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历史世界:历史上有西施这个人吗?有没有关于叙述西施生平的书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01:36:49

应该有的,那个管仲不就带着她归隐了吗

西施亡吴之谜

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个霸才。他的最显著的弱
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原。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
《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
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吴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
湎于酒色。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种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
献与太宰(喜否),太宰(喜否)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就答应了越国,则受美女的
是太宰(喜否)。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夫差的致使伤是容许
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

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可
是在《国语》和《史记》中,却一句主也没有提到西施。

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篇》曾这样说:“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也。孟贲之杀,
其勇也。西施之沉,是美也。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这当是最早提到西
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这以后,西施便成为
美女的共名,直到今天,也是这样,就像月里嫦娥成为美女共名一样(历史上也有由
共名而成为专名的,如漂母)。《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
西子之称,自孟老始。《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后来
乃有东施效颦之说),《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这里就从略了。说明在先秦时,
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流传的地区当在今河南、山东一带。

将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晔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
王和文中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
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
证也。”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人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
文字更简单。至于馆娃宫、响履廊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又据上述记载,越
国所进的还有一个郑旦,而西施却独享艳名,现在知道郑旦的人就不多了。

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
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
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到了后汉的赵晔、袁康时,由于西施
在战国时已享艳名,而赵晔、袁康又是会稽人,也即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
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总之,在《国语》
和《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有不刻画之理?《论语》
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帏影佩声,摇曵生姿。至于
《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问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
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缝前说,《墨子》
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

颇疑“进美女”一度也成为史学界的思潮,而这又是女性意识强化的一种辐射,
也是创作心理上很有趣的现象。

回到先秦去,那里有看不尽的迷宫,足够我们徘徊流连,而且同样能够呼吸到新
鲜空气。

确有其人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句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句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西施的故事也不见于正史和先秦典坟,左传、史记都未记载西施的故事,其他
诸子百家也未记载越王献西施于吴王之说,野史《越绝书》也未载。

西施作为先秦美女,其名字首先出现在载有“东施效颦”的诸子文献上,但很
可能是对当时美女的泛称,犹如两汉时的罗敷一样。

第一个出现西施的故事的书在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上,书第九卷《勾贱阴
谋外传》里写道:

十二年,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
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喜否)佞以曳心,往献
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国
中,得苎萝山粥薪者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觳,教以容步,习于土城,
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赵晔是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恐西施的故事采集自他家乡的民间传说,
至于后世传说的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时,是否携带了西施的事情,就连《
吴越春秋》上都没有交代。

貂婵的原意是两汉时侍中、中常侍的冠帽,以貂尾为饰,附蝉为文。貂取其内
劲悍而外温润;蝉居高清洁饮露而不食,故以为冠饰。《晋书》“以孙秀为侍
中、中书监,其余党羽皆为卿、将,奴卒亦加爵位。每朝会,貂婵盈坐,时人
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有的,苏州有很多跟西施有关的古迹和遗迹,还有很多传说

一定有的,否则历史又要改写了。

有 不过不是二楼说的管仲 而是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