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猫tomia吐舌:一个物理老师出的问题,不太明白?大家来看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3 10:06:32
比较一个物体的速度,有两种方法:一是路程相同,比较时间.二是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这两种比较方法哪种更好呢?(我觉得差不多)
速度的定义就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从这个角度想,就是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物理老师问,为什么要比较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而不是比较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呢?(说说为什么这种定义更好些).

下午上课老师要问,我会追加分的!
好郁闷啊,还是弄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老师竟然没讲这个问题!我气死了

先打个比方:
比较两个人的跑步快慢, 可以有三种方法(其实就是前两种):
1. 规定跑相同的路程, 如100米, 则用时短的人跑得快.
2. 规定跑相同的时间, 如1小时, 则跑的越长的人跑得快.
3. 若在时间不相同和路程不相同的情况下,怎么办呢? 比如"2秒钟运动10米"和"5秒钟运动20米"哪个速度快?其实你就会运用前两种方法来比较:
(1)1秒钟它们运动多少? (对应:路程/时间)
(2)运动1米它们的时间是多少? (对应: 时间/路程)
显然,我猜大多数人会选第一种. 一是更符合速度的定义,二是更符合日常思维. 路程大则速度大,路程小则速度小.若选第二种,时间少则速度大,时间多则速度小,不太符合日常思维.因为这时"速度"的定义就成了:时间/路程, 那么这个时候的思维就是:"速度"小则运动快,"速度"大则运动慢.

速度被定义为运动的快慢. 按照通常的思维, 速度大则运动快, 速度小则运动慢. 采用第一种定义方式(速度=路程/时间)符合这个思维.而采用第二种定义方式(速度=时间/路程)不符合这个思维.
(修改版)

楼上的说玄了,其实楼主只是一个初中的孩子,应该用初中的物理知识来解答。
初中的速度定义是有前提的,特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这样好理解,如果不是匀速运动,那么有可能任意段的速度大小就不相等,就会用平均速度来解释,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再深一点才会学到瞬时速度,指的是某一个瞬间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实这个时候是把这小小的一段近似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了。)
至于方法那种好,这个无所谓,那种方便就用那种。
至于定义为什么不说: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我想这更多是个规定,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这个比较伤脑筋了,我的想法是:
原始人类最先有速度这个概念(比如看一只野兔从眼前跑过,追又追不上……)然后才会有路程这一概念,(妈妈的,为了追这只兔子我居然离住的山洞这么远了……)最后才有了时间这一概念(追了多久了?是不是部落该吃晚饭了?……)
既然有这样的认识顺序,那么把速度用路程除以时间来表示,也就顺理成章了。说深点,这个公式或者说规定应该来自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客观规律,或许可以由认知心理学来解释。

因为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所走过的路程可以不断增加也可以不增加,但是如果以路程为标准的话,不管路程变不变,时间总是在不断增加的,这样说的话就是单位路程内用时多少,如果路程是0呢?就没有意义了,而以时间为标准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定义更好些。这个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道你觉得有没有道理,参考一下吧

好了,如果一个速度超快的物体运动起来让你表示它的速度,你是用一个整数加一个“米/秒”表示,还是用一个不知道多少位的小数加一个“秒/米”呢?

原则上说,这两种比较方法是一样的.人类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上常常对所需要研究的物理量做出一些定义,这些定义的做出有运气的成分,也有深入研究的成果。人类发现这样定义物理量可以很好地利用物体在运动时的各个参量,所以这种定义方法也就延续了下来。例如动量和动能的定义,提出物理量定义的人必须给出相应的运算法则,例如速度就有伽利略变换为其提供了运算法则.没有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提出动量和动能就是无意义的.这也就算是人类在探索自然中的一大创举吧.

楼主说的是平均速度,真正速度的定义是距离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在单位时间内,物体如果不是匀速运动,楼主的方法则无法求出真正物体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