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派出所分布图:活腻了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2 20:19:36
要不凡的答案

人不可能时刻泡在幸福的浴缸里,总有活腻的时候。某种东西在我们的灵魂中死亡了;昔日的激情、过去的狂热突然都熄灭了,我们再也难以体验它们;我们变老了,精神冷却了等等,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如何发生的。活腻了怎么办?我拿这个话题问过几个朋友,他们的回答很简单:那你死去吧!你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死是容易的,而生是困难的。圣人说,不知生,焉知死?
生是需要理由的,这理由,也正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支点。一个人,在最初解决了“为什么生存”这个门槛之后,随之面临的便是“怎么生存”的问题,也就是谋生之道。然而事情并不是单线行进这么简单,我们以为早已解决了的“为什么生存”的问题,一直到后来,在某些阶段,会一再出现,搅扰我们的心灵。这也可能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它既不是最初的,也不会是最终的,它伴随着人生的各个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生成的问题。不可能有一个永恒的、一成不变的答案。
我们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总是为了什么而活着。这个“什么”就是我们所苦苦追求的“支点”,也就是支撑我们将我们的人生进行下去的“勇气”。而没有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作为支点,我们的生存就会失去平衡,变得可疑起来。
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理由,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困难的。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说,如果整个宇宙突然向我坍塌下来,将我砸死,那么在我死的一刹那我毕竟高于宇宙,因为宇宙不知道它做了什么,而我却知道。这也正是人类存在的尊严。圣人曾言,不学礼,无以立。我们存在的尊严,也就是我们的人生得以“立”的支点。我在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立”是一个人最根本的栖居点,人不立,干下的任何事情都是非自觉的;没有一个可以立的支点,人生就是无意识支配下的乌托邦式的人生。这个支点,并不是某种封闭的个人生命的东西,而是与此有关的、与整个生命意义相联系的、人类本身合理的自我存在,它是贯彻人生始终、内外一致的那个“核”,它宁静如一,它昭示了人类那通透的灵魂而不是变动不拘的矛盾迭出的风暴之象;它是沉实的、清明的,而不是飘浮的和混沌的。
我见到过真正活腻了的人。这两天在家里看盘,《流浪者》的主人公莫娜的一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她一直流浪在路上,不停地走,止不住地走,不能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她就必须面对生存的意义的追问。她无法回答。她希望“在路上”能找到或回避这个答案。她是真的活得不耐烦了。有一次,她碰到一个在山中牧羊的哲学硕士,他对莫娜的劝告是,停下来吧,干些事情,让生命沉下来,因为一直走下去,是会把自己走丢的。流浪是生命的加速器,会越走越快,直至消失。莫娜的最终归宿是死——她被冻死在郊外。
一度,“在路上”曾成为了青年人的神话。我不喜欢这种飘浮的人生,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责任的放弃。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缺乏放弃的勇气,而是缺乏面对的勇气。在“活腻了”的问题上,我不会选择死,而会选择生,我会为此重新开始,寻找。
所以,活腻了,你别无选择还是要活,换个方式试试。也许我们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也许我们总是把轻松的事情复杂化,也许我们这种生活方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改改不一定是错!

什么叫"活腻了"?你是钱多得没去用?还是你想追求的目标都已完成?????

当生活没有值得你去追求的事情,没有刺激的事情,这大概就是“活腻了”,换过来想,找些值得自己追求的,刺激的事情做做吧(当然,我不是指犯法的哦..)

请仔细回想一下,看看自己的人生,有没有什么值得你去作的 事,值得你去思念的人或是事。有没有你想做的事,或是没有完成的事,有,就去思念就去作。如果没有,你不妨广泛发展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自己喜欢的 事。

去吧,早点归依我佛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