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曼丹的小跟班是谁:文言文的译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7:08:13
1.旱斯具舟 热斯具裘 2.河间游僧 3.卖柴翁殴宦官 4.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 5.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我是要这几篇文言文的译文啊!1.《旱斯具舟 热斯具裘》2.<河间游僧> 3.<卖柴翁殴宦官> 4.《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 》5.<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1干旱时就囤积船,热时就囤积皮衣。(好象是囤积居奇的意思吧)
2河间的游僧(我不确定)
3(我说不好)
4一件价值连城的皮衣是由很多的狐皮制成的(是不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意思)
5皮肤都没有了,毛发将附着在哪里呢(是不是只注重外表的华美而忽视内在的东西是不可取的意思)

1.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缝制裘皮衣.

2.河间府有个卖药的和尚,把一尊铜佛放在桌子上,用盘子盛放药丸,铜佛作出伸手取东西的样子,有人来买药,先向佛祈祷,然后捧着盘献到佛前。病能治的,药丸就跳进佛的手中,病难治的,药丸就不跳。大家都信,生意非常兴隆。后来有人看到和尚关着门研磨铁屑。才知道药里混了铁屑,而佛手是磁铁做的,外面涂了金。

3.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4.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
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人道:“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来背东西呢?”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1.《旱斯具舟 热斯具裘》
郑国的一个乡下人学做雨具,三年学会了但碰上大旱,他做的雨具没有用处。他就放弃雨具改学桔槔(打水的用具),学做了三年却碰上大雨,又没有用处了。于是他就回头又重做雨具。不久盗贼蜂起,人们都穿军装,(军装能挡雨)很少有使用雨具的人。他又想学制作兵器,可他老了,不行了。
(郁离子知道此事后,说道:“人生有很多事常不是人为可以决定的,全由老天爷说了算。不过,虽是天定的,但学习哪种技术,应是自家决定的,那个乡下人之所以弄到这个结果,他自己是有责任的。)
越国有一个善于搞农业的人,垦荒造田种水稻,但是三年都遇上水灾。人们说应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从,而按原来的干,又干旱连续两年。他算了一下收获,已补偿了以前的欠收还有赢余呢。因此说:“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缝制裘皮衣。真是世间的名言啊。”
此文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只要坚持下去,终有成功的一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90687.html

2.<河间游僧>
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旁边盘子里盛着药丸,那铜佛伸手像是要拿东西的样子.来买药的,先要向铜佛祈祷,然手双手捧着药盘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盘中药丸就会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治好,盘中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有人在和尚住宿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千里的药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铁屑,有一半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一层金(以掩人耳目).经过检验,确实是这样,那和尚骗人的花招也就败露了.
http://cache.baidu.com/c?word=%BA%D3%BC%E4%3B%D3%CE%3B%C9%AE&url=http%3A//www%2Ezhounan%2Ecom/YuWen/UploadFiles%5F2161/200504/20050422215957416%2Edoc&b=0&a=45&user=baidu

3.<卖柴翁殴宦官>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张建封入朝以后,将宫市的事情条陈奏上,德宗很是嘉许他,也想采纳他的意见。德宗又就此事询问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的意见,苏弁迎合宦官的意旨,便回答说:“京城中空手闲荡的人们有万家之多,都没有一定的住所和职业,就靠着宫市获取供给。”德宗相信了他的话,所以对所有指责宫市的话,全听不进去了。
http://clj.v71.pdxx.net/article_view.asp?id=3771

5.<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62161.html

2.河间府有个卖药的和尚,把一尊铜佛放在桌子上,用盘子盛放药丸,铜佛作出伸手取东西的样子,有人来买药,先向佛祈祷,然后捧着盘献到佛前。病能治的,药丸就跳进佛的手中,病难治的,药丸就不跳。大家都信,生意非常兴隆。后来有人看到和尚关着门研磨铁屑。才知道药里混了铁屑,而佛手是磁铁做的,外面涂了金。

3.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4.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
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人道:“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来背东西呢?”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