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道路景观设计:不拘一格降人才 什么意思?表达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6:52:37

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全诗如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②
我劝天公重抖擞,③
不拘一格降人材。

【作者】
1792-1841,字璱人,更名巩祚,号定庵、羽岑(左应加王旁)山民,仁和人。
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有《定庵全集》。自珍为近代学术思想的启蒙学者,
其诗能开拓新宇,气势磅礴, 色彩瑰丽, 影响清末诗界革命派及南社诗人。
“同光体”首领沈植亦称之为“奇才”,以为“定庵之才,数百年所仅有也。”
【注释】
①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于清朝官场的黑暗,
辞官去京返杭。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共作七绝三百
一十五首,统名《己亥杂诗》。这里选录的一首,原列第一百二十五首。作者
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无数,道士乞撰青词。”
②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喑:哑。 ③抖擞:奋举,振作精神。

【品评】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
歌体式的新发展。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
恻遒上,如万玉哀鸣。”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
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这一首是龚自珍《己亥杂
诗》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赛神
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天公”、“风雷”进行构思,表现了清王朝
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万马齐喑”的现实。这一现实
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
新局面的出现。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
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这首诗的重心,前半
提出了“生气”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
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诗的启蒙意
义就在于此,两诗句当然是健笔拿云的。

全句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选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示:在清朝国家问题重重而政府死气沉沉,读书人在这个体制内都被塑造成一种保守、僵化、孱弱、阿谀世故的样子。所以他寄希望于老天(暗指朝廷)重新振作起来,派下(暗指任用:笔者认为有自荐的意味)一些不同于以上这些形式的人才。不拘一格:不拘泥于一种形式的。

现在一般的意思是:不以统一的标准来选拔人才,比如高校不依照高考而招收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就可用这句话。

人才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一词出于古老的《易经》“三才之道”,即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易传》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引证解释

人的才能。

汉 王充《论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钧同。”

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人才无定珍,器用无常道。”

《北史·崔亮传》:“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氏姓高下。”

唐 刘知几《史通·叙事》:“故知人才有殊,相去若是,校其优劣,讵可同年?”

有才学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褒贤贵德,乐育人才。”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则天下之人才,不胜用矣。”

清 恽敬《兵部侍郎裘公神道碑铭》:“今上加意人才,大臣多以公名举奏,升内阁侍读学士。”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二讲:“ 支谦到 江 南以后,北方仍有宣扬佛学的人才。”

人的容貌。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 楷 人才寝陋,兼无德行。”

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有妻是 刘 家女,人见他生得有几分人才,都唤他做 玉天仙 。”

《三国演义》第六五回:“马超纵骑持枪而出,狮盔兽带,银甲白袍,一来结束非凡,二者人才出众。”

指美貌女子。

茅盾《子夜》八:“他常到某某屋顶花园巡阅,也为的是要物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