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为什么键盘不是abcdefg排列而是qwertyu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7 07:09:16
虽然我已经背过键盘能盲打了,但是速度并不快,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不是那样排列呢?
感谢两位,投票吧,不过我就不参与投票了。

许多人对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都感到疑惑,B不在A旁边,应该相连的P与Q却各守一方,遥遥相望,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种键盘的原始设计理念就是要让你打不快!
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键盘叫做"快蹄键盘",原文为"QWERTY",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字看起来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键盘上第一排字母的组合。请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第一部打字机在1868年面世, 这是所有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有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既难记忆又难熟练。原来的键盘基本上是照着字母顺序排列,但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撑键盘的机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调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样。据说其原因是这样的: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这种排列方式的确为入门者带来不少输入的困扰,其实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推出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战,这个键盘还没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团体积极推广这款名为"德弗札克"的键盘,也许不久的将来,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将被广为采用
8要谢我,我也是抄地别人的

经济学家对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津津乐道,而标准打字机键盘的故事则是他们的至爱。标准打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曾被视为技术错误,但这种排列却顽强地流传下来,至今通用。然而,对键盘“QWERTY”排列的指责其实早就遭到了驳斥。

这个神话大致如下:QWERTY设计(1868年由Christopher Sholes申请专利,他在1873年将此专利售于Remington)能解决早期打字机的机械问题。某些键的组合在快打时常常会卡住。为避免卡键,QWERTY 布局把最常用的键安置在相反的方向,从而放慢了击键的速度,不过那只是一种想法。August Dvorak 设计的键盘打字要快得多,他在1936年就此申请了专利。但是Dvorak 的设计从来没有被广泛采用过。为什么不好的设计反而生命力持久呢?因为最早的设计虽然效率不高,但人们已习以为常。虽然采用Dvorak的新键盘和重新训练的成本并不高,但打字员可不愿改弦更张,除非大家都重新来。键盘生产商也拒绝率先采用新的设计。众人无法协调,那就是市场失灵。

一个动听的故事,不过虚构的成分居多。Stan Liebowitz 和Stephen Margolis 两位教授在《键盘的神话》中表明,过去声称有关Dvorak 键盘设计优越性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美国海军在1944年对此作过测试,让14个受过Dvorak 键盘设计训练的打字员与18个用QWERTY打法的打字员比速度。用Dvorak 法的打字员表现较好。但是,从官方的报告上并不能看出,这个测试是否受到了恰如其分的监控。尽管存在着一连串的古怪现象和出现偏颇的可能,但凑巧的是所有的测试结果似乎都倾向于Dvorak。

后来真相大白,当时的报告漏了提及,测试是由海军上尉August Dvorak主持的,他正是此项专利的所有人。

1956年,公共服务事业局一项认真的研究表明,QWERTY打字法与Dvorak打字法速度差不多,甚至更快。由于这个发现,公司和政府机关对Dvorak键盘刚刚产生的兴趣便随之消褪了。《键盘的神话》一文指出,打那以后,人们又进行了多次测试。他们发现两种键盘的设计说不上谁比谁更好。生物工程学者指出,QWERTY键盘的优点要多于其缺点。

这一切都很有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你已学会了用QWERTY键盘,再重学Dvorak键盘,就有点得不偿失。这表明QWERTY击键法还是有效率的,并不存在什么市场失灵。

QWERTY神话再度崛起,并没有使 Liebowitz 和 Margolis 两位教授却步不前。在《胜者,败者,以及微软》一书的第一章里,他们讨论了所谓的市场失灵、技术细节、微软以及键盘的神话等问题。他们认为,热衷于在高科技产业寻求新的市场失灵(如锁定、“路径依赖”和网络效应等),是一种误区。QWERTY就是典型的事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