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树果实:柳市的来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10:08:32
柳市的来历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

  在中国的版图上,实在难以寻觅柳市这个背山面海的东南小镇。说它小,是因为它是一个不到50平方千米的地方。但在人们的心中,柳市早已声名远播,甚至带着一份传奇。我知道柳市是从两件事开始的。其一:这里很早以前就有许多人在一棵大柳树下做生意,于是就有了“柳市”这个名字的来历;其二:一封从新疆寄往柳市的信件,寄信人漏写了“温州乐清市”,收信人照样收到了。
  阅读柳市,我们从眼睛开始。车子刚走近柳市,那公路两旁林立的广告牌,就无休止地“侵略”了我们的视野,五颜六色,铺天盖地!我们仿佛走进了广告的海洋。接着我们看到工业区的广厦突兀、群峰峥嵘,住宅区的高楼林立、店铺盈街,电器城里更是顾客云集,车水马龙。街道上,不计其数的私家轿车来往穿梭……然后,我们强烈感受到电器产品的浓烈气息:墙上写的,空中挂的,柜上摆的,车里载的,几乎都与电器有关。
  柳市镇长告诉我们,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5.9亿元,财政各项总收入6.2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1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3672元,2004年预计电器行业总产值达到32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温州市综合实力第一名,挤身浙江省十强镇前列,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星火科技示范镇。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电器之都”。

  阅读柳市,我们有必要来翻阅它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里, 柳市一直记载着贫穷和落后。柳市全镇户籍人口13万,人均耕地仅0.4亩。柳市人总是被人多地少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生存,他们很早就开始家庭手工业生产了。1977年上半年,作为打开产品销路的大胆尝试,柳市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应运而生,成为当时经济的新动向。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柳市农民开始放开手脚,大步走向市场,作为连接产销的有效形式,门市部和家庭作坊相结合的“前店后厂”在柳市逐渐增多。这种立足于家庭的经济组织通过直接面对流通来调节生产,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成为当地壮大经济的强盛活细胞。从此,柳市以产销低压电器为主导的经济开始启动,集聚了上千家电器制造企业,工业年产值1990年就上了亿。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柳市经济朝着健康、快速、有序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更是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

  阅读柳市,不说正泰就等于没说。

  柳市工业办的同志说,正泰集团是柳市现代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

  我们走进正泰,走马占地100亩的正泰工业园,看到一栋栋现代化厂房,一条条高科技产品生产线,一座座设备一流的产品检测站。谁会想到,这个拥有6大专业公司,50家持股企业,近14000名员工,生产100多个系列5000个品种低压电器产品,总资产31亿元的中国正泰集团,二十年前竟是一家年产值仅1万元的家庭小厂!

  和正泰并驾前驱的中国德力西集团同样是中国电器行业的佼佼者。二十年前,南存辉和胡成中合资办了一个求精开关厂。不久求精一分为二,这样就有了南存辉的“正泰”,有了胡成中的“德力西”,然后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正泰”和“德力西”商标在2000年年底被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又分别是中国民营企业50强之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个小城镇里能拥有两个电器行业的“中国驰名商标”,并且是中国电器行业惟独的两个驰名商标,在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正泰和德力西,我们都是用仰视的目光去看它们的。现在,我们穿梭在柳市镇区的街道,去寻觅这个东方电器大都会发展的一些踪迹。我们发现柳市企业的生产车间、厂房已移师周边村镇,在镇区看到的都是门市部、经销点及营销中心。如果说占地1260平方米的两座电器城的2000多个柜台集中了低压电器数千个品种,是这个电器王国的中心,那么遍布柳市镇区上百条大街小巷的则是电器外围产品,如柜体、标牌、包装、塑料、按钮、电缆、铜材、模具、紧固件……在一个叫龙舌浃的小巷,长不过百米,宽仅能容一辆人力三轮车通过,可这里经营信号灯的门市达70多家!

  写到这里,我们不再怀疑下面几个事例的真实性了:柳市民营电器企业3000多家,10余万名经销员奔走于全国各地及几个国家,曾闻名全国的京津、上海、佛山、天水、遵义五大电器生产基地的电器企业的营销中心竟搬到了柳市!

  柳市电器20年来经历了家庭作坊式、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规范化的股份制四个阶段,目前已形成了集团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大生产格局,并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产品品种最多、种类最齐全的电器生产基地。柳市作为“温州模式”的发祥地名声鹊起,成为新闻界、经济界和理论界的关注焦点。江泽民、李鹏、胡锦涛、李瑞环、尉健行等中央领导和费孝通、董辅、魏杰等一批著名经济专家也先后踏上柳市,对柳市的做法给予肯定和研讨。

  阅读柳市,我们需要去了解它发展到今天所具备的条件。

  上世纪70年代,中国什么都缺,只要敢办企业,生产产品都能卖掉,产品卖掉企业就能发展。柳市人多地少,冲破土地的束缚,在工商领域施展能工善贾的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一直是柳市人潜在的冲动。于是,柳市人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涉足低压电器的产销。他们放下锄头,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从发展家庭工业、小商品入手,发展集市贸易,搞活流通渠道,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

  柳市人抓住了先机,走向市场经济,因此首先发展起来了。随着原始积累不断增加,一些农民寻亲靠友进行联合经营,从而出现了股份合作这种当时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股份合作制蓬勃发展的同时,柳市的一些企业开始改变初期的“人与人联合”,而走向企业与企业的联合。1994年初,正泰集团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为龙头,以销售为桥梁,组合兼并了一批企业,组建了柳市第一家企业集团。尔后,德力西、天正、新华、长城等一批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到2004年底,全镇已组建集团公司36家。集团公司的成立,实现了优势互补,改变了低层次水平的重复生产,大大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柳市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民营企业有良好的机制优势。柳市的成功在于拥有自己的基地。柳市的活力主要是恰当的产业定位,低压电器属于劳动密集型与高科技相结合的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短短的几年,柳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洋溢着电器之都的生机与活力。一批现代工厂拔地而起,当年的一些个体户或小老板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家,柳市人敢于天下先,敢于先办企业,最终赢得了中国低压电器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

  政府行为趋于服务化,不但制定了调动企业积极性的政策,给企业一个发展的空间。还用于去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去管理市场调节的缺陷和漏洞,去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育成长。1993年,镇政府帮助年产值超亿元的长虹村引进外资近2亿元,兴建第三代电器城。乐清市财政每年都要安排2000万元对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实行货款贴息,并累计投资20多亿元,建成了19个工业区,1000多家企业进区生产,发挥出集聚、示范和辐射效应。当正泰和德力西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时,乐清市分别给予奖励100万元。

  说到镇政府,我们有必要说说镇政府办公大楼。柳市二十多年的发展,财政年收入2001年就达到了4.07亿元,但镇政府办公大楼在2003年秋以前一直是一栋四层小楼房,办公楼前的小院只能停放三辆小车。而我们宜春的贫困乡幽居(现已撤)的乡政府办公楼面积可能是柳市的十倍!虽然去年冬柳市镇政府搬进了一座现代化的办公楼,但镇长对我们说:“我们的担子还很重,我们要拿下国际电器之都的金名片。我国加入WTO后,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带来了挑战,我们的数千家企业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简短的几句话,却在我们的心里产生了震撼!?
  打出市场信誉。八十年代中后期,柳市曾假冒伪劣电器成灾,祸及全国,国务院和六部局史无前例地为一个镇下文打击假冒伪劣和无证生产。痛定思痛,柳市人猛然觉醒: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信誉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道德理念,又是一个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只有精心培植和呵护信誉,才能以良好的形象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今,“不查明质量原因不放过,不落实整改措施不放过,不追究责任人责任不放过”。这已成为乐清为官的、办厂的、经商的必备的职业信条。

  做大做强,不断创新又是柳市民营企业成功的因素之一。作为柳市镇龙头企业和五年一直位居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前十位的正泰集团,他们不断投入巨资购置一流科研设备,成立了集团技术开发中心,并在内部制订了推进科技进步的“十六条”政策,有力地推动了集团的技术创新,仅1999年集团就开发出37大系列100多个基型的新产品。柳市的民营企业就是不断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之路,并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具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冲击力,他们坚持“质量创牌不动摇”,完全实现了超大程度的跨越。

  阅读柳市,是对“温州模式”、“温州人精神”的最好诠释。现在温州闻名于世的皮鞋、汽摩配、打火机、剃须刀、泵阀、眼镜、纽扣、徽标等产业都是从小城镇、小规模、前店后厂开始做起的。柳市这个以生产经营低压电器而闻名的传奇集镇,已今非昔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工贸为主的初具现代经济格局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成为东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浓墨重彩书写了一部雄奇壮丽的农民创业史,更是一部温州经济的浓缩史,是“温州模式”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温州模式”?什么是“温州人精神”?有关专家对“温州模式”定义为:产权明晰,分工配套,选项准确,合作互助,坚忍不拔,永无止境。曾三访柳市的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把“温州人精神”作了如下概括:敢闯敢拼,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

  一业兴,百业起。柳市电器行业的崛起,不但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塑料、包装、标牌、印刷、模具,还使其他产业蓬勃发展,广告、汽车、运输、建材、娱乐、酒店餐饮等产业规模和产值丝毫不比宜春的任何一个县市差。百业的兴旺需要大批的产业工人和从业者。在柳市,13万外来人口各显神通。有人说外地人每年要从柳市赚走十个亿,这话不假。

  我们离开柳市,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夜幕下的柳市,霓虹溢彩,华灯流光。我们不知是置身于大都市的集镇上,还是徜徉在集镇中的大都市?我们除了看着一辆辆靓丽的奔驰宝马从身边驰过,更多的时间我们都在欣赏那一块块被白炽灯照亮的大大小小的户外广告牌。我仿佛觉得,那支撑广告牌的不是钢铁骨架,而是一种经商观念,一种对财富追求的执著,一种不断进取创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