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加热能吃吗:急求《员工业绩考核方案》,关于品管人员的考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4:57:07
如何考核品管人员的业绩,以及给出一个考核方案,有条款的更好!

品保人员考核办法各品检人员以100分为基数。根据个人工作原因造成批量不良、客诉客退及未完成工作等情况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实行扣分。一、扣分细则如下:1、 对因个人原因于首件确认时巡检、进料检验等误判造成批量不良扣30分,造成客诉情节严重及使公司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2-5万元、1-2万元、5000千元-1万元,则分别扣100分、80分、60分、50分、,间接责任者扣20分;2、 当制程连续八小时以上,6-8小时、4-6小时、3-4小时、成批量不良时,每次分别对制程巡检人员扣10分、5分、4分、3分(可返修),不可返修的则扣40分、30分、20分、10分;3、 若由于人为疏忽造成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客户手中;不良率高于20%、20%-15%、15%-10%、10%-5%时分别对直接责任人扣20、15、10、5、分对间接责任人分别扣15、8、5、3分;4、 品质记录不真实,每份扣30分,各项品质记录或报表推迟24小时、48小时分别扣3分、6分,若推迟3天以上扣10分;5、 品质工程人员对因检验标准之错误而造成批量不良超过1万元,则每批扣50分,超过5万元则扣100分;6、 统计及资料管理人员如出现资料丢失、统计数据错误,直接影响公司正常运作,则扣30分;7、 6S评比中若本部门倒数第一,则对相应的责任人扣20分;8、 当月出勤缺勤;事假扣5分/天,旷工扣30分/天;9、 对主管交办事项,到期无法完成而事先未对交办人说明的,每推迟一天扣5分;10、 对QS9000内审或外审中发现不符合项,则对该责任人当月扣30分;二、扣分细则如下;1、 下道工序能及时发现上道工序有隐藏并难以发现之批量不良时,当不良率高于30%、30%-20%、20%-15%、15%-10%、则分别加10、8、5、3分;2、 各制程每月中若无批量不良(10%以上)、客诉、则该部门所负责管控之品管加30分; 三、课长级以上主管绩效以公司每月之品质失败成本来算,奖金基数为1000元,每月之产品失败达到30万元以上、30-20万元、20-10万元、10-5万元以下,则分别扣100分、70分、50分、30分。四、奖金计算公式实发奖金=奖金的基数/100*实际得分

考核质量部门的另类思考---forthgoer
不可否认,有时候没有检验活动,我们的质量管理活动也有可能做得出色。在作者的思想里,全面检验是最笨拙质量管理,抽样检验次之。高明者总是系统建立在先,预测、预防先行,控制为要,他们重点关注的是系统(体系)而非一个个具体的质量损诉。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检验似乎仍然是质量管理中必须的日常活动之一。
下面是作者试图建立的几个评价质量部门成绩的另类指标:
1、 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的理想目标是0,虽然永远无法达到,但总是越少越好。但要控制质量成本的话,完全不在于降低质量工作人员的工资,因为你降低一块钱的工资,我无法估算会带来多少钱的损失,但远远不会是一块钱。
2、质量部门的职工人数。理想的作法是没有质量部门(没有专职部门并不等于没有质量管理),虽然现实暂不能做到,那也是人数越少越好,与一线生产工人比起来,要少到可怜,1/20以下够了,达到1/15时,多了;达到1/10时,您的生产(包括质量在内)系统一定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对系统进行再造才行。令我们失望的是,大多数企业都超过了这个红色警戒,甚至于作者还见过质量人员与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达到1:5的。这样的企业,其包括质量在内的经营系统已经无可救药,根本无须再做存在的合理性评价,惟一的解救方法就是打破重来。
3、检验人员占质量工作人员的比重,比重应是尽量地(或者理解为合理的)少。与此形成鲜明对应的就是,有的企业还有专门的返工队伍。虽然不能说检验人员越多表明质量管理水平越低下,但确实有一定的关系。
企业应该评估质量(当然也包括其他)岗位及岗位人员分配的合理性。评估时,首先要考察岗位存在的必要性,千万要记住的是,现实的需要并非一定合理。这是作者提议的关于岗位(人员)评价的几个步骤,只有逐个通过这几个问题时方可考虑增加岗位或人员,可作为企业控制人员无节制增长的法宝:
① 可以不要吗?(这个问题不能由当事者回答。除了MK和R&D方向,要抱“大概都是多余的”思想。)
② 所有的信息流都可跳过该岗位(人员)吗?(如果仅仅起个“通讯员”作用,肯定是多余的。)
③ 有没有更好的工作方法或解决办法?(确实没有时也要考虑电脑化。)
④ 事务性工作减到最少。是减少而非将这些事转移。减少一例:报表合并与删减栏目,报告程式化等。
⑤ 工作量够吗?
⑥ 是否可由其他人兼职?
我相信,人们读完这几条时已是一身冷汗,而无论他是老板或员工。因为员工们会觉得自己真是可无的,而老板们会觉得他的属下有那么多冗余的。
有人会说,以上的这些只是空想,能行吗?作者指明的一条路就是,质量并非生产或质量部门的事情,与组织里每个人都有关系。质量也完全不是ISO9000能保证的,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标准写成文件的时候,就是质量管理僵死之时。我们要做的是,把质量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做,并将之融入到整个经营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