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到塞哥维亚交通:急需贵州省经济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3 14:21:19
本人急需贵州省的一些经济西了,有以下几项:
1,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项目构成,包括GN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总消费及其构成,包括总消费,居民消费农业居民消费,非农业居民消费,社会消费;
3,总投资及其构成,包括总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存货增加
谢谢各位~
最好是2005年的,或者是近几年的

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50年的发展,贵州产业结构
  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通过加强基础产
  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全省产业结构
  趋于协调,产业结构内部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整个产业结构正
  逐步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1949年以前,贵州几乎没有现代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后,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贵州产业结构开始发生从
  传统农业型向工业型的转变。经过1958—1978年21年的发展,
  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一大批航空、航天、机械、
  电子、冶金及电力、化工、建材等工业生产能力,第一、二、
  三产业的构成由83.04∶12.46∶4.5演变为41.66 ∶40.18 ∶
  18.16。在改革开放以前的20多年间内,由于受“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指导思想影响,这些生产能力在空间布局,构成关系
  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诸如工农两大产业呈“二元化”状态
  态,工业内部“重重轻轻”,各工业产业间的数量关系失衡等
  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国民经济结构大调整和改革
  开放不断深入的推动下,贵州经济逐渐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产
  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
  80 年代,根据1979年4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调
  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贵州对产业结构进行了
  全面调整。一是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走人
  口粮食生态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以发展日用消费
  品生产为中心,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发展;三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外贸,旅游业发展。经过“六五”、
  “七五”时期的发展,贵州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所缓解,1990
  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
  别由41.6∶40.2∶18.2演变为38.5∶35.7∶25.8,第一、二产
  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2.3和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上升了 5.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贵州工农业内部结构也得到
  调整,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 由
  79.1∶3.9∶16.9∶0.1演变为65.4∶5.5∶28.4∶0.7,轻重工
  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2.6∶67.4演变为42.4∶57.6;贵州
  农业结构单一,工业“重重轻轻”的结构性矛盾得到一定程度
  缓解。
  90年代,根据“打好农业基础,发挥六大优势,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突出科技教育,深化体制改革,搞好内引外联,走
  资源综合开发、加工增值为重点的振兴之路”的总体发展思路
  路,贵州在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对外
  开放的同时,发挥水煤结合的能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工业;
  发挥铝、磷、钛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发挥卷烟
  烟、酿酒等优势,大力发展轻工业;发挥就地取材优势,大力
  发展磷化工、煤化工;发挥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优势,大力发
  展旅游业。经过“八五”时期和“九五”前三年的发展,产业
  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1998年和1990年相比,第一、二、三产
  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8.5∶35.7∶25.9演变为31.1 ∶
  39.5∶29.4,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7.4个百分点,第二、
  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 3.8 和3.6个百分点,产业顺序由
  一、二、三变化为二、一、三,产业结构向逐步高度化迈出了
  可喜的一步。
  同时,产业结构内部关系也得到明显改善。农业内部结构
  进一步得到调整,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
  重由1990年的65.4∶5.5∶28.4∶0.7调整为1998年的68.3 ∶
  3.8∶26.9∶1.0∶,农村多种经营成效明显,畜牧业已成为农
  业中的支柱产业。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轻重工业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42.4∶57.6演变为39.3∶60.7
  ,重工业比重有所上升,主要是能源、原材料等优势产业有了
  较大发展。第三产业改变了量小、单一的格局,在交通运输、
  商业等传统行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旅游、信息等新兴行业迅速
  崛起,形成了多业并举的新格局。

我不知道,因为我不在贵州省

关注!

经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9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是198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9.18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71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6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2005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跃上1000亿元台阶,达到10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净增加145.38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位运行。2005年,受粮油、肉类、禽蛋等农产品价格平稳和医疗、教育等服务项目价格涨幅回落的影响,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涨幅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是1998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消费品市场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住宿餐饮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2%,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7.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1.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56.2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4%。八大类消费项目均实现增长,其中,医疗保健类比上年增长33.8%,居住类增长24.6%,衣着类增长20.1%,杂项商品及服务类增长20.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增长17.1%,食品类增长8.7%,交通通讯类增长4.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增长2.3%。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2.3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6.1%,其中,食品支出819.87元,比上年增长8.7%;居住支出235.50元,比上年增长41.9%;交通和通讯支出99.22元,比上年增长40.9%;文化教育娱乐支出160.91元,比上年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投资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2005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跃上1000亿元台阶,达到10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净增加145.38亿元。2005年,全省电力建设投资达到23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第一批“西电东送”电源项目除索风营电站还有一台机组以外,全部建成投产。第二批电源项目中的构皮滩电站、思林电站、光照电站、盘南电厂一期、大方电厂、纳雍二电厂、鸭溪电厂、黔西电厂、大龙电厂等正在抓紧建设。后续电源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年新增发电装机258.25万千瓦,贵州电网统调装机总容量突破1300万千瓦,达到1324万千瓦;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252万千伏安。配套煤矿建设步伐加快,中岭、青龙、大洞口等一批配套煤矿基本建成,已进入验收阶段。全年完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33.13亿元,比上年增长67.2%,新增原煤开采能力788.9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