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搜狗壁纸:葫芦丝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乐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9:53:04

葫芦丝是簧管乐器,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
葫芦丝:簧管乐器,又叫葫芦箫。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
傣族的葫芦丝又称为“筚朗叨”,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它是把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竹管下端,嵌有铜簧片,中间一根较长的竹管开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可吹出由(g~g1)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其余两根是副管,只设簧片、不开音孔,葫芦柄端开有送气孔或插入一小竹管形成吹口,吹奏时,主管奏主旋律,副管发单音,形成和声效果,音色柔美悦耳。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泼勒翁”,意为“有葫芦的箫”。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条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的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着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1958 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 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本来,在傣族中,葫芦丝是比较普及的,别的民族也有吹葫芦丝的。随着文化的发展,这东西在云南流传得越来越广,你要分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乐器也太牵强。你就当是云南的乐器还有点地方性可言,但至于是什么民族的乐器,这太难以回答,你想,差不多个个都会吹的乐器,你也不必再定位于哪个民族了。据我所知,会吹笛子的人,三天不到就会吹葫芦丝。所以,你就当葫芦丝是中国的乐器吧!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见图一)
主音管音阶排列(以全按下主音管一至七个音孔吹奏作“so1梭5为例”)从下到上依次为“mi咪[3]”.“sol梭[5]”.“la拉[6]”.“si西[7]”.“do多[1]”,“re瑞[2]”,“mi咪[3]”,“fa发[4]”,“sol梭[5]”,“la拉[6]”.
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
现常用的葫芦丝有C调,D调,B调,F调等几种.

在中国,除了恶霸地主不会,什么民族都会吹,知道蒙古族最喜欢吹啥吗-催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