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明易语言post教程:我明年就要高考了,不知要报考香港大学应准备什麽。PS报志愿时有它吗?应在省里什麽名次?Thanks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7 19:57:53

1、具体的名次不好说,港大招人主要看能力,高分低能的不要
2、你应该提高英语水平,面试可以用上
3、数学成绩要看
4、香港大学和内地大学招生不冲突

现在分数要求越来越高了,特别是今年,宣传太过火暴。
总而言之,加油吧,分数高了才有希望。

以下所述内容均针对今年情况,往年情况不考虑在内,希望想要批评者注意。
其实知道录取结果那一天很平静,只有一点点的小失望。也许自己是技不如人吧,也许笔试的作文没写好,也许面试给教授留下的印象不深,总之没啥可说的。然而,这几天和百度贴吧和一些其他朋友的交流,彻底改变了这种感觉。现在剩下的,惟有对港大这种欺骗行为的愤恨。对港大的印象更是一落千丈。这里写出来,不相信的人可以尽当我在讲笑话,相信的人我则希望他能吸取教训,谨慎报考。

谎言1:香港大学录取参照学生的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和笔试成绩,三者所占比例约为各三分之一。
事实1:香港大学录取参照学生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为100%
解释:通过各种信息的综合,我们猜想香港大学的录取是这样的:先由高考分从高到低排序,优先录取清华北大学生(包括保送生),在这部分学生中若有面试笔试特别差的,才会被剔出名单。
实证:1.据某地某考场考生说,他们考场有一名清华的保送生未参加面试(当时已经在签到表中注明absent),结果名字却“神奇”的出现在录取名单里。
2.有人统计了某省5位录取者(该省只录了5位)的高考分数,发现全部已上清华北大的分数线。
3.北京市录取了90多人,而其他省基本在5人,10人,最惨的一个省竟然是0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北京的清华北大学生多啊。

谎言二:香港大学要招收的是真正高素质的考生。
事实二:香港大学要招收的是真正能在高考中考高分的考生。
实证:如前所述,香港大学所录取的学生都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高分考生。除去上面2条中所述,笔者所在的省中港大录取了21人,其中不乏全省理科榜眼之类的人物。当然,我并不是说清华北大的学生素质不行。我只是想反问,难道没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素质就不行了?

谎言三:港大到内地是招人才而不是赚钱的。
事实三:港大到内地是招生赚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
实证:但是报名费就赚了400*10000,据已被录取的学生说,确定就读需要付15000港币,其后才能告诉你是否获得奖学金。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港大的奖学金只发给80个人,但是港大在宣传的时候却说它有5500万奖学金,一算就知道,平均每人有将近70万。而最高的状元奖学金才50万阿。明显在撒谎!同样据港大的内地学生说,在港大,内地学生很难申请到奖学金,所谓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一样机会的话也是骗人的。

谎言四:港大去年拒收了11名高考状元
事实四:港大是绝不可能拒收状元的,它还要拿出50万到处拉状元呢。去年的这条新闻,后来据称实际只有两位是真正的状元,而到底是状元拒绝了港大,还是港大拒绝了状元,就不得而知了。香港大学就是要挖北大清华的学生。
实证:今年高考结束后,笔者所在的学校出了一名高考状元。据说港大立即与其联系,拿出50万港币,邀请其就读港大。要知道,当时可是连面试都没进行过,港大根本还不知道该状元有没有他们所谓的“领袖素质”。所以我可以大胆的说,所谓港大拒收状元,实际上仅是一种炒作,是港大给自己立的贞节牌坊。

谎言五:香港大学讲求诚信,讲求人性化关怀。
事实五:港大根本不讲求诚信,连最基本的时间都不能遵守
实证:参加过港大考试的人都知道,这实在是一种折磨。笔试地点和名单在笔试前2天才公布,笔试更是无缘无故的推迟了半个小时。跟不可理解的是,面试名单是在考试前一天才公布的。这种连最基本的时间都不能遵守的学校,真的有那么好吗?

总结一下:港大的招生政策是 1.要有钱 2.要高考成绩拔尖,其他无所谓
在内地被认为一纸分数决定你的命运在港大同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什么面试见素质、什么打破北清垄断、什么港大多么人性、多么崇尚民主自由,见他的鬼去吧!
这就是我对港大的最终印象,也许它真的在学术上很了不起,也许香港的位置真的很吸引人。但是,我对港大的热情,已随着这一个个谎言,烟消云散。

以上言论属于个人意见,你尽可以说我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但请明白的人好好考虑,好好思量,这样藏着猫腻的招生,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挤破头皮去争。

有几种言论,我觉得想反驳一下:

1. "准备了那么多,结果没有录取。港大浪费了我的精力和时间。”
首先是你自己对香港大学有兴趣,第二申请一所好的大学本来就是一件极其消耗精力,而且不能保证成功的事情。况且对于内陆学生,港大已经精简了相当的程序。
世界上的比较好的学校,单是申请材料就是厚厚一叠:
Common Application 关于自己的基本资料(客观);1~2 篇Personal Statement 是展现你自己个性的文章,每篇800字左右;老师的推荐信,一般3封;学校的报告;各个学期的成绩;还有最后一年的Mid year report。所有这些资料都是你自己一件件的搞定。
从开始准备到投递,一般都要花费3~4个月,投递学校的数量一般在8~12所左右。工程浩大,每所学校的申请费还有邮递费也都不便宜。
但这样做也不能保证你能够被录取呀。
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投注大量的精力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况且有机会参加面试,准备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重新认识。这难道都是不值得的吗?

2.“香港大学录取只看高考成绩”
“录取的人中高考分数普遍都是相当的高,分数稍微低一点的往往名落孙山。”于是得出结论:香港大学录取只看高考成绩。继而觉得与港大宣传的“高考成绩只是录取的一个因素,并非全部”不吻合,大呼上当。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理由如下:
(1) 香港大学的录取并非按照所有考生的考分,由大到小排序后拉分数线所录取。
(2) 香港大学确实录取了一些高考分数虽然不那么高,但他们认为适合在香港大学学习的同学。
(3) 香港大学确实拒绝了不少高分的同学。
我觉得一个合理的结论应该是:香港大学录取的同学中有很多高考分数非常高。
报考香港大学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者。有很多在高考中也同时取得了高分,这样水涨船高,最后录取的人中有很多高分的同学也并不奇怪啊。

3. “港大没有颁给我奖学金,感到不太高兴。”
奖学金本来名额很少,没有拿到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抱着一定拿奖的心态去报考香港大学,这或许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我举一个身边的人申请美国本科的例子:他熟练运用英、法、德、拉丁四种外语,获得了国内国际学科竞赛的一等奖,还是校队的篮球主力,他还是学校的学生会宣传部长,又组织过慈善活动,为关爱艾滋病患者作宣传,同时歌剧又唱得非常好。然而,他所申请的所有的13所学校均是reject,他甚至都没有上waiting list。那他是不是冤死了?他还是及时调整心态,冲刺高考。(美国本科4月15日前发录取通知)现在他在国内一流的学府读书,挥洒自己的青春。
我举这个人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1. 牛人很多,拿奖学金的人一定有他货真价实且受到港大赞赏的一面2. 没拿到奖学金,甚至没拿到录取通知书并无所谓遗憾、惋惜、闷闷不乐。那并不表示你不优秀,只不过还未被认可。继续努力,人生还很长!

4. 不公开分数,只有一个通知告诉你有没有奖学金、或者有没有录取,这是不公平的。
不公开并不表示不公平。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每个申请者的材料都是经过初审、复审的。而所做的一切也都是谨慎的,这是港大的作风。最终的结果,当然不可能使所有的人满意,毕竟优秀的人很多,但是名额总是有限的。世界上大部分的一流学府也都是一封e-mail告诉你是否录取,随之而来一份文件通知。至于为什么录取,或者为什么拒绝你了,这肯定有其道理,不过也不会告诉你:因为学校只不过选择的是他认为适合的学生,你很优秀,但可能学校的文化更欢迎另一种学生,仅此而已。

5.面试中人为因素太多,不公平。
既然大家相信高考改卷老师的公平性,也应该相信港大的admission officer和professors的公平性。我们多年奋战高考,尽管对这种教育体制和评判方式深恶痛绝,但整体思维上还是受到了其不少的局限。这种局限体现在:一、还是试图以分数衡量人;二、试图将人的优秀排序。有不少帖子询问港大考试3个组成部分的权重。这个问题几乎无法回答:对人的衡量应该是一个综合整体的,决不是将各个部分打分然后加起来。很有可能两个人纸面上的分数相同,但是admission officer更青睐其中的一个。而且其实最终决定你录取与否,那三个指标也不是全部,你现场所展现出来的个性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面试这种形式存在多年,其优势就是interviewer 和interviewee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所得到的信息远远大于纸面上所能表述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卷面的分数反而不那么公平。事实上,今后的搞科研寻找导师,应聘工作,创业,人际交往,恰恰是人为的因素占有更大的比例。现在的问题在于大家经过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活,已经习惯了标准化的考察方式,所以反而对这种方式感到难以理解。

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最好的大学,只有最适合你的大学。大学提供的是一种可能性,能够飞多高,完全在于四年的努力。学校与学校之间各有特色,只要适合你,就是好的大学!

如果你觉得自己考不上清华北大的话,就别报了..我是今年高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