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铅笔和普通铅笔区别:“不爱江山爱美人”是说谁的?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4:19:15
谢谢了!

玉树歌残声已陈,
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
不爱江山爱美人。
——题桃花扇传奇·陈于王
清朝诗人陈于之在《题桃花扇传奇》一诗中曾为当年明福王的昏庸和李香君的悲凉命运而慨叹不已.
关于福王
烟雨南朝换几家--南明的覆没
徐滇庆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一般历史教课书上的答案是,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确实,1644年李自成攻陷了北京,明朝的崇祯皇帝吊死在景山。不过,农民起义的主要活动地区在长江以北,明朝在长江以南还拥有相当强大的实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是拥有三百年基业的明朝?南京是明朝的陪都,当北京巨变的消息传到南方时,在南京的文武大臣们迅速拥立福王朱由崧称帝,建年号弘光。历史上称之为南明。

当时,在中国版图上存在着三个主要的政治军事集团。势头最强的是刚刚进关的八旗军队,在1644年清朝入关的八旗不超过12万,蒙古军2·4万,汉军3·3万。再加上投降清军的洪承畴、吴三桂等部20万人马。清军虽然人数不多,却正处在上升阶段。八旗子弟能征善战,皇太极的兄弟、子侄,例如多尔衮,多铎,豪格、阿齐格等都是智勇双全的将帅。指挥中枢决策得当。尽管满清贵族中也有权力倾轧和内部矛盾,却基本上能够保持团结,一致对外。

第二个军事集团是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进京后,由于高层骄傲自满,迅速腐败。李自成决策失误,在一片石作战败于吴三桂和满清联军。虽然大顺军在山西、陕西、河南仍然拥有数十万军队,但是大顺军将领自相残杀,在错杀大将李岩之后,农民军内部离心离德,大势已去。

当时,福王集团拥兵50万,控制着淮河下游和长江以南地区。明朝的大将左良玉统兵号称80万,驻扎武昌。如果这两大集团能够整合起来,实力相当可观。如果单单从军事布局上来看,清军在人数上不占什么优势。明军占据长江天堑,再加上江南经济繁荣,财力充足,南明起码还能够划江而治,坚持一阵。搞好了,东山再起,逐鹿中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可是,在国难当头之际,明朝的君主与群臣毫无危机意识,继续闹分裂,打内战,把事情越办越糟糕。

在进关之前,满清认为自身力量不足以统治中原,宁愿对关内实行打完即撤的策略,以掠夺财物人口为目标。后来,满清把李自成当作和明朝作战的同盟军,希望和大顺军平分华北。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多尔衮看清楚农民起义军的弱点,决心全面介入,夺取中原。在收降了吴三桂之后,满清大举进关,先把南明政权撂在一边,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全力以赴打击大顺军。满清的主要作战对象由明朝变为李自成的大顺军。而南明政权也把农民军当作为不共戴天的仇敌,非但不给予支援,反而配合围堵。南明朝廷根本就没有危机意识,更不懂得“唇亡齿寒 ”的道理。果然,在击溃了农民起义军的主力之后,满清的兵锋就转向江南。

当时,满清的统帅和将军们并没有小看南明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后来荡平江南的多铎曾挖苦被俘的弘光皇帝说,如果南明在清军渡过黄河之前发起进攻的话,那么南明军队本来是能够取胜的。几乎所有的满清将领们都没有料到,明朝在江南的势力居然象摧枯拉朽一样,仅仅一年就垮了个一塌糊涂。看起来,是天意不让南明朝廷存在。

在南京,马士英由于拥立有功,得到福王信任,担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他为了垄断大权,竭力排斥大学士史可法。他主持内阁之后,叫史可法到扬州前线督师。随后,马士英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把阮大诚拉进内阁,壮大自己的势力。这个阮大诚曾经追随魏忠贤阉党,早已声名狼藉。阮大诚入阁遭到了东林党人坚决反对。在朝廷内,东林党的高宏图、姜日广、张慎言等人联合起来,抵制马士英和阮大诚。马士英则和拥有重兵的将领勾结在一起,竭力排挤东林派的官员吕大器、黄宗周等人。阮大诚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竭尽全力打击报复东林和复社。朝廷内外再度掀起派系斗争。

马士英、阮大诚不顾大敌当前,局势垂危,借口筹集兵饷,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他们在南京为福王和他们自己大修宫殿。马士英任人唯亲,公开卖官受贿。当时,民谣说:“都督多似狗,职方(兵部的官员)满地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福王自以为当了皇上,迫不及待追求享受,每天看戏,饮酒,以淫幼女为乐。命令宦官四出,挑选美女。见到有恣色的少女就用黄纸贴在她们的额头上,强行拖入宫中。福王是个酒鬼加戏迷。阮大诚投其所好,编了一部戏剧“燕子笺”,献入宫中。福王被马士英、阮大诚包围,白天看戏,夜晚饮酒作乐,醉生梦死。他叫大学士王铎写了一副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如此腐败,就是没有强敌临门也该完蛋了。

在江南的明朝军队主力分为四镇。刘泽清驻淮北,管辖淮海地区;高杰驻泗水,管辖徐州地区;刘良佐驻临淮,管辖凤寿地区;黄德功驻庐州,管辖滁和地区。每镇领兵3万。当时,南明政府所需的开支是1000万两,而税收只能收到800万两。福王政权昏庸无能,荒淫奢侈,不能量入为出,精简开支,自身开支尚且不够,那里有钱来开支军饷?南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完全错误的政策,居然命令各镇就地自筹粮饷。如果在战斗中攻陷城池,则归自己管辖。结果,这些驻军很快就变成了军阀。他们各谋私利,为了扩充地盘,争夺钱财而互相火并。史可法受命督师,可是四镇人马都不听调遣。

在派系斗争中东林党官员纷纷求助于远在武昌的左良玉,1645年3月,左良玉领大军东下,从汉口出发时,战船列队连绵200余里,旌旗蔽日。可惜,如此庞大的阵容不是对付入侵的清军,而是同室操戈,准备沿江而下,进攻南京。当左良玉率大军准备东进“清君侧”的时候,李自成乘武昌空虚,率30万人马突然袭击,占领武昌,断了左良玉的后路。左良玉停留在九江,是回兵救武昌,还是继续东进南京,犹豫不决。清军看清楚这个局面,毫不犹豫地进攻武昌,李自成一败再败,战死于湖北九宫山。

面对强大的清军,明朝各个军事集团依然热中于窝里斗。江北四镇统领南明的主力军,可是,四镇不断磨擦,势同敌国。清军见有机可乘,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1645年2月高杰驻军徐州,被叛徒许定国谋杀。4月初,清军大将多铎攻占归德,威胁淮南。南明各镇拥兵观望,消极避战。

史可法上奏章说:“左良玉并不敢与朝廷为难,清兵一来,国必灭亡。”力主调和内部,一致抗敌。马士英大声反对说:“这都是左良玉死党的谬论,不可听信。宁可君臣死于清兵,也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谁敢说守备淮扬,斩首不赦。”

南明朝廷死到临头还执迷不悟,非要和左良玉拼个你死我活。福王下令,叫驻守扬州的史可法去抵挡左良玉。史可法行至浦口,见清军来犯,心急如焚,急速赶回扬州。他调各镇来援,没有料到各镇俱不听命。清军攻徐州、淮安,明军接连败北,刘泽清兵败投降。清军长驱直入。史可法领导军民保卫扬州,抗战七天七夜,城破,史可法在巷战中被俘。他誓死不降,为国捐躯。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道:

笙歌西第留何客, 烟雨南朝换几家, 传得伤心临去语, 年年寒食哭天涯。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南明的君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左良玉于1645年4月病死在九江,5月他的儿子左梦庚率马步兵13万降清。清军渡江,兵临南京城下。大学士王铎和尚书钱谦益等在城门口跪迎多铎进城。投降马步兵23万8千人。 “十万将士齐解甲,更无一位是男儿”。

福王出奔芜湖,清军跟踪而至,黄得功战死,总兵田雄开城投降,献出了福王和王妃。福王被押解到北京后处死。南京陷落之后,刘良佐望风而降。马士英和阮大诚逃往浙江,金华民众拒绝让他们进城。二贼走投无路,投降了清军。没有料到清朝的多尔衮和多铎也痛恨这种祸国秧民的奸贼,下令处死。马士英被斩首示众,阮大诚吓得赶快自尽,仍然被清军戮尸。

如果,这些明朝的高官到了阴间,阎王爷把他们都召集起来,开会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他们会说些什么?史可法誓死抗清,在扬州就义,被民众称为民族英雄。在扬州沦陷时,史可法巷战被俘。清军统帅多铎劝降说:“前次写信诣见,先生不从。现在先生对旧朝忠义已成,当负重任替我大清收拾江南。”史可法严词拒绝,他说:“我此来只求一死。”。三日后英勇捐躯。后来,多铎在扬州屠城之后为史可法建祠记念。清朝皇帝在杀史可法的大刀上写道:“此刀曾杀天下第一忠臣”。史可法求仁得仁,应当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也许福王会非常后悔,只当了一年的风流天子,就断送了性命。如果当初有点危机感,怎么会那么相信马士英和阮大诚的鬼话?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急于享受,昏庸腐败。也许马士英和阮大诚会后悔。他们已经当上了大学士、宰相,位极人臣,荣华富贵样样都有了。投降满清,未必能够捞到更高的待遇。说他们卖国求荣,似乎说不过去。历史上最花不来的就是这批人,被杀之后还要背着千古骂名。马士英和阮大诚都不是好东西,他们千错万错,最初就错在没有危机意识。如果有点危机意识,何苦同室相争,两败俱伤?也许马士英并不后悔,因为他早就说过:“宁可死于清兵,也不死于左良玉之手。”果然不幸而言中。倘若被清兵砍头果真是他的偏好,尽可辞职之后自己找上门去送死,身居首辅重位,而不顾黎民百姓和国家的安危,实在是罪不容诛。

也许江北四镇的将领们会非常后悔,如果有点危机意识,早知道有可能兵败被杀,何必当初急于内斗?如果忍让一下,联合起来,起码还可以保住半壁江山。作为统兵多年的将军怎么会不懂得这些简单的常识?都说南宋的秦侩卖国,枉杀了“ 精忠报国”的岳飞。可是,南宋却顶住了金兵南侵,维持了150多年。南宋再腐败,还没有听说在大敌压境之际各军互不支援,还要自相残杀的故事。南明的军事、经济实力都比南宋强,可是只支撑了一年就分崩离析,国破家亡,江北四镇的将领们是逃不脱罪责的。死了活该。

也许,这些人物哪一个都不后悔,到了阴间还要你死我活,争斗不息。毛泽东说的好,“与人斗,其乐无穷”。不过,这些人活着不顾民族利益,身后骂名滚滚来。清朝康熙皇帝令张廷玉主编明史,给马士英作为奸臣单列一节。

我们不知道,如果允许重来过一次,他们还会选择同样的行为方式吗?无论如何,历史不会重演,不存在着再来一次这样的假设。回顾历史,后人可以得出许多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危机意识。要看到在大门外面的强敌。内部矛盾总是有的,但是在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应当弄清楚什么是主要矛盾。

爱德华八世

1936年,爱德华八世发表广播讲话,宣布退位。(资料图片)

说起爱德华八世,人们都知道他甘愿放弃英国王位,迎娶一个离婚两次的美国妇女沃利斯·辛普森的故事。这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传奇,也早已成为经典爱情故事。然而近日解封并将拍卖的信件档案表明,爱德华八世是一个感情极不成熟的人,而且他和首位情人的书信中就已经充满了对王室生活的不满,放弃王位只是迟早的事情。

信件是他和首位情人的信

这批即将在6月20日在纽约拍卖的信件和信封包括300多封由当时还是“威尔士王储”的爱德华八世写给他的首位情人弗丽达·杜德利·沃德的信,共约3000页。这些信件和信封由弗丽达的孙子变卖,预计拍卖所得可达10万英镑。

信件是在1921年到1923年之间所写,都署名“戴维”。爱德华八世在信中向情人弗丽达倾诉了心中困惑,表达了他对父亲乔治五世以及自己所肩负的王室责任深深不满。

爱德华爱上议员的妻子

从这些情书的内容判断,爱德华八世是在一战期间躲避德军的一次空袭时与弗丽达相识。那时他们刚刚20岁出头,爱德华八世当时的头衔还是“威尔士王储”,而弗丽达则已经是一名英国议员的妻子。爱德华八世被弗丽达的年轻美貌所吸引,此后每天都会给弗丽达写上两三封信。当中倾诉了爱慕之情,还发泄对王室生活的不满。

当时爱德华和父亲乔治五世的关系非常紧张,他在1921年10月的一封信中写道:“他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暴戾,经常无缘无故地斥骂我,一有机会就抓住我的小错误不放。”

发誓要娶首位情人

在1921年3月21日所写的一封情书中,爱德华又写道:“救世主!生活是这样的血腥、空虚、肮脏和虚伪,已经没有活下去的价值。”爱德华在信中经常倾诉自己的痛苦,并称弗丽达是唯一理解他的人。在当年12月的一封信中,爱德华又写道:“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很可怜。我讨厌所有人,除了你之外。”

而这种状况令爱德华对弗丽达更加思念。在一封情书中,爱德华信誓旦旦地写道:“我的爱,除了你,我不会再与其他女人结婚。我要让你成为英国的王后。”

原来还有众多情人

可是事实上,爱德华八世并没有情书中表现得那么专一。当弗丽达成为爱德华八世的情人后,她却不得不接受爱德华八世还有许多女友的事实。曾为沃利斯·辛普森撰写传记的作家查尔斯·海姆披露,爱德华八世的众多情人中,甚至有一对孪生姐妹。

整理这些信件并筹备拍卖事项的玛莎·马林奥斯基说:“一个27岁的男人写出这种话来,我感到很震惊。这些应该是青少年初恋时的表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感情发展曾受到了妨碍,因此表现得很不成熟。”

马林奥斯基说:“他显然想要与杜德利·沃德太太结婚,但是遭到了拒绝。杜德利·沃德太太对他说,她非常清楚这样做会对英国的君主制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所以永远也不会答应他。”

弗丽达逐渐开始从两人的这种亲密关系中抽身,并最终分了手。而后,爱德华认识了辛普森夫人,并为了与她结婚而不惜在1936年放弃了英国王位。

★★★都有着个性质,但未必非要名人讲这句话“不爱江山爱美人”吧。

南唐李后主,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纣王(被妖女妲己迷的神魂颠倒,后亡国)

周幽王(宠幸冷美人褒氏,烽火戏诸侯流传千古)

唐明皇(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不用多说了)

顺治帝(爱妃之死,心灰意冷出家当和尚)

还有一个是李自成,虽然他的失败还有其他因素,但总的来说他是因为美人而丢了江山,所以也把他算进去

不确定是谁讲的
但是楼上给了很多例子了

吴三桂和陈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