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道天魔txt下载:为何九大行星要改为十二大行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1:36:59
九大行星要改为十二大行星有什么科学根据,是它们的体积够大吗?

在过去10多年间,天文学家们在太阳系范围内发现了数百颗新的星体,它们轨道漫长、往来如织,有些可与已知的九大行星相提并论。可是,如何命名它们却成了问题,而如何深入认识它们并预测其“不轨”的行为更是问题

20世纪40年代,爱尔兰经济学家兼天文学家肯尼思·埃奇沃思曾预言,在海王星之外还应有一遥远的“星体带”围绕太阳旋转。50年代早期,德裔美国天文学家杰勒德·凯珀作出了相似的预测,但是他并没有看过埃奇沃思的文章。人们熟知“九大行星”中最远的是冥王星,但这在他们看来并不是定论。

大约40年后,天文学家果然发现了这种遥远的“星体带”。从那时至今,人们发现了数以百计的这种星体。而在1992年第一个这样的星体被发现时,大家记起了凯珀的预言,于是使用了“凯珀带(Kuiper Belt)”和“凯珀带星体(Kuiper Belt Object,简称KBO)”这样的术语;但不久,又有人想起了埃奇沃思。从此,那些星体的命名就引起了争论。

太阳系有十二大行星?

然而与太阳系星体更多的奇怪名字相比,这个命名之争便是小巫见大巫。

随着更多的遥远星体被发现,天文学家们注意到它们之间有重大区别:许多星体的轨道都围绕着太阳,基本没有什么障碍,但另一些星体则受到其他行星引力的强大影响。

如此就有了Plutino、Cubewano和Centaur这样一些奇怪名称。

好像纯粹是为了增加混乱似的,“似冥王星(Plutino)”这个天体的名称和冥王星虽有联系,其质量却比冥王星要大很多很多,因而接近于海王星。那它何以得名呢?原来,“似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公转周期之比大约是2:3,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它每绕太阳公转2圈,海王星就绕太阳公转3圈,每隔一段时间彼此就非常接近——这与冥王星和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比是相等的。可见,“似冥王星”这一名称是按该星体的轨道属性得出的。

许多天文学家同时认为,冥王星本身就是一种KBO,而不是一个真正的行星。其实,许多KBO的个头都几乎和冥王星一样大,难怪最近一位天文学家建议:这样大的星体都可干脆命名为行星。如果这一建议被采纳的话,“太阳系九大行星”就要改为“十二大行星”了。

不再叫作“老大”、“老二”

而情况类似“似冥王星”、但和海王星没有那种特定公转周期比的星体被称为“Cubewano(意思是“即将来临者”,照字面可解释为“将来星”)。它们组成了典型的“凯珀带”,处在大多数行星共同的主轨道平面上(基本与地球黄道平面一致)。

“Cubewano”一词也许最集中地反映了当代天文学家的命名考虑。第一个记录在册的KBO最早被命名为1992 QB1,它代表了被发现的年份、月份和顺序。对于轨道未确定的星体,排定“老大”、“老二”是典型的命名方法。后来,天文学家弄清楚了1992 QB1这颗星不是“似冥王星”,而是处在行星主轨道平面上的KBO,于是一些天文学家就开始抛弃“QB1”这样的名称,而创造性地起用“Cubewano”这样的新术语。

但并不是所有遥远星体都恰好处在太阳系主轨道平面上,又沿着圆形轨道运行。因此可以想见,还会有许多其它名称诞生。“分散碟形星体” (Scattered Disk Objects,简称SDO)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名称,它们的轨道平面高度斜靠在太阳系主轨道平面上,离心率又大,最近时能进入海王星轨道内,而远日点距离则是其近日点距离的10倍之遥。

彗星物质笼罩太阳系

此外,更遥远的是奥尔特星云(Oort Cloud),这是一个包含类似彗星的球状领域,把整个太阳系都包含了进去,其范围之远直达我们距下一个已知恒星距离的一半。个别天文学家使用了OCO(Oort Cloud Object——奥尔特星云星体)这样的首字母缩略语,不过多数天文学家还是使用“奥尔特星云彗星”这样的术语,并且不使用缩略语。

最奇怪的是Centaur(意为怪星),天文学家们现在还不能肯定它们是彗星还是像小行星一样的KBO。这些奇怪的星体直径多数都在62英里以上,这比一般的彗星要大。但是它们都像彗星一样,有气体云和尘埃物质相随。而且,它们的轨道不是圆的,也受到行星的引力作用。在接近太阳时,它们受木星或土星影响;在远离太阳时,则受到天王星或海王星的影响。根据它们的轨道面与太阳系主轨道面的不同倾斜交角,又可分成四类,于是可以有更多的名称。

让“地球杀手”报上名来

相关的问题还未结束,对于太阳系内的诸多卫星(已发现的有上百个,有的直径不过一两英里,有的轨道变化还甚大)如何命名也存在困难……

显然,目前人类对太阳系诸多新发现的星体命名是混乱的,但这种混乱不止是天文学家们头脑中的问题,更是太阳系本身的问题。那些光怪陆离的远日星体的产生可能经历了相当复杂而混乱的过程。

太阳系诸星体究竟是怎样起源的,又会怎样终结,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事关人类自身命运,因为有些星体是潜在的“地球杀手”。英国阿马天文观察台的天文学家马克·贝利指出:那些遥远的、巨大的岩石、冰雪团——彗星或Centaur等——终将在进入到太阳系内靠近太阳的地方崩解。“这样一个星体在崩解时将释放出巨量的尘埃,这可能会对地球的环境构成大灾难。”

现在就只有八大行星了,冥王星被降级了,现在属“矮行星”。

有两种说法,一是说8大行星;二是说12大行星.我也较赞成后者,但只是暂时确定为12大行星!他们分别是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灶神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卡戎以及尚未正式命名的2003 CU 313行星.但只是暂时的因为现在正式对行星的定义为:饶恒星作圆周运动且不是恒星的部分,质量超过月球的60%.相信还会有更多星体归入太阳家族!!!太阳系的腰围也会越来越\"粗\"!!
(决没摘抄,说错了也给点掌声!!谢谢.)

冥王星被“开除”了。

北京时间昨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

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九天,甚至是七年的争论,“一槌”定音,终告段落。

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矮”,道尽冥王星无奈

一个“矮”字,道尽了冥王星的无奈。

其实,自冥王星被人类发现76年来,对它地位的质疑从来没有断过。

远的不说,1999年,冥王星就差一点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电子邮件投票中失去行星的地位。原因是,它与其他八大行星太不同了:一是体积过小,它的质量只有月亮的1/3;二是轨道过于椭圆;三是八星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而冥王星与八星轨道平面倾斜角达17度。这让许多天文学家“耿耿于怀”。

那么,到底行星的定义是什么?

“这届大会为此讨论了9天。”昨日电话里,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黄乘利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见过讨论如此激烈的天文学会议。我17日到达布拉格,而前一天,第一份草案就已提交大会,一听太阳系要扩容到12大行星,现场立即陷入一片混乱。”

16日的只是初步草案,这些天已经不知被更改过多少次,终于在昨晚得以定论:

什么是行星: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星这八颗。而冥王星由于“先天”不足,只有出列了,被划入了“矮行星”。

何谓“矮行星”?矮行星前两点完全相同于行星的定义,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是其轨道附近仍存在其他物体,而且它不是卫星。

而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它们其中将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星云、“海王外天体”、彗星和其他一些小天体。

在昨晚的表决上,天文学家还通过了这样的一个准则:冥王星还被认定为一种新型的“外海王星”天体的代表,比如新近发现的“齐娜”,就属于这样的天体。

“对天体的重新命名反映出当前世界天文学的认识水平。”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天文学的教科书,看来是真的要改写了。

“马铃薯”,不是行星

与冥王星一起被“否定”的,还有从这一次提议草案公布起,就被认为极有可能加入“太阳系大行星”家族的“谷神”、“卡戎”和“齐娜”。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认为,谷神星这次入选,看上去有点突然,其实并不意外。“谷神星,一开始人们认为它是行星,后来又将它降格,但现在看来,这都是科学发展阶段性的表现。”

南京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周礼勇告诉记者:1778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经过确认,向世界宣布了一个如今被称为“波得定则”的规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应该按照一个固定的数列成比例排列。天王星藉此被人们发现,而当1801年天文学家皮亚齐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发现谷神星时,按“波得定则”,被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行星。著名“神童”高斯更用自创方法,一个小时就精确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一举名声大振。

“只是日后天文学家们又陆续在相似轨道上发现了许多类似天体,‘谷神星’才被降格。天文学界采用新的名称‘小行星’(asteroid)为它这样的天体命名。但如此简单归类并不科学。”

林清说:实际上,直径为950公里的谷神星,基本为规则的圆球体,而其他小行星形状是不规则的,像马铃薯。“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这种结构是一般小行星不具有的。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谷神星是一颗原始状态下的初级行星,只是因为木星巨大的引力妨碍它吸引更多的物质而发展成大行星。一份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更认为谷神星的表层25%由淡水构成,其淡水含量比地球还多。根据这些条件,考虑恢复谷神星行星地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卡戎”的加入也是如此。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1978年人类才发现“卡戎”,起初认为它只是冥王星的卫星,最近的研究才发现,“卡戎”与冥王星的关系并不像地球和月球。“地球是月球质量的81倍,而冥王星只有‘卡戎’的10倍,这样的话,冥王星无法让‘卡戎’围着它转,它们更像一对大小兄弟,所以可以把‘卡戎’看作是独立的行星。”

但是,根据这次投票得出的行星标准,在谷神星的周围,还有诸多小天体,它不能满足“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这一条件,因此无法被称作行星,而“卡戎”和“齐娜”也是如此。

是十二颗行星不是十二大行星!!

就八大行星了,如果冥王星算的话,那么月亮,谷神星,齐娜就都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