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唐朝之我是李建成:“三十六计”的第一记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16:51:55
“三十六计”的第一记是什么?知道的告诉我!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三十六计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三十六计 第四套 混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三十六计 第五套 并战计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三十六计 第六套 败战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



夫战争之事,其道多端。强国、练兵、选兵、选将、择敌、战前、战后,一切施为,皆兵道也。惟此此者,大都有一定之规,有陈例可循,而其中变化万端,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者,厥为对战之策。“三十六计”者,对战之策也,诚大将之要略也。闲常论之:胜战、攻战、并战之计,优势之计也;敌战、混战、败战之计,劣势之计也。而每套之中,皆有首尾、次第。六套次序,亦可演以阴....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 ③阳,太阴。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
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
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
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
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
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
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③太:极,极大。此句意同上。

古人按语说: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
非谋士之所为也。

这是说“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
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
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
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
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
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
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
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
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
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
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
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
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
上了! 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 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
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
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
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
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
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
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
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
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
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 ③阳,太阴。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③太:极,极大。此句意同上。

古人按语说: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这是说“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 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瞒天过海 .这个我会,第2 计就不会了.没去网上搜索复制..
来迟了.伤心....

第一计(胜战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三十六计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三十六计 第四套 混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三十六计 第五套 并战计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三十六计 第六套 败战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



夫战争之事,其道多端。强国、练兵、选兵、选将、择敌、战前、战后,一切施为,皆兵道也。惟此此者,大都有一定之规,有陈例可循,而其中变化万端,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者,厥为对战之策。“三十六计”者,对战之策也,诚大将之要略也。闲常论之:胜战、攻战、并战之计,优势之计也;敌战、混战、败战之计,劣势之计也。而每套之中,皆有首尾、次第。六套次序,亦可演以阴....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 ③阳,太阴。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③太:极,极大。此句意同上。

古人按语说: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这是说“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 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