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转换精灵注册码:圣经"传道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15:53:27
传道书主要想说明什么问题?
欢迎基督教的大师指点.

传道书的作者自称为“传道者”,因此得名,”传道者”原意为“大会召集者”,有学者译为“会长”,大概是他常召集一群人聆听教训。传统认为作者是所罗门,因为他是大卫后裔。又享尽荣华,且满有智慧。但书中对人生的消极看法,与所罗门顶盛时期的言论不大相配,于是传统认为这是所罗门晚年,当他离开神一段时间后所作的反省与悔悟。
  特色重点
  本书的钥辞是“虚空”,探讨的主题是“在天下一生当行何事为美”( 传2:3)。虽然作者相信神,他却尝试在神以外的事物中找到答案,因此他努力寻求娱乐( 传2:1)、饮宴( 传2:3)、建筑( 传2:4)、财富( 传2:5-8)、智慧( 传2:12)等等,却发现这些都是虚空。
  作者又探讨宿命论( 传3:1-15)和道德( 传9:2)等哲学思想,但他始终无法解决罪恶和死亡两件事。人生短暂又充满不公,使得不认识永恒的人无法在其中寻见把握。
  他思索这一切事物之后得到了两个结论:⑴要敬畏神( 传12:13),⑵要在神所赐的日子中,享受他劳碌所得来的好处( 传2:24; 3:12-13,22; 5:18-19; 9:7-9; 11:8)。其中第二点并不是叫我们纵欲乃是叫我们知恩知足,对生活抱着积极喜乐的态度。
  然而,人若不认识神,必定无法在他的生活中全然知足,因为他一切的努力都是虚空、都是捕风;而且神在人世间的掌权对他反倒成为一种无奈,因为往往不尽如他的心意。但是人若认识神,以基督为他人生的终结那么虽然他的一生仍旧短暂,他却可享受在其中,且神的掌权对他也成为美好( 传3:11)。因此传道书不仅是道出人生的虚幻,也使人看见信靠 神、以神为中心并敬畏他是何等重要的事。

所罗门是一位非常富有的和最有智慧的君王。
他在上帝的感示下写出传道书的。
传道书绝不是一本悲观的书,相反,它充满了像宝石般的上帝的智慧。虽然所罗门把自己的许多成就视为虚空他并没有把他在耶路撒冷摩利亚山 所建造的圣殿和耶和华的纯真崇拜视作如此。他也没有把来自上帝的生命恩赐称为虚空,相反,他表示生命是为了使人喜乐行善而赐下的。凡是对上帝毫不理会的活动都要承担后果。父亲可能努力为儿子积聚财富,但一场灾难却可以夺去一切,结果没有任何东西留下来给儿子。所以,将永久的产业-属灵的财富-留给儿女无疑好得多。非常富有但却不能享用也是灾祸。当死亡的灾难赶上富有的人时,他们便空手而去了。

传道书是所罗门从一生亲自的阅历中,特别从自己失败的经历中,觉醒后对人生所得到的认识,和对世事所作的评价,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称为传道书,是有他的信息可传,有真理可说,虽然没有新约更高的启示,但也有神所赐智慧的言辞。在旧约时代,人仍属乎肉体,看重属世、物质,追求今生享受的,能有如此觉悟和认识,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因为今天在世上仍有千千万万人在日光之下,醉生梦死,追求虚空暂时的世物,很需要听到传道者的声音,看到传道书的言论。就是信徒,何尝没有迷恋世界上的肉体,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名利财富,也需要被传道者唤醒。

??传道书有一个主题思想,也是传道都观察和经验的结论,那就是日光之下万事尽属虚空,日光之下指在地上说的,万事包括人间所有事情,他感到虚空的是:1 世界并无新事,令人厌烦(传一2-11)。2 追求知识学问也加增愁烦(传一12-18)。3 世上的财富、享受,都是捉影捕风,智慧、劳碌也是虚空无益(传二1-26)。4 人生的遭遇,世事变迁,叫人不可捉摸(传三:1-22)。5 许多不平事,贫富很悬殊,尊荣更无常,也是捕风(传四1-16)。6 宗教仪式、财主富足也是虚空(传五1-20)。7 症病、死亡、患难、欺诈更属烦恼痛苦(传六1-七29)。

??因此传道者也有所劝勉:1 世事难测,敬神终得福(传八1-17)。2 遭遇类同,快乐度生活(传九1-10)。3 人力无功,一切在时机,智慧虽美,却被人藐视(传九11-18)。4 愚昧铸成大错,明智可以免祸(传十1-20)。5 努力工作,黑夜将临,年少虽乐,将有审问(传十一1-10)。6 趁幼记念主,年老不可返(传十二1-8)。传道述真言,总要敬畏神(传十二9-14)。

??世事的所以虚空无益,是因为不能使人满足安息,而且很快消逝无踪。追求快乐、幸福、名誉、财富,都如捉影捕风,经无所得,连世上最宝贵的君王,尚且不能得到满足,何况一般世人。人间的知识、学问、建造、积蓄、声色、娱乐、技艺、成功、尊位、财富、青春、长寿,无不令人感到疲乏厌倦,何况世上又满了欺压、不平、患难、流泪、灾祸、贫穷、衰老死亡呢?所以传道书所讲的,虽是世间常情,但却是从属天的眼光来看的,有了彻底的觉悟。对于新约信徒来说,更当像保罗一样将万事看作有损的和粪土。天国的荣耀,远超今世君王,永世的福乐,非今生可比,神造人时,将永生的盼望安置在世人心里(传三11),所以应当追求永生之道(约六68)。传道书所讲的与使徒约翰所说的很相似了(约壹二17)。

http://www.jdtjy.com/html/shengjingyuandi/jyzl/44.htm

自己看看去吧 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