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命题真假图:康熙是怎样削藩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7 15:22:09
削藩时有没有动用大将?如若有是谁?他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察尼

十二年,吴三桂反,从顺承郡王勒尔锦南征,参赞军务。师次荆州,三桂已陷岳州。察尼偕将军尼雅翰舟师进,三桂将吴应麒引七万人自陆路来拒,击之。

勒尔锦

勒尔锦,爱新觉罗氏,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子,袭。康熙十一年,掌宗人府事。十二年,吴三桂反,命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师讨之。十三年,驻荆州。三桂兵陷沅州、常德,分兵抵巴东,逼襄阳,遣都统鄂内率兵防守。三月,三桂将刘之复率舟师犯彝陵,夹江立五营,遣护军统领额司泰等水陆并击,大败之。

喇布

喇布,爱新觉罗氏,简纯亲王济度第二子。康熙九年袭爵。吴三桂反,十三年九月,命为扬威大将军,率师驻江宁。十四年九月,移师江西,镇南昌,屡遣兵援东乡,击鄱阳,破金溪、万年。三桂将高得捷、韩大任陷吉安,诏趣进师。喇布驻南昌,不出师攻吉安,屯螺子山,敌来攻,师败绩。

彰泰

彰泰,爱新觉罗氏,温良贝子博和讬子。袭贝子,进封。康熙十三年春,吴三桂陷湖南,上命贝勒尚善为大将军,率师下岳州,以彰泰参赞军务。十五年,诏责行师延缓。彰泰与尚善议水陆并进,遣额司泰等破敌洞庭湖,获舟五十馀。

蔡毓荣

蔡毓荣,清朝大臣。兵部尚书蔡士英次子也。康熙初,任刑部侍郎。先后出任湖广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加兵部尚书、云贵总督。多次上疏言四川招民垦荒事宜。康熙十四年(1675)率绿旗兵征讨“三藩之乱”,后领衔绥远将军,总统绿营。

岳乐

三藩之乱期间,王公子弟多年轻且不习战,岳乐老成持重,富有军事经验,成为皇族中难得的帅材。他领兵出征五年半,建立了殊勋,受到隆重的礼遇。康熙御赐诗中说:“大开册府纪元功,伐罪安民将略雄。伫见天潢蒙上赏,明光高宴赋彤弓。”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光辉的篇章。

费扬古

年轻的费扬古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费扬古不是凭借外戚的身份,而是凭借自己的功绩而跻身于政坛。在清王朝抗击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战争中,费扬古更是大显身手。

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领兵入粤,给广东带来沉重的灾难,城破之日,数万平民死于屠刀之下。

尚、耿平广东时,军运频繁,“两王”以“借办”"的名义大量无偿征用民船,首当其冲的南海县“民船商舶几不聊生”。耿继茂在广州修建王府宅第,白役民船到肇庆运载白石,途中“舟不胜载,与石俱沉”。但耿继茂根本不管民船损失,这种做法,使广东大小船户皆陷于破产境地。

尚可喜、耿继茂加上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合称“三藩”,是清廷镇压南方抗清武装的急先锋。尽管他们在辖区内肆无忌惮,滥施暴政,清廷也放任不问,只求得到他们的效忠。尚、耿在粤期间,贪得无厌,大肆横征暴敛。广东渡口众多,仅广州府就有300多处,两王令兵卒把守津口要道,重重加高税钱。商人过渡,按货物担数交钱;普通客人过渡,则一只渡船挤载数船之人,以求多收渡钱。这样,一遇风浪,十有八九船翻人溺,行商渡客无不视之为畏途。而尚、耿每年从中获取私银二三万两。

与此同时,“两王”还私设征收苛捐杂税的“总店”,把持行市。这些总店均由其亲信掌管,遍布广东重要的关津、市镇,行商每过一地,都要交纳名目繁多的陋税。乾隆《广州府志》载:粤东多商,粤西多农,泉布菽粟两相便也。“自江河路口设立总店后”,藩吏肆扰,两江之船遂不往来。

清廷颁布“迁界令”前,广东沿海盛产食盐,当时盐商用船运海盐,过广州盐税总厂,除交朝廷正税外,还要交藩王陋税70多项;过佛山盐税分厂,有陋税11项;过肇庆盐税分厂,又有陋税15项,路上还有"坭排、秤子、捆包、部费、店用"等等杂费,真是每过一关,就要剥掉一层皮。

清初,北江上有几股土匪,专门在这条重要的商业航道上抢劫行旅客商,杀人越货手段狠毒。后来官府追捕,一些土匪便投入尚可喜军中,尚可喜竟给予这些土匪官职,委令他们“巡查河海口岸,占收渔人水泽之利”。这下官匪勾结,抢劫起商船来可以明火执仗了。康熙年间,以田彪为首的一伙土匪投到尚氏旗下后,公然用官府仪仗行劫。清人李士桢《抚粤政略》记载这伙土匪"乘船摆列门枪四杆,擅挂巡抚都院大灯一对,拿四品官之坐褥、提索、带刀"等,在佛山一带河道上拦劫商旅,人称“拦路虎”。藩王与盗贼勾结坐地分赃,使广东商民裹足,不敢出门经商,船户纷纷破产,内河上航船几近绝迹。耿氏去福建后,尚氏只手把持广东军政财权,“广东督、抚、提、镇,俱听可喜节制。遴补将吏,调遣兵马,均得便宜从事”。

随着时间推移,除台湾郑成功外,南方抗清武装基本都被镇压下去,而尚、耿、吴各踞广东、福建、云南,拥兵自重,反而成了清廷心腹大患。

康熙认为“三藩”的割据势力严重威胁清王朝的集权统治,决计铲除“三藩”,强化中央政府统治。1673年3月,年事已高的尚可喜上疏要求告老还乡,返回辽东,请朝廷准许他的儿子尚之信袭爵留镇广东。康熙认为这是撤藩良机,立即批准尚可喜归老辽东,但不许其子袭爵,还“令其尽撤藩兵回籍”。吴氏、耿氏获悉后深感不安,于同年7月分别上疏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态度。康熙将撤藩问题移交大臣讨论,诸王大臣都怕南方反叛,主张撤藩的人寥寥无几。但康熙主意已定,说:“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一一照准。

结果,撤藩令一下,11月21日吴三桂便以“共举大明之物,悉还中华之乾坤”为旗号,在云南举兵反叛。但是天下人都知道吴三桂是引清军入关的民族罪人,也是他在云南虐杀明永历帝的,所以他的行动并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康熙又用一打一拉的手法,暂停闽、粤撤藩,诏谕尚可喜留镇广东,照旧理事。

这个策略果然收到分化"三藩"的效果,尚氏到1676年2月见情形不对才举反旗;耿氏早一些,于1674年4月叛清。由于"三藩"在辖区一直充当清廷走狗,专横残暴,因而很不得人心,难成气候。叛军内部也内讧不断,彼此不能合作。康熙综观局势,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先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打了几年,形势变得对“三藩”越来越不利,福建耿氏首先降清;1677年6月,尚之信也投降了。当时平叛战争还在进行,故康熙仍令尚之信“袭封平南亲王”。平定藩乱的战争前后进行了8年,吴三桂终于被消灭。

接下来康熙着手对付承袭了“平南王”爵位的尚之信。尚之信贪婪嗜杀好酗酒,不独广东百姓恨之入骨,连他的近侍左右也心怀不满,要找他的把柄是很容易的。康熙十九年春,尚之信的两个护卫向清廷告发其罪,接着别的下属也相继疏列尚之信的罪状。同年9月,康熙将尚之信赐死于广州。1682年,清廷下令撤除平南王府,将尚氏集团把持行市、占夺盐埠、私抽货物、勒索渡税、重敛渔课等悉行酌免,饱经沧桑的广东,终于步入恢复期。

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领兵入粤,给广东带来沉重的灾难,城破之日,数万平民死于屠刀之下。

尚、耿平广东时,军运频繁,“两王”以“借办”"的名义大量无偿征用民船,首当其冲的南海县“民船商舶几不聊生”。耿继茂在广州修建王府宅第,白役民船到肇庆运载白石,途中“舟不胜载,与石俱沉”。但耿继茂根本不管民船损失,这种做法,使广东大小船户皆陷于破产境地。

尚可喜、耿继茂加上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合称“三藩”,是清廷镇压南方抗清武装的急先锋。尽管他们在辖区内肆无忌惮,滥施暴政,清廷也放任不问,只求得到他们的效忠。尚、耿在粤期间,贪得无厌,大肆横征暴敛。广东渡口众多,仅广州府就有300多处,两王令兵卒把守津口要道,重重加高税钱。商人过渡,按货物担数交钱;普通客人过渡,则一只渡船挤载数船之人,以求多收渡钱。这样,一遇风浪,十有八九船翻人溺,行商渡客无不视之为畏途。而尚、耿每年从中获取私银二三万两。

与此同时,“两王”还私设征收苛捐杂税的“总店”,把持行市。这些总店均由其亲信掌管,遍布广东重要的关津、市镇,行商每过一地,都要交纳名目繁多的陋税。乾隆《广州府志》载:粤东多商,粤西多农,泉布菽粟两相便也。“自江河路口设立总店后”,藩吏肆扰,两江之船遂不往来。

清廷颁布“迁界令”前,广东沿海盛产食盐,当时盐商用船运海盐,过广州盐税总厂,除交朝廷正税外,还要交藩王陋税70多项;过佛山盐税分厂,有陋税11项;过肇庆盐税分厂,又有陋税15项,路上还有"坭排、秤子、捆包、部费、店用"等等杂费,真是每过一关,就要剥掉一层皮。

清初,北江上有几股土匪,专门在这条重要的商业航道上抢劫行旅客商,杀人越货手段狠毒。后来官府追捕,一些土匪便投入尚可喜军中,尚可喜竟给予这些土匪官职,委令他们“巡查河海口岸,占收渔人水泽之利”。这下官匪勾结,抢劫起商船来可以明火执仗了。康熙年间,以田彪为首的一伙土匪投到尚氏旗下后,公然用官府仪仗行劫。清人李士桢《抚粤政略》记载这伙土匪"乘船摆列门枪四杆,擅挂巡抚都院大灯一对,拿四品官之坐褥、提索、带刀"等,在佛山一带河道上拦劫商旅,人称“拦路虎”。藩王与盗贼勾结坐地分赃,使广东商民裹足,不敢出门经商,船户纷纷破产,内河上航船几近绝迹。耿氏去福建后,尚氏只手把持广东军政财权,“广东督、抚、提、镇,俱听可喜节制。遴补将吏,调遣兵马,均得便宜从事”。

随着时间推移,除台湾郑成功外,南方抗清武装基本都被镇压下去,而尚、耿、吴各踞广东、福建、云南,拥兵自重,反而成了清廷心腹大患。

康熙认为“三藩”的割据势力严重威胁清王朝的集权统治,决计铲除“三藩”,强化中央政府统治。1673年3月,年事已高的尚可喜上疏要求告老还乡,返回辽东,请朝廷准许他的儿子尚之信袭爵留镇广东。康熙认为这是撤藩良机,立即批准尚可喜归老辽东,但不许其子袭爵,还“令其尽撤藩兵回籍”。吴氏、耿氏获悉后深感不安,于同年7月分别上疏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态度。康熙将撤藩问题移交大臣讨论,诸王大臣都怕南方反叛,主张撤藩的人寥寥无几。但康熙主意已定,说:“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一一照准。

结果,撤藩令一下,11月21日吴三桂便以“共举大明之物,悉还中华之乾坤”为旗号,在云南举兵反叛。但是天下人都知道吴三桂是引清军入关的民族罪人,也是他在云南虐杀明永历帝的,所以他的行动并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康熙又用一打一拉的手法,暂停闽、粤撤藩,诏谕尚可喜留镇广东,照旧理事。

这个策略果然收到分化"三藩"的效果,尚氏到1676年2月见情形不对才举反旗;耿氏早一些,于1674年4月叛清。由于"三藩"在辖区一直充当清廷走狗,专横残暴,因而很不得人心,难成气候。叛军内部也内讧不断,彼此不能合作。康熙综观局势,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先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打了几年,形势变得对“三藩”越来越不利,福建耿氏首先降清;1677年6月,尚之信也投降了。当时平叛战争还在进行,故康熙仍令尚之信“袭封平南亲王”。平定藩乱的战争前后进行了8年,吴三桂终于被消灭。

接下来康熙着手对付承袭了“平南王”爵位的尚之信。尚之信贪婪嗜杀好酗酒,不独广东百姓恨之入骨,连他的近侍左右也心怀不满,要找他的把柄是很容易的。康熙十九年春,尚之信的两个护卫向清廷告发其罪,接着别的下属也相继疏列尚之信的罪状。同年9月,康熙将尚之信赐死于广州。1682年,清廷下令撤除平南王府,将尚氏集团把持行市、占夺盐埠、私抽货物、勒索渡税、重敛渔课等悉行酌免,饱经沧桑的广东,终于步入恢复期。

1673年3月,年事已高的尚可喜上疏要求告老还乡,返回辽东,请朝廷准许他的儿子尚之信袭爵留镇广东。康熙认为这是撤藩良机,立即批准尚可喜归老辽东,但不许其子袭爵,还“令其尽撤藩兵回籍”。吴氏、耿氏获悉后深感不安,于同年7月分别上疏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态度。康熙将撤藩问题移交大臣讨论,诸王大臣都怕南方反叛,主张撤藩的人寥寥无几。但康熙主意已定,说:“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一一照准。结果,撤藩令一下,11月21日吴三桂便以“共举大明之物,悉还中华之乾坤”为旗号,在云南举兵反叛。但是天下人都知道吴三桂是引清军入关的民族罪人,也是他在云南虐杀明永历帝的,所以他的行动并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康熙又用一打一拉的手法,暂停闽、粤撤藩,诏谕尚可喜留镇广东,照旧理事。
这个策略果然收到分化"三藩"的效果,尚氏到1676年2月见情形不对才举反旗;耿氏早一些,于1674年4月叛清。由于"三藩"在辖区一直充当清廷走狗,专横残暴,因而很不得人心,难成气候。叛军内部也内讧不断,彼此不能合作。康熙综观局势,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先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打了几年,形势变得对“三藩”越来越不利,福建耿氏首先降清;1677年6月,尚之信也投降了。当时平叛战争还在进行,故康熙仍令尚之信“袭封平南亲王”。平定藩乱的战争前后进行了8年,吴三桂终于被消灭。
接下来康熙着手对付承袭了“平南王”爵位的尚之信。尚之信贪婪嗜杀好酗酒,不独广东百姓恨之入骨,连他的近侍左右也心怀不满,要找他的把柄是很容易的。康熙十九年春,尚之信的两个护卫向清廷告发其罪,接着别的下属也相继疏列尚之信的罪状。同年9月,康熙将尚之信赐死于广州。1682年,清廷下令撤除平南王府,将尚氏集团把持行市、占夺盐埠、私抽货物、勒索渡税、重敛渔课等悉行酌免,饱经沧桑的广东,终于步入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