸纳了很多汉人。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增强了西魏的军事力量,也有利于民族融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隋朝:沿用并改革
隋朝初年沿袭北周的府兵制——府兵的役龄是18-60岁。
由各级军官率领,且另立军籍,不属州县管理。其家属随营居住,是军户。开皇三年(583)将开始服役的年龄改为21岁。役龄内的府兵,轮番服现役。未服现役的府兵,由管理军户的人管辖,平时定期集中训练,有事则应召出征。开皇十年(590),隋文帝继续改革府兵制,核心措施是把军户编入民户,改归州县管理,府兵可按均田制授田。府兵不服役时,归军府所在地的州县管理。因此,改革的实质是将“兵农分离”变为“兵农合一”。而且,这种兵农合一的府兵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从均田农民中征发,服役时的衣粮装备由个人负责,但租调全免。
3.唐太宗:调整、健全。
唐朝建立之初,府兵制即已恢复。唐太宗即位后,进一步整顿和充实府兵制,使府兵制更加完备。其主要措施有:一、增加军府数量,并将40%左右的军府和兵力设置在关中地区,“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形成外轻内重的局面,从而有利于控制地方性事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继续改革,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直隶皇帝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军府改称折冲府府兵的任务是宿卫、镇戍和征战。至此,府兵制基本定型、成熟。二、兵将分离。府兵服役后不脱离本乡、本土,户籍仍归州县,挂籍军府,田地也仍旧杂于农户之中,只有在番上(指轮番抽调府兵到其所隶卫府或边防重镇服役)校阅时,才集中于折冲府或番上的场所,过军队的生活。府兵的调遣、征发权掌握在皇帝手中。遇有战事,由皇帝下敕书,通过兵部传达执行,朝廷临时点将,让其率领从各地临时征发的府兵出征。战争结束后,将归朝廷,兵回军府,因而有效地防止了将帅拥兵作乱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当然,这时的府兵制仍以均田为基础,府兵服役时自备衣粮装备。战事频繁之际,农民即不堪军费往往出现士兵作战积极性不高、战斗力弱的现象。
4. 唐玄宗开元年间:崩溃。
武则天时,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赋税的加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加上府兵地位下降、逃亡较多,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保甲制度
这是王安石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应付北宋中期北宋中期以来愈益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都保,各置保长、大保长、都保正等。凡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保丁在农闲时期练兵,平时种田、维持让会秧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这种保甲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是兵农合一的地方组织制度。其目的是既控制人民,又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保甲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减少了军费开支,有利于农业生产和政府收入的增加。它还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和治安力量,有助于抵御辽和两夏的进攻,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猛安谋克制
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其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因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夫长)。最初是单纯的出猎组织,后来也兼有军事职能。
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的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组织,突破了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三百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称为猛安谋克户),它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
至金太宗统治时期(1123—1134),随着中原占领区域的不断扩大,金朝统治集团将大量的北方土地分赐给女真贵族以及迁到中原地区的猛安谋克户。猛安谋克的上层分子又把分得的土地租给汉族农民耕种,成为新的地主阶级。一般的猛安谋克户分得的土地,也转而务农。这就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明末女真族的一种兵民合一制度,它是在氏族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氏族人员出猎时,每十人为一单位,这种组织称作“牛录”,其中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汉语为“大箭”,额真是“主”的意思)。后来便以牛录厄真为官名(汉语为“佐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为适应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的需要,改造了牛录组织,“将所聚之众,每三百人立一牛录额真管属”。各牛录又分别以黄、红、蓝、白四色旗为标志,建立了四旗。由于随着队伍不断扩大和牛录的增加,进一步确定为八旗。规定:五牛录为一甲喇,由甲喇厄真(参领)统辖,五甲喇为一固山(即旗)由固山厄真(都统)统辖。每一固山又另设左、右梅勒厄真(副都统),为固山厄真的副手。各级厄真后改称章京。八旗为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每旗兵力7500人,八旗共6万人。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努尔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统帅,八旗旗主都要服从他的指挥。
完善后的八旗军政合—、兵民一体,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发、组织生产等多种职能。它的建立,加强了女真族的实力,促进了女真各部走向统一,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同时也奠它了满族形成的基础,为清朝的建立和统一、维护清朝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猛安谋克制: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的地方行政组织。始于古代出猎时的生产组织。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金太祖时,以300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就相当于领地、领户之长。金熙宗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时,仍保留猛安谋克作为女真地方的地区政权组织形式,使之成为军事、经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猛安相当于州,上隶所属各路都总管,谋克下有基层组织村寨。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了初步胜利.次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为了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
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其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诸部落成年男子都是战士.猛安谋克制主要是在女真族内实行.随着军事扩张,大量谋克户南迁至华北地区,金统治者将夺取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久以后,谋克户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奴役汉人种地,他们则成为了地主.这就加深了女真组的封建化.
猛安谋克作为社会基本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各户丁壮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