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项目目录:谁知道在轩辕氏之前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8 12:10:00
具体在哪本书上可以找到,谢了!

一、炎帝神农名号的形成
  炎帝神农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所公认的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杰出首领,与传说中的黄帝轩辕齐名,共同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我国古代夏以前的历史时期,是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时期。这一漫长时期的历史,是靠远古先民的口耳传播,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史学界称为“传说时期”。我们今天对传说时期历史状况的认识,除了依靠考古发现以外,再就是依靠文字记载出现以后的文献记录。这些文献典籍中所记录的历史传说,是和神话故事揉合在一起的。所记录的原始氏族部落的来源及其祖先事迹,都是被神化了的。
  今存反映古代各族神话传说的最早文献,是距今2800年前后的西周文献《诗经》、《尚书》和《周易》。这些文献所反映的以史实作为背景的神话传说,是我们据以研究远古历史真实的无法替代的资料。“神农氏”作为原始氏族部落首领或古帝的名号,最早见于《周易》书中。《周易·系辞下》说:“包牺氏(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这里记载了由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的历史排列顺序,奠定了神农氏是继伏羲氏之后,而在黄帝轩辕氏之前的一个历史时代的基础。
  春秋到战国前期的文献典籍中,所叙古帝古神名号增多,历史事件的传说增繁,且所记人物和事件零乱,互有出入。出自春秋瞽(盲史官)讲史、被后人笔录成书的《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生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三国时期吴人韦昭注引贾侍中曰:“炎帝,神农也”。指出炎帝就是神农。《世本·帝系篇》也说:“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
  战国中后期的古史传说,更加纷繁。儒、法、道、墨、兵、杂各家以及纵横辩士,为宣扬自己的学说,竞相称说古史。依托古史人物,编创自己的学说。儒家、墨家宣扬“二帝(尧、舜)三王(禹、汤、周文王)”。到战国后期,又在尧、舜之前增加三帝,成为“五帝”历史系统。这“五帝”又有两种说法。提出第一种“五帝”说的是《五帝德》,系摘《帝系》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第二种“五帝”说由《易·系辞》和《国策·赵策》提出,为包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道家、法家、兵家则提出了更多的古帝名。《管子》说有“七十九代之君”,《庄子》列举了一个十二人的古帝系统。这一古帝系统中,神农则排列在远离轩辕之后,居古帝系列之末。
  杂家《吕氏春秋》汇集众说,列举不同的古帝系统。《吕氏春秋·十二纪》提出另一种“五帝”说,为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战国后期诸子提出有巢、燧人、伏羲、神农四氏,均在黄帝之前。这四位具有象征性名字的神,代表着中国祖先所经历的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
  战国末期的《帝系》,把此前所有主要神话人物和古代各祖先神灵,都加以历史化,编排成“一个统一的有血缘关系的古史世系。这一世系是民族大融合的客观反映,标志着统一的华夏民族已经形成。”
  《汉书·律历志》所载《世经》,有一中国古史最完备的按五德相生顺序编排的帝王系统:太昊包牺(伏羲)氏——共工——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伯禹夏后氏——商汤——周文王、武王——秦伯——汉高祖皇帝。这一系统从此为后世历朝历代所接受认可,自魏晋至清代一直遵奉不违。其中夏代以上皆属传说时期。“炎帝神农氏”名号及在传说古帝中的次序,也就大体确定下来。

  二、炎帝神农时代
  十九世纪著名的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蒙昧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也即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的时期,经历了初级、中期、高级三个阶段,其中弓箭的发明是人类进入蒙昧时代高级阶段的标志。蒙昧时代即考古学所称旧石器时代与中石器时代,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时间。野蛮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始于制陶术的发明,终于文字的出现,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至金属器时代初期,经历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缘用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指出野蛮时代也即人类学会经营农业和畜牧业的时期,其上限为氏族制度的全盛期,下限为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形成,随后人类进入以文字出现为标志的文明时代。
  我国战国至汉代文献典籍所载有关史前时代文明起源的神话传说,大体上将我国远古社会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最先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称“有巢氏”时期。这一时期,“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食橡栗,暮栖树上。”(《庄子·盗跖篇》)“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蛇虺”,于是,“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篇》)。这一历史阶段是指人类则从猿人类进化而来不久,“冬则居营窟(用土垒成的洞穴)夏则居(zēng)巢(用柴草堆集而成的巢,《礼记·礼运篇》)”,仍保留着巢穴生活习惯。
  接着是“燧人氏”时期。由于人类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篇》),导致“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篇》)。于是,出现了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所谓“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后有圣人出来,利用火并得到火的好处)”(《礼记·礼运篇》。
  历史继续发展,进入到“伏羲氏”阶段。传说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gǔ,网),以田(打猎)以渔”(《易·系辞下》),“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包牺(伏羲)氏“(《汉书·律历志》引《帝王世纪》)。伏羲氏以田以渔,说明先民们已从采集经济阶段,发展到狩猎经济阶段。人们已经不单纯依赖自然界的赐予,而是主动向大自然取得生活资料了。传说伏羲与女娲原为兄妹,后结婚生子。表明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已出现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类第一种家庭形式,即进入到“血缘家庭”阶段。
  在伏羲氏之后,就是神农氏时期。《易·系辞下》说:“包牺氏没(死了),神农氏作(起来做君王),斫(zhuó,砍削)木为耜(sì,木锄头),揉木为耒(lěi,犁头上的木杷),耒耨(nòu,除草)之利,以教天下。”表明神农氏时期,我国古代社会已由狩猎经济阶段,进入到农耕经济阶段,人们定居在氏族聚落里,运用较为精制的石质工具和木质工具,耕种田地。这一时期属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上述我国传说时期的四个发展阶段,与恩格斯所说的人类早期的蒙昧时代初级、中级、高级阶段和野蛮时代初级阶段等四个阶段,大体上是吻合的。
  有关炎帝神农时代的传说资料,在先秦两汉古籍中有十分丰富的记述。《逸周书》说:“神农之时,天雨栗,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金且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管子·形势》说:“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拾遗记》说:(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庄子·盗跖》说:“神农之世,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之宜燥湿肥硗(qiāo,土地贫瘠)高下。”贾谊《新书》说:“神农以为走禽难以久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实,察咸苦之味,教民食谷。”以上关于神农教民农耕的记载,还可以列举许多。这说明我国原始先民从渔猎经济发展到农耕经济,是神农氏时期完成的。“神农氏”之所以称为“神农”,是先民们为纪念神农发明农业的伟大功绩而给予他的尊号。
  从采集经济、狩猎经济发展到农耕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采集经济的特点是野外有什么就采集什么,如遇冰雪复盖的冬天或洪水天旱等自然灾害,人们只好挨饿致死。狩猎经济时期人们虽然学会了主动获取食物,但狩猎是否有收获,同样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生活来源仍无保障。社会发展到了农耕经济时期,人们学会了利用土地种植粮食,过着聚落定居生活,普遍使用农耕工具;同时,畜牧业也发展起来,生活来源有了较为可靠的保障,这就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炎帝神农时代的又一伟大贡献,是“发明”了医药,利用草药为民治病。《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搜神记》说:“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大约成书于战国西汉时期的一部药学经典,也是以神农命名,叫做《神农本草》,表明了先民对神农在医药学上所作贡献的尊崇。到了黄帝轩辕氏时代,中医药又有了新的发展。炎、黄二帝皆为中华医药的开创者。
  在炎帝神农时代,农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有了稳定的发展。这为开展物质交换的集市贸易创造了条件。《易·系辞下》说神农时代“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种以有易无的集市贸易方式的形成,无疑对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又是一个大的促进。在远离炎帝神农时代五、六千年以后的今天,少数欠发达地区农村或山区,仍然保留着“日中为市”的贸易传说。
  炎帝神农时代还产生了乐器和音乐。桓谭《新论》说:“昔神农氏继宓牺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又说:“神农氏为琴七弦,足以通万物而考理乱也。”说明乐器和音乐的出现,与人们对神灵的祈祷、祭拜等礼仪迷信活动有关,也说明炎帝神农时代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之后,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文化娱乐活动需求,也有了发展。
  炎帝神农氏时代以后,历史继续发展到黄帝轩辕氏时代,人类文明程度继续提高,智力开发越来越快,纺织、舟车、弓矢、服牛乘马作驾、穿井、作杵臼(jīu)、作甲子、占日月、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都相继问世。社会也由炎帝神农时代“刑政不用”、“甲兵不起”的原始社会,发展到“内行刀锯(酷刑)”、“外用甲兵(战争)”的黄帝时期,开始向阶级社会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