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刺客异界:谁知道有关浙江长兴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08:19:06

太湖明珠—长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长兴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处在号称“天堂”的苏州与杭州之间,位于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驰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东南望县”之美誉。长兴是上海经济区的交通枢纽,雄踞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结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称。长兴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芜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两条国道(北京—福州的104国道、上海—拉萨的318国道)、三条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宁高速、杭州—长兴的杭长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苏浙皖高速)、三条铁路(连结陇海线沟通东北与长江三角洲的陆海大通道江苏新沂—浙江长兴铁路、华东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铁路、杭州—牛头山铁路)和一条年运量超过2000万吨、有“东方莱茵河”美称的“黄金水道”(长兴—湖州—上海)构成的水陆交通网,交叉汇聚于长兴,使长兴与周边大中城市通达便捷、联系紧密,为长兴物流畅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便利条件。长兴已成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担上海物流中转的压力。
  太湖明珠—长兴,文化积淀深远厚实。长兴建县始于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长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至今还保留着他临世沐浴的圣井。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旷世巨作《茶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长兴也因此成为茶文化的发祥地。明代中叶,散文大家归有光、小说家吴承恩同治长兴县,归撰文、吴书写的《圣井铭并序》、《梦鼎堂记》、《长兴知县题名记》三块碑至今保存完好,吴承恩在长兴县丞任上为写作《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还保存了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兆页 等一代宗师的手写真迹。长兴的民间艺术也十分丰富,有代表国家出访东南亚各国、参加新西兰中国新年灯会的民间艺术奇葩“百叶龙”,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为世界地质遗产、命名为“金钉子”的长兴灰岩保护区等文化遗址。长兴是革命老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
  太湖明珠—长兴,物产资源丰富多样。长兴区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有耕地60万亩,可开发旱地10万亩,林地90万亩,水面10万亩,是国家的“粮油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浙江省的产油大县。长兴名特优新产品十分丰富,有闻名海内外的“太湖四珍”:银鱼、白壳虾、鲚鱼、大闸蟹;有久负盛名的“长兴四宝”:银杏、板栗、青梅、栝楼;有令世人称绝的“品茗三绝”:紫笋茶、紫砂壶、金沙泉等。长兴西倚天目、东临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间的优越自然环境,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别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金钉子”地质遗迹保护区、十里古银杏长廊和扬子鳄保护区这三个上亿年的珍稀自然遗产,为全球罕见;绵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线,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已进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环太湖旅游开发规划国际咨询,并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太湖明珠—长兴,投资环境日趋优化。我们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订完善了《长兴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长兴中心城2005年目标为建成区25平方公里,20万人口。根据规划,我们以配套城市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路段和建筑,三年来有总投资57.2亿元的35个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重点项目开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商贸区、文教区和住宅区,一座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雏型基本形成。特别是长兴(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投资创业的福地。我们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举全县之力办好开发区。县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区内主干道全部按照国家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宽66米,公共绿化率达到40%,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排污、通讯管线均已一次性铺设到位。同时,我们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建立审批办证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外商投诉中心,致力于快捷、优质、守信,不断改善投资服务环境。到2003年为止,已有来自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外商投资企业进区落户,一批大项目陆续落户长兴。

  太湖明珠—长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致力扩大开放、加快体制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长兴经济活跃,社会安定,百业兴旺,人民富裕。进入新世纪,长兴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开拓的精神、更扎实的工作,更矫健的步伐,朝着建设山水园林型的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和提前实现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迈进,取得了新的业绩。200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8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财政总收入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9.4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工业性投入全年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年合同外资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到县外内资35亿元,自营出口额达1.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07元,比上年增长13.5%。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长兴的历史,习惯上从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前514—前495)说起。吴越春秋时,长兴属吴国,吴阖闾元年(前514),吴王阖闾使弟夫概居此筑城。古城依山傍水,跨箬水之深,据戌山之险,狭而长,得名长城。因吴王令夫概主持建造,亦称吴王城,后毁于战火。今长兴县城始筑于唐武德七年(624),辇土为城。宋天圣五年(1027)重修,建城门7座。宋《图经》载,城内建长乐、赞善、习善、归化、仁和等13坊。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将耿炳文兵克长兴,主持战后重建。城周长929丈,城墙高3丈,阔2丈8尺5寸。建有城门6座,水城门2座。城墙四周构筑护城河,阔7丈5尺。同时,城内开挖3条河,1条东西向横贯城中,2条南北向,3条河流相互贯通,形似“廿”字状,古称廿字河。民居临水而筑,街道依河而建,茶馆酒肆、米行绸庄夹岸遍街,形成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格局,保存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从清乾隆《长兴县志》所刻县城图来看,明代耿炳文主持的这次重建,奠定了长兴古城的城市框架。虽经700多年沧桑,其城址、格局、规模基本未变,直至民国,风貌犹存。其间,历代先后疏浚河道、修建桥梁、铺设道路、恢复寺庙道观、修缮名胜古迹,重现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故里“帝乡佛国”胜景,成为江南古城之一。
长兴人源于黄河流域,是炎黄子孙。两宋时期人口趋向增长,至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全县人口达62300户,273000人,户均近5人。因兵事所致与自然灾害加剧,清末又是太平军与清军重要争夺地区,死难和外逃者无数,人口锐减。后经实施奖励人口政策,大量客户移居,人口骤增,大部来自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苏北,其次为本省温州、台州、绍兴、杭州、金华等地,他们与本地居民共同生活在这块热土上,发展种植业,从事农耕;发展渔业,向太湖捕涝;发展文化,哺育乡贤邑才,为继续开发长兴这块土地,共同作出贡献……长兴历史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是长兴人的创造。
长兴人的创造,不仅仅是贡献于长兴的。东晋太傅“谢安墓”,南北朝的“陈霸先故居”,唐代的“贡茶院”,茶圣陆羽在此倾尽毕生心血著作的《茶经》一书,唐宋的“摩崖石刻群”,唐代的 “仙山佛教圣地”,明代的“太湖(娄)港”,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苏浙军区”,闻名遐迩的“紫砂壶”,蜚声海内外的“百叶龙”,南朝陈的开国皇帝陈霸先,唐太宗时代的才女徐贤妃,著作宏富顾应祥,在明代文坛堪称文学巨匠的归有光和吴承恩,清末办学先驱丁凤元,革命时期涌现出的一批革命英烈……长兴人创造的文明史,是贡献于孕育长兴的伟大祖国的。
长兴人在与自然灾害、史上的反动势力和外来侵略者的漫长斗争征程中,生产不停,战斗不息,使这块神圣疆土屹立于太湖之滨,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并且,曲折而艰难地,不断而向前地发展着长兴史,使它进入崭新的今天,迎向灿烂的明天,长兴人是无愧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