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英雄 斗凯撒王子:清朝康熙年间有个三藩,三藩的来历是什么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7:45:13

三藩是指清朝入关时为嘉奖帮助他们攻打李自成的农民军,并且荡平明朝残余势力的明朝将领,而封他们三个为藩王,其实最初是四个他们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驻扎在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驻扎在广东,靖南王耿仲明驻扎在福建,定南王孔有德驻扎在广西,并且由当时执掌军政大权的摄政王多尔滚与他们杀马盟誓,清朝与他们互不相负。后又因为定南王孔有德战死,并且他只有一个女儿,不能继承爵位,太后孝庄就把他的女儿孔四贞收为义女,所以定南王这个职务就裁撤了,不再设置。所以比较有名并且发生叛乱的就剩吴,耿,尚三家,而且耿仲明死后传王位给其子耿继茂,耿继茂死后传王位与其侄子耿精忠。并且尚可喜的权利被其子尚之信夺取,所以最后实质上参与叛乱的三个藩王是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
很简单的,兄弟们不用抄这么多的东西吧

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支割据势力所辖藩镇。顺治初清兵南下,先后进占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东南、西南既定,清廷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留镇云南;封尚可喜为平南王,留镇广东;封耿仲明为靖南王,其子耿继茂(耿精忠父)袭封,留镇福建。

三藩之由来 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原都是明朝将领,清兵入关前先后降清。

耿仲明,先世山东人,徙辽东盖州卫。明登州参将,毛文龙旧部。袁崇焕督师蓟辽,杀毛文龙,调副将孔有德和耿仲明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孔、耿出兵御后金军而饷不至,怨愤不已,遂于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1633)率所部相偕渡海投后金。崇德元年(1636),清封耿仲明为怀顺王,顺治六年(1649),改封靖南王,偕尚可喜进军广东,卒于途中。其子继茂袭封,后移镇福建。康熙十年(1671),继茂卒,其子耿精忠袭封。

尚可喜,先世洪洞人,迁衡水,后徙辽东海州。明广鹿岛副将。天聪八年,率众航海投清。崇德元年,清封尚可喜为智顺王,顺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所部随大军下广东,遂留镇广东。

吴三桂,江苏高邮人,籍辽东山海卫。其父吴襄为崇祯时锦州总兵,三桂以武举随征,因战功及父荫,官都指挥。后吴襄坐失战机下狱,擢三桂为总兵,守宁远。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军破大同、真定,京师戒严。明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率所部入卫京师,并起用吴襄提督京营。三桂令步骑先入关,亲率精锐殿后。十六日抵山海关,二十日到丰润,闻京师已陷,入卫兵皆溃,三桂引兵还顿山海关。李自成派部将唐通携银四万两犒三桂军,并胁吴襄作书招降。三桂率兵西至滦州,闻其爱妾陈圆圆为李自成军部将刘宗敏掠去,即回师山海关,秘密遣使上书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军入关讨李自成。多尔衮得书即日急进,至山海关外十里,吴三桂出关迎降,即在军中剃发盟誓,其兵以白布系肩,前驱入关。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与清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大败李自成军于山海关(见山海关之战)。是日清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令其为前驱追击李自成。吴三桂随阿济格败李自成于庆都。后又自长城外进绥德、延安,攻西安。李自成出武关南走,三桂督兵追击,自襄阳下武昌,进至九江,清廷召还,命往锦州镇守。顺治五年移镇汉中。八年,清廷命吴三桂督李国翰征四川。九年,吴三桂分兵攻下成都、嘉定、叙州、重庆,又击败大西军首领孙可望于保宁。十四年清廷命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进征贵州。十五年,击败李定国,下遵义。十六年,清军会攻云南省城,南明永历帝奔永昌,复奔缅甸。清廷命吴三桂镇守云南,并谕吏、兵二部,凡云南文武官举黜及兵民一切事,命吴三桂暂行总管,俟数年后,仍照旧例。十八年,清军入缅,缅甸王执永历帝献清军。康熙元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于昆明。清廷晋封吴三桂为亲王,并命贵州省亦属管辖。吴三桂遂久镇云贵。

三藩势成割据

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

吴三桂初镇云贵,清廷曾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他节制,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西选”之官几遍各地。顺治十七年,云南省俸饷九百余万,加以粤闽二藩运饷,年需两千余万。邻近诸省□输不足,则补给于江南,致使清朝财赋半耗费于三藩。吴三桂自恃势重,益骄纵,踞明桂王五华山旧宫为藩府,增崇侈丽,尽据明黔国公沐氏旧庄七百顷为藩庄,圈占民田,迫令“照业主例纳租”,并“勒平民为余丁”,“不从则诬指为逃人”。又借疏河修城,广征关市,榷盐井,开矿鼓铸,垄断其利,所铸钱,时称“西钱”。吴三桂专制云南十余年,日练兵马,利器械,暗存硝磺等禁物。通使达赖□嘛,互市茶马,蒙古之马由西藏入云南每年数千匹。他遍布私人于水陆要冲,各省提镇多有心腹。其子吴应熊为额驸,朝政巨细,可以旦夕密报。于是,吴三桂自以为根蒂日固不可拔,朝廷终究不会从他手中夺去云贵。

耿精忠袭封王爵后,纵令属下夺农商之业,“以税敛暴于闽”,纵使其部下“苛派夫役,勒索银米”。又广集宵小之徒,因谶纬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谣,妄称“火耳者,耿也。天下有故,据八闽以图进取,可以得志”。

尚可喜在广东令其部属私充盐商,又私市私税。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每岁所获银两不下数百万”。尚可喜对清廷比较效忠,但年老多病,将兵事交其子之信。尚之信素性桀骜,横暴日甚,招纳□宄,布为爪牙,罔利恣行,官民怨恨。又酗酒嗜杀,常在其父面前持刃相拟,所为所行,日益不法。至此,三藩各据一方,互通声气,广布党羽,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势力。

康熙帝决定撤藩 三藩势成割据,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早在清世祖死时,吴三桂拥兵北上入祭,兵马塞途,居民走避,清廷恐吴三桂生变,命其在城外张棚设奠,礼成即去。康熙帝亲政数年,深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镇之得失,曾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康熙六年,吴三桂以目疾请解除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以相试探。康熙帝命吴三桂将所管各项事务交出,责令云贵两省督抚管理。云贵总督卞三元、提督张国柱、李本深合词请命平西王仍总管滇黔事务。康熙帝以照顾吴三桂身体为理由,予以拒绝。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康熙帝遂诏令尽撤全藩。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不能自安,在同年七月先后疏请撤兵,以试探朝廷意旨。经户、兵二部确议,吴三桂及所部五十三佐领官兵家口应俱迁移。疏下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多以为三藩不可迁移。惟有刑部尚书莫洛、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力请徙藩。康熙帝再命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会同确议,画一具奏。诸王以下所见不一,仍持两议。康熙帝考虑到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又以为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宿卫京师,谅吴、耿二人不能发动变乱。遂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

三藩之乱及其覆灭 吴三桂、耿精忠疏请移藩,实迫于形势,并非本意。吴希冀朝廷慰留,如明代沐英世守云南之先例。及撤藩命下,愕然失望,遂与其心腹聚谋,暗中部署兵马,禁遏邮传,只许入而不许出,并勾结他省旧部,又与耿精忠联络应和,准备叛乱。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廷命礼部侍郎哲尔肯等赴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等赴广东,吏部侍郎陈一炳等赴福建,各持□谕,会同该藩及督抚商榷移藩事宜。九月,清廷命陕西总督鄂善总督云南军务,宁夏总兵官桑额提督云南军务。此时吴三桂与其党正日夜加紧密谋。侍郎哲尔肯、学士傅达礼等既至云南,催促起行。吴三桂表面拜诏,而屡迁行期,反谋益急,而难于举兵之名。欲立明朝后裔以号召天下,但缅甸之役及杀害永历帝无可自解;欲行至中原据腹心之地举兵,又恐日久谋泄。是年十一月,吴三桂反,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顺从的官员,发布檄文,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佯称拥立“先皇三太子”,兴明讨清,蓄发,易衣冠,传檄远近,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并移会台湾郑经,邀约响应。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随吴三桂反。云贵总督甘文□在贵州闻变,驰书告川湖总督蔡毓荣,急走至镇远,被副将江义以兵包围,甘文□自杀,三藩之乱由此开始。

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反清。至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吴世□自杀,清军进入昆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兵出云贵,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清军云集荆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撄其锋。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王辅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四方震动,人心动摇。康熙帝欲亲征,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清军东征西讨,顾此失彼。随后尚之信又叛于广东,总督、巡抚俱附之,清廷增兵两江。

第二阶段自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以王辅臣败降平凉为转机,形势向有利于清军发展。随后,因郑经部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尚之信也相继投降。孙延龄又被吴世□杀于桂林。于是,清军集中兵力进逼长沙、岳州,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自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其孙吴世□继承帝位。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恢复。但马宝、胡国柱等叛军仍困兽犹斗,节节顽抗;满洲将帅仍多迁延,以致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云南,康熙二十年底,围攻省城昆明。吴世□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二十年(1681年)清军平定三藩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分别镇守云南、广东及福建,史称三藩。三藩均握重兵,各据一方,对清廷的中央集权已构成潜在威胁。康熙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控制,于十二年先后下令撤去三藩。实力最强的吴三桂首先发难,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改明年为周王始武元年,以复兴明室为幌子,起兵反清。贵州巡抚曹吉申及提督李本深等立即响应。吴三桂遂部署叛军经贵州向湖南进攻。康熙帝为将叛军遏阻于云、贵、湘地区,令前锋都统硕岱率一部兵力急驰荆州,令都统巴尔布及珠满各率精骑3000,分由荆州、武昌南进,抢占常德及岳州两战略要点;令西安将军瓦尔喀率军入四川,扼守云南入川要隘;令抚蛮将军孙延龄坚守广西,威胁叛军侧背。二十四日,又命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京师八旗劲旅1.1万余骑进讨叛军。为孤立吴三桂,还下令停撤耿、尚二藩。

十三年正月,吴军连破沅州、常德、衡阳等地,湖南清军节节败退,四川提督郑蛟龙及副将黄正卿等,以所部叛应吴军。二三月间,孙延龄、耿精忠亦先后反,于是云、贵、川、湘、闽五省尽为吴三桂所有。由于吴三桂的战略企图仅欲割据江南,故下令所属各将,毋得过江。南下清军进抵江北后,见吴军势盛,亦不敢渡江,于是形成隔江对峙态势。五月,吴三桂开始向两翼扩展:一路由湖南进攻江西,一路由四川进攻陕西,开辟东、西新战场,企图分散清军兵力,扩大势力范围及影响,从而迫使清廷同意划江而治。六月至九月间,康熙帝又出兵5路增援前方。东南财富之区,系清廷主要赋税基地,为保证其不为叛军占领,派3支大军增援东战场:命安亲王岳乐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军入江西迎击吴军;命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军入福建进击耿精忠;命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将军,率军进屯江宁(今南京),准备随时接应、支援江西及福建清军。同时令尚可喜与两广总督金光祖进攻广西孙延龄。派贝勒洞鄂为定西大将军,率军增援西战场,由陕西进攻四川。派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军增援中战场,与勒尔锦协同进攻湖南。这一部署的重点在东战场,西战场兵力显然不足。十二月,陕西提督王辅臣反,吴三桂急派其得力大将左都督王屏藩出汉中支援;西战场形势趋于严峻。当时京师已无八旗主力可调,康熙帝遂打破常规,重用汉籍将领为主将,并派刚刚平定内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汗叛乱的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统一指挥西战场各部清军。当甘肃提督张勇、西宁总兵王进宝等切断王辅臣与吴军联系,在兰州、西河等地连战连捷,西战场形势好转时,东战场方面,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在吴三桂诱使下,将其父囚禁,于十五年二月与金光祖起兵反。康熙帝为能集中兵力消灭叛军主力吴三桂部,决定先翦除两翼,再合击中间,对东、西战场方面的叛将,采取“剿抚兼施”的方针。在武力打击的同时,利用其内部矛盾,加强政治争取工作。至十六年五月,东西两战场的主要叛将尚之信、耿精忠、王辅臣相继投降(参见清平耿精忠之战、清平王辅臣之战、清平尚之信之战)。应耿精忠之约由台湾进占福建漳、泉等地区的郑经军,亦被杰书部击败,退至厦门,战争集中至湖南正面战场。

康熙帝认为吴三桂是主要敌人,湖南是主要战场,“必速灭吴三桂,底定湖南”,其他叛军,“自当瓦解”。因而早在十四年,即命岳乐“将江西要地进行整理,稍有就绪进取湖南”,“由袁州直取长沙”,同时令喇布进入江西支援岳乐。清军与吴军在江西、湖南激战两年,岳乐部一度进攻长沙,勒尔锦部亦曾渡江南下,进入湖南,但在吴军有力反击下,均未成功。长沙、岳州等各战略要地,仍在吴军手中。吴三桂为减轻湖南战场的压力,分散清军兵力,十六年四月间转移至衡州,并派军由宜章进攻广东韶州,并分兵进攻南安,以牵制江西清军。康熙帝令将军莽依图、觉罗舒恕分守韶州、南安,同时令征南将军穆占与喇布部会合,集中兵力进攻衡州、永兴等湘南各地。至十七年初,清军已攻占攸县、茶陵、永兴、郴州、宜章等12城。吴三桂危急之中,于三月在衡州称帝,改元绍武。永兴为衡州门户,距衡州仅百余里,双方势在必争。吴三桂调回其得力将领马宝、胡国柱等各部,集中力量于七月间围攻永兴。清都统伊里布、护军统领哈克山先后战死,永兴即将失守。因吴三桂于八月十七日病死,吴军撤围退走。

吴三桂死后,马宝等迎其孙吴世瑶至衡州继位,改元洪化,尔后扶柩返回云南。此时吴军部众涣散,军心不稳。康熙帝乘机令大将军察尼水陆并进,攻取岳州。他认为“岳州为湖南咽喉要地,必此地恢复,则长沙、荆州之兵始能前进”,“规定湖南,在此一举”。十八年正月,清军攻占岳州,湖南局势急转直下,常德、衡州等地,相继为清军攻占,湖南全境基本平定,吴军退据武岗及辰州之辰龙关,扼守入黔要隘。岳乐、喇布等于八月间攻破武岗,十九年三月攻破辰龙关,打开了入黔门户。此时,图海所属绿营将领勇略将军、宁夏提督赵良栋、奋威将军平凉提督王进宝等已攻占汉中、兴安、成都、保宁、重庆等地,四川悉平。

三月下旬,新升云贵总督赵良栋提出自湖南、广西、四川三路合击,进取云贵的方案,为康熙帝采纳,令贝勒彰泰代岳乐为定远平寇大将军为东路,从湖南;令喇布为南路,从广西;令将军吴丹、赵良栋等为北路,从四川;共向云贵进军。南、东两路清军迟迟不进,吴军主力马宝、胡国柱、夏国相等部集中兵力出击四川,企图以各个击破打破合击,沪州、叙州、永州等地先后为吴军攻占。但吴军主力进入四川,云贵方面防守力量削弱,康熙帝掌握战机,于九月初严令南、东两路迅速进军。二十年正月,新任征南大将军赖塔,率军从广西出发,在石门坎、黄草坝连败吴军,进至曲靖,彰泰亦由湖南急进,至曲靖与赖塔会合。尔后分路进攻,二月下旬包围昆明。四川吴军奉命回救,赵良栋等乘势追击,大败吴军,于九月进抵昆明。三路大军以彰泰为主帅,但其指挥无方,久围不下,康熙帝极为不满。赵良栋遂指挥所部绿营兵,切断城内外一切联系,从十月八日开始强攻,二十八日吴世埔自杀,二十九日叛军出城投降(参见昆明之战),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至此被彻底平定。

点评:此战,平定“三藩”叛乱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正义力量的胜利。吴三桂等人发动的叛乱,目的在于搞分裂割据,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失败是必然的。而清朝平叛则是维护国家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能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吴三桂初期攻势凌厉,进展迅速,但受划江而治方针的束缚,未能及时扩张战果,主动寻歼清军,致丧失战机,终归失败。清军初期畏葸不前,后康熙帝调整战略,确定以剿抚兼施策略先翦除东西两翼,再集中兵力实施正面进攻,并能面对现实,打破旧习,重用绿营官兵,故能变被动为主动。在这次战争中,康熙帝玄烨表现出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他指挥有方,处置得当,临危不躁,谨慎地对待战局的变化,不急于求成,也不放过良好的进攻时机。对待将领,不论亲疏贵贱,一律赏罚严明,而且大胆启用汉将,这对平叛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指顺治皇帝封的三个藩王(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

3藩之首
吴三桂

就是3个藩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