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风水: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实质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0 09:15:27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它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途径和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我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认真执行教育法规,依法治教,落实政府责任。全面自觉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广泛形成素质教育的社会共识,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按照“全面启动,分类指导,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综合改革,区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加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向课程改革深入,提高课程计划的实施水平,努力建设新的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各级政府的领导要带头转变教育思想,把认识统一到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上来,深刻认识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民族素质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优势。各地要广泛宣传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大意义,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认真实践,深化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中小学教育是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目标观;树立以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现化质量观;树立基础教育一方面要服务社会、服务政治、服务经济,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观;树立科学、全面、动态地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观。

(二)调整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素质要求,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基础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模,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衔接。要进一步调整中小学校的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办好现有学校,提高规模效益。要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和发展规模,要鼓励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渗透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三)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有计划地办好每一所学校。落实《义务教育法》,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逐步达到规范化是政府依据法律应当承担的责任。当前,重点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各级政府要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依托,制定改造薄弱学校的整体规划和目标。增加投入,改善条件。采取培训、充实、交流、调整等措施,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使所有学校的领导班子、教师、校舍和设备都达到合格要求。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本世纪末,城镇以上中小学校都要达到现行规范化的标准,彻底改变薄弱状况。

(四)改革办学模式,为经济发展培养多规格的人才。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面向所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农村初中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面向当地经济和社会实际,实施初二或初三后分流、“三加一”、综合中学等多种模式,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机会。普通高中要实行升学预备教育、升学预备教育兼顾就业预备教育、特长教育等多种模式,选准改革方向,明确办学任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五)突出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坚持以“五爱”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对学生着重进行以基础道德、文明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以权利义务、民主法制为中心的公民意识教育;健康心理品质教育。在此基础上,浅显易懂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常识教育。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德育目标,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研究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六)改革教学模式。各地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并结合办学模式改革的实际,加大课程设置改革的力度,加大综合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容量和比例,增加科技含量。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能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劳动。广大中小学校要认真、严肃地执行课程计划,建立相应的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广大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应用现化教育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进行教法、学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七)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改革招生和考核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招生考试”的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巩固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成果,建立、完善教学质量检测调控制度。采取积极措施,逐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生问题。通过加强对学校的综合评估、定校配额等措施积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小学要逐步实行等第加评语的考核考试制度。中考制度的改革既要有利于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更要有利于初中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逐步实现中考招生实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中师一次性考试招生的办法,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坚决摒弃仅以学科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以及损害学生人格的错误做法。通过改革,建立对学校和学生的科学的评估机制,引导和规范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建立科学、完善的督导评估机制。各级教育行政、督导部门要依据《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制定对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素质教育评估方案,加强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检查、指导、评估。要制定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素质目标要求和评估办法。要建立完善督导评价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和基层学校积极性,发挥专家的作用。

(九)建设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长、教师队伍。搞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的整体素质。要通过教师学历合格后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与提高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的自我修养,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决制止一切违背教育法律、法规,违反教育原则的错误做法,要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奖励制度,把对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的考核与评职晋级、评优一致起来。

(十)建立奖励机制,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有力地促进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件》,我省将对基础教育改革中坚持正确方向、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又有推广可行性的优秀教学成果进行奖励,并充分发挥这一奖励及其他有关奖励的导向机制作用,引导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十一)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各地要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抓好群众性科研工作。理论工作者要与学校教育工作者相结合,重视教育实践。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断改革教育教学行为,向科研要质量。教研、科研部门要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重要任务,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索。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