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兽武装龙戬龙莹:请介绍几个人和他们的关系及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6:16:37
虞姬,韩信和萧何,范蠡和西施,绿珠和石崇

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史称名虞,一说姓虞,今沭阳县颜集乡人。该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明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西首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清乾隆年间,乡人吴九龄、叶祥麟等又为该庙建中殿、后殿,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家乡人民对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民国期间,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
历史悠悠,千百年来,沭阳民间关于虞姬的传说佳话颇多;京剧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历史悲剧——《霸王别姬》。
虞姬墓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即当时垓下战场的一隅。

资料二:

虞姬,秦末虞地(今江苏省吴县)人,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姬,善舞剑。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项羽入关后,自立为西楚霸王,虞姬
与项羽形影不离,感情甚笃。
秦亡,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公元前二零二年,项羽被刘邦困于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饮酒帐中,
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起舞,含泪唱出《和垓下歌》,歌云:“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
清朝诗人何溥的《虞美人》诗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瘦腰(指虞姬)。”
“霸王别姬”是战国时期最为动人的故事之一。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作者在画中运用
动感很强的涡轮线、夸张的衣袖以及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桔红色来表现虞姬刚烈的性格。这里的霸王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京剧霸王脸谱,为了不夺虞姬的形
象,只把霸王隐在虞姬舞动的袍子中,霸王细密的胡须直线和虞姬身上的涡轮曲线形成静与动的对比,更衬托出虞姬舞剑时旋转的动感。
画内题诗用的是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再看《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

诗的大意是:夜闻乌骓马的嘶鸣,叫人肝肠寸断。虞姬在幽恨中直直地对着眼中有两个瞳子的项羽大将军。项羽部将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后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何如虞姬那样自刎于楚帐中而芳华百代?关于虞姬,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简略的交待。项王被汉军围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对项羽的和歌,据《楚汉春秋》记载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另据《情史·情贞类》记载:“(虞姬和歌之后)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

“虞美人草”,多么动听的名字!

虞姬死于四面楚歌声中,张爱玲在读中学时所写的《霸王别姬》里,却感叹:“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将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庄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就算楚霸王当了皇帝,她也不过是成千上万的贵妃中的一个而已。

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的美眉样子如何?早已消失在历史帷幕的深处。现代人,梅兰芳等艺术家,一直借题发挥,搬演《霸王别姬》,让她到台前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张扬到了美学的境界。虞姬形象如何,我们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拥有美貌、才艺与风情三大优势(林黛玉笔下的五美,包括她自己,都是色、艺、情三者兼而有之,所以林妹妹才如此地惺惺相惜),这就让“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王像《金瓶梅》开篇里说的:“只因撞着虞姬……豪杰都休。”从历史和政治上来说,项羽是败军之将,刘邦是开国之勋。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看过去,项羽因了虞姬,因了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泣数行下”,让后人,至少是让我觉得,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人情味,更具个性光彩,比起刘邦来也就显得更真更善更美。

有趣的是,项羽与虞姬,西施与勾践、夫差,王昭君与汉元帝、匈奴单于呼韩邪,红拂女与李靖,甚至绿珠与石崇,这五组男女关系中,当作为历史叙事的时候,人们注重的是它的男主角,但一旦当作人生际遇去解读、吟诵、传唱、演绎时,女性形象大都光彩照人,甚至使刻板、枯燥、冰冷的历史教科书也因此有了人性的光彩和生活的温情。

韩信
是刘邦的大将,为汉朝大业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卷九十二》记载,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萧何听说,未及禀明刘邦,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还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呢,原来是去追一个微不足道的韩信,不免有些生气。萧何述说了追韩信的理由,说韩信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迁封楚王。
韩信 任齐王时,谋士蒯通就鼓动韩信造反,背汉自立,韩信不忍。刘邦平定天下后,便更加对韩信不放心了。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就用计逮捕了韩信。后虽赦免,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由此也便开始怨恨刘邦,常称病不朝。后巨鹿守将陈郗造反,韩信已事先与之达成默契,愿为内应。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平叛,韩信借病不从,却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袭击吕后和太子。不幸事泄,吕后用萧何之计,假称皇上已平定陈郗,让群臣皆来拜贺,骗韩信入朝。韩信一来便被武士捆绑,吕后命在长乐宫前将他斩首。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

萧何
是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

西施是我国古进时候一位绝代佳人,她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西施原名夷光,是战国时代越国苎罗山施姓樵夫的女儿,因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她长得红颜花貌,芙蓉之姿。
当时,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战俘,越国大夫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吴国做奴隶。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勾践回国以后,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他采用范蠡所献美人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凭她倾国倾城之貌和高超的琴棋歌舞,致使吴王日日深宫醉不醒,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在她的内应下,勾践终于灭吴复国。
历来,由于在评书、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及戏剧中,把西施作为爱国爱民、勤劳朴实、美丽动人的古代妇女形象广为传颂。特别是把西施塑造成春秋末期吴越关系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一位女性加以渲染后,西施的优美传说在民间更是世代流传不衰。
但是,近年来,有些史学工作者撰文认为,历史上实无西施其人,他们的依据: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屡见“西施”之说。如《管子·小称》篇中就载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该书作者管仲系春秋初期人,可见,“西施”至少比勾践早出生200多年,管仲怎么能够说到200多年后的西施呢?又据《庄子·齐物论》云:“故为为是举莛与楹,历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从司马彪注文看来,这个“西施”又比吴越交战早100多年。据此,“西施”一词是古代对美女的艳称,并非专指某一个人,漂亮女子都可称为西施,如乐府中多处出现的“罗敷”一样。先秦诸子之后,贾谊《新书·劝学篇》、刘向《说苑·尊贤篇》、陆贾《新语》以及《淮南子》中虽然也都提及西施,但仅仅把她作为一个美女的形象,而且多与毛嫱双双并出,一点也看不出西施与吴越两国的政事有什么纠葛。
那么在吴越交战中是否也有个“西施”呢?《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与《货殖列传》都提到范,但没有讲起西施,更不用说她与范蠡有什么关系。西汉人的著作中出现西施,但也未涉及西施参与吴越交战之事。如贾谊《新书·劝学篇》“夫以西施而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到了东汉,才有勾践报仇用美人计的记载,袁康的《越绝书》云:“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文种陈述破吴谋略,第四就是“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是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罗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西施身吴心越,为越国雪耻灭吴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故事,主要是根据袁康的《越绝书》的记载逐步演变而来的。
用史学的眼光看,一个国家的兴亡,自有它历史的必然性,有它深刻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原因,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得了的。
对西施的结局,历来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西施后来被投水杀身,这种说法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墨子·亲士》篇,其中说:“西施之沈,其美也。”(“沉”,古作“沈”)这句话的意思说西施是被沉于水中的,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美丽。《修文御览》转引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鸱夷”,就是皮袋。这句话的意思是,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装在皮袋里沉到江里去了。
唐朝诗人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另一诗人皮日休也有诗题《馆娃宫怀古》共五绝,第五首是:“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从这两首诗可以知道,唐代也流传过西施被沉于水的说法,可是都没有谈到西施与范蠡有什么关系。
另一种说法是,西施跟随范蠡归隐于五湖。《越绝书》有这样的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唐代诗人杜牧在所作《杜娘诗》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鸱夷”不作皮袋解释,而指的是范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范蠡亡吴后,“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因为有范蠡泛于江湖的传说,或许是后人不忍这位绝代佳人遭到如此可悲的结局,就流传出西施和范蠡皆隐五湖的美满姻缘的故事,以寄托对他们的同情。
上海前几年出版的《辞海》(修订本)也这样说:“西施一作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偕入五湖”。并没有提到她被沉于水的传说,大概也是愿意西施有一个完美的归宿吧。
总之,历史上有无西施其人,以及她的结局如何,尚待史学界进一步去探索。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就好像是你的鞋是不是合脚一样。没人说她幸福,也没人说她不幸福。

绿珠是中国古代害死主人也害死自己的著名美女。 石崇(249~300年),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季伦。初为修武令,累迁至侍中。永熙元年(290年),出为荆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至巨富,与贵戚王恺等争为奢靡。曾与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五十里,恺虽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敌。
八王之乱时,与齐王 结党,为赵王伦所杀。

绿珠,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十斛得到了绿珠。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汉元帝时的王昭君。石崇让绿珠吹奏此曲,她又自制新歌:“我本良家女,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猿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位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屏。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词意凄凉婉转,其才情亦可见一斑。绿珠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欢,因而石崇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别有宠爱。

石崇,字季伦,生于青州,小名齐奴。小时候很机敏,勇敢且有谋略。他的父亲石苞临终前分财物给诸子,惟独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提醒他给石崇也分一份,石苞说:“此儿虽幼小,以后却能自立。”

石崇二十余岁做了修武令,为人做事都很干练。后来因伐吴有功,封为安阳县侯,不久又迁为侍中,出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石崇颖悟而有才气,率意而为,但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在荆州任上时,私自与手下人劫掠远来的商客,以至于积累了如山似海的财富。石崇在南方曾得到鸩鸟的幼雏,将鸩鸟送与后军将军王恺制鸩毒。当时有规定,鸩鸟不得过长江以北。此事被司隶校尉傅祗弹劾。

石崇有别馆在河南金谷涧,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里面装饰以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谓穷奢极丽。石崇和当时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绿珠出来歌舞侑酒,见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绿珠之美名闻于天下。

据《世说新语》等书载,石崇的厕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官员刘寮年轻时很贫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外出,每到一处歇息,从不劳累主人,砍柴挑水都亲自动手。后来官当大了,仍是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出来,笑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石崇说:“那是厕所!”刘寮说:“我享受不了这个。”遂改进了别处的厕所。

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石崇的财产山海之大不可比拟,宏丽室宇彼此相连,后房的几百个姬妾,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身上装饰着璀璨夺目的珍珠美玉宝石。凡天下美妙的丝竹音乐都进了他的耳朵,凡水陆上的珍禽异兽都进了他的厨房。据《耕桑偶记》载,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那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都穿火浣衫迎接武帝。石崇的姬妾美艳者千余人,他选择数十人,妆饰打扮完全一样,乍然一看,甚至分辨不出来。石崇刻玉龙佩,又制作金凤凰钗,昼夜声色相接,称为“恒舞”。每次欲有所召幸,不呼姓名,只听佩声看钗色。佩声轻的居前,钗色艳的在后,次第而进。侍女各含异香,笑语则口气从风而飏。石崇又洒沉香屑于象牙床,让所宠爱的姬妾踏在上面,没有留下脚印的赐真珠一百粒;若留下了脚印,就让她们节制饮食,以使体质轻弱。因此闺中相戏说:“你不是细骨轻躯,哪里能得到百粒珍珠呢?”

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别心疼了,我还给你。”说着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抚然自失。豆粥是较难煮熟的,可石崇想让客人喝豆粥时,只要吩咐一声,须臾间就热腾腾地端来了;每到了寒冷的冬季,石家却还能吃到绿莹莹的韭菜碎末儿,这在没有暖房生产的当时可是件怪事。石家的牛从形体、力气上看,似乎不如王恺家的,可说来也怪,石崇与王恺一块出游,抢着进洛阳城,石崇的牛总是疾行若飞,超过王恺的牛车。这三件事,让王恺恨恨不已,于是他以金钱贿赂石崇的下人,问其所以。下人回答说:“豆是非常难煮的,先预备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将豆末投放进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将韭菜根捣碎后掺在麦苗里。牛车总是跑得快,是因为驾牛者的技术好,对牛不加控制,让它撒开欢儿跑。”于是,王恺仿效着做,遂与石崇势均力敌。石崇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便杀了告密者。

刘舆兄弟年少时与王恺有隔阂,王恺假意让他们在王家留宿,实际打算把他们活埋了。石崇一向与刘舆交情非浅,听说了王恺的阴谋,便星夜骑马驰入王恺家里,问二刘的所在。王恺在石崇的迫问下哑口无言,石崇直接到后斋将刘舆兄弟救出,一同坐车回去。在车上石崇对刘舆说:“年轻人,怎么就轻易在别人家里留宿?”刘舆对此十分感激。

石崇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贾谧,他为逢迎贾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贾谧出门,他站在路边,望车尘而拜,深为时人不齿。待后来贾谧被诛,石崇因为与贾谧同党被免官。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与司马伦有仇。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暗慕绿珠,过去因石崇有权有势,他只能意淫一下而已。现在石崇一被免职,他明目张胆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那时石崇正在金谷园登凉台、临清水,与群妾饮宴,吹弹歌舞,极尽人间之乐,忽见孙秀差人来要索取美人,石崇将其婢妾数十人叫出让使者挑选,这些婢妾都散发着兰麝的香气,穿着绚丽的锦绣,石崇说:“随便选。”使者说:“这些婢妾个个都艳绝无双,但小人受命索取绿珠,不知道哪一个是?”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那是做不到的。”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还请三思。”其实是暗示石崇今非昔比,应审时度势。石崇坚持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

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绿珠突然坠楼而死,石崇想拉却来不及拉住。石崇被乱兵杀于东市。临死前他说:“这些人,还不是为了贪我的钱财!”押他的人说:“你既知道人为财死,为什么不早些把家财散了,做点好事?”

奢华一时的金谷园就渐渐荒废了,至唐朝,已成了“凄凉遗迹”。当时人称绿珠所坠之楼为“绿珠楼”。现在白州有一条河,自双角山流出汇于容州江,称为“绿珠江”。还有“绿珠井”,在双角山下。民间相传:“喝绿珠井的水,生下的女孩必定美丽。后来有人以为美色无益于时,用巨石把井口镇住。此后虽有产女端妍美丽的,但七窍四肢都有缺陷。”石崇死后十日,赵王伦在政变中被杀。左卫将军赵泉斩孙秀,军士赵骏剖取孙秀的心吃了。

石崇被杀,虽缘自绿珠始,但其实由来已久了。当年石崇为荆州使沉杀客商;宴集间无故斩行酒美人。古语说得好:“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石崇动辄杀人,怎么会有善终?不过若不是绿珠石崇不会死得那么快而已。野史中有谈及石氏的命理,据言,命中早有注定。他祖上得佳城佳穴,使之得成巨富,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然而最后还是引致悲惨下场。

绿珠之事后代还有人效仿的,唐代乔知的宠婢窈娘有姿色,且善诗文歌舞。乔知深为爱幸。当时武承嗣骄贵,强迫乔知以金玉赌窈娘。乔知输了后,武承嗣便派人去乔知家抢走了窈娘。乔知怨悔,做《绿珠篇》以叙其怨:“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此日可怜无得比,此时可爱得人情。君家闺阁未曾难,尝持歌舞使人看。富贵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面伤红粉。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乔知私下让武承嗣家的阉奴传诗于窈娘。窈娘得诗悲泣,投井而死。武承嗣从井里捞上窈娘的尸体,从衣中得到此诗,便鞭杀阉奴,罗织罪名杀了乔知。

牛僧孺《周秦行纪》云:“夜宿薄太后庙,见戚夫人、王嫱、太真妃、潘淑妃,各赋诗言志。别有善笛女子,短鬟衫具带,貌甚美,与潘氏偕来。太后以接坐居之,令吹笛,往往亦及酒。太后顾而谓曰:‘识此否?石家绿珠也。潘妃养作妹。’太后曰:‘绿珠岂能无诗乎?’绿珠相谢,做曰:‘此日人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红残钿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太后曰:‘牛秀才远来,今日谁人与伴?’绿珠曰:‘石卫尉性严忌。今有死,不可及乱。’”《周秦行纪》是唐传奇的一种,记事太过诡怪,不过也可见后人对绿珠事迹的向往

范蠡是越王身边的大臣,西施是越王献给吴王的美女中的一个.他们好像是情人关系.虞姬是楚霸王最爱的人,霸王别姬听过吗?就是他们的故事.韩信和萧何都是刘邦的开国功臣.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