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县有哪些镇:三国时州和郡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4 10:30:41
三国时州和郡是不同的,还是可以通用?
另外有荆州牧,还有荆州刺史,牧和刺史之间的区别?这两个官名中荆州是同样大的一个范围么?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伐徐郡”这里的徐郡好像就是徐州的别称

就这样理解吧,州相当于现在的省,郡相当于现在的市,当然也要分一些县级市之类的,例如赤壁大战后的襄阳郡,这个郡曹操赤壁大战后,为了防备南郡刘备军而新划分设计的,只有襄阳、樊城一线而已,襄阳郡就是具有军事意义的一个县级市
还有直辖市,例如司隶,因为有洛阳在,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北京
州西汉时为了方便中央控制设刺史,当时刺史是真正的一州最高长官,后来朝廷为了平黄巾之乱,增设州牧一职,州牧就取代了刺史成为一州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可以这样理解,州牧是现在省党委书记,而刺史是省长,真正握有实权的是谁,自己琢磨吧
郡有太守,还有守城的都尉,一文一武,一政一军,但太守有节制都尉的权力

  三国时期,郡是州的下级行政单位,州是地方行政的一级行政单位。

  秦始皇,一统江山,为加强统治和对地方上的有效控制,改分封为县郡。郡下领数县。
  到了汉朝,太祖刘邦在秦之郡县制的基础上施行郡国并行制。请注意,这个时代还没有州。

  汉武大帝时期,是州之萌芽期,汉武为加强对地方的监控和有效管理,置刺史,以州为单位派御史出京巡视各郡国(“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个时候的州,还是个监察机构。派出的刺史也是位卑而权重。

  但到了东汉,州就由监察范围变为了行政区划,重要的州由中央重臣担任,称呼也由原先的刺史改为州牧。非中央重臣所领的州,虽然官名上还是叫刺史,但实际上其职责已由监察变为执行实际政务。从此,州就成为地方行政的最高一级机构而存在,地方行政机构也由原先的郡、县两层,变化为州、郡、县三层。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隋。

三国时州是第一级行政区,相当与现在的省;郡是第二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任职者资望轻重来定。

《三国演义》有许多历史和地理的错误,请不要相信。

汉惠帝三年,开始派遣御史监察三辅,监督词讼,后来各州又都设立了监察御史。汉文帝十三年,因为有些御史不能奉公守法,为了制约他们,于是派出丞相史出刺同时监督监察御史。到汉武帝元封元年,召回了各州监察御史并不再设置,元封五年,设置部刺史一职,巡查各州郡守,“部”也就是州,“刺”是检举不法的意思,“史”是皇帝所使的意思。当时的刺史并不处理地方政务,主要是负责督察郡守,汉代制度,刺史掌管六件事:1、地方各豪族大户是否触犯礼制并田造宅、以强欺弱、以众欺寡;2、郡守是否奉行诏书、遵守典制,有没有背公向私、曲解诏书以自谋利、侵扰百姓、聚敛为奸;3、郡守是否任意断案、不秉公执法以及治内自然灾害和妖异祥瑞、流言蜚语;4、郡守是否为国家公正选拔人才;5、郡守子弟是否横行不法;6、郡守是否勾结豪强、收受贿赂、损改正令。

到汉成帝绥和元年,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上奏,认为古代的时候选用诸侯中贤能的人担任州伯也就是牧,当时的部刺史担任的是牧伯的职责,考评大吏,按照《春秋》之法,以贵理贱,不以卑临尊,刺史本身官秩仅六百石,却考察官秩二千石的郡守,身份和职责不相吻合,要求停派刺史,改用州牧,汉成帝批准了他们的意见。这次实际上只是把刺史的名称改称州牧,官秩提高到真二千石,实际职能并没有变化。汉哀帝建平二年,丞相朱博认为过去刺史官据下职,秩卑赏厚,又有向上升迁的动力,所以工作积极,而州牧由于本身官高禄厚,只是自守其位而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又奏请汉哀帝将州牧复改为刺史。汉哀帝元寿二年,哀帝身死,汉平帝即位,王太后临朝称制,任用王莽主持朝政,事事好古的王莽自然就又把刺史改成了州牧。在西汉时期,州牧和刺史虽然主管考察地方官员,但都是中央官员,在地方上没有治所,每年乘坐传车(驿车)周游所察州郡,东汉时才有自己的治所。

在西汉时,州牧或者刺史每年秋分出巡,年初返回京都汇报,到了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州牧开始常年驻守地方,自行考评官吏。这是州牧权力开始增大的起点。到建武十八年天下为十三部,(降司隶校尉部为十三部之一,裁去朔方刺史部,改十三州为十二州。)外十二州置刺史,司隶校尉司一部。这次改动延续了一百四十六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由于黄巾起义等动乱的打击,迫切需要加强地方统治,于是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像刘焉、刘虞等都是在此时由朝廷九卿之位出任州牧,位在郡守之上,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州也是在此时变成了行政区。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任职者资望轻重来定。

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牧是一州最高首长,刺史次之。前者是行政职务,后者是监察职务。

三国时期天下分十二个州:
幽州,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京津,内蒙一小部分,辽宁,吉林,朝鲜,韩国北部
冀州,今河北南部,山东一小部分
并州,今山西,内蒙南部
(雍州,陕西中部,甘肃东部,东汉时期叫司隶)
凉州,甘肃西部,宁夏,内蒙西部,青海一小部分
青州,山东东部
兖州,山东西部,河南东部
豫州,河南大部
徐州,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一小部分
扬州,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江西,浙江,福建
荆州,河南南部,湖北,湖南,贵州东部
交州,广东,广西,越南大部,老挝一小部分,柬埔寨一小部分。
益州,四川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云南,贵州西部,缅甸北部,老挝北部
州下设郡,每个州所管辖的郡多少不等,有的才几个,有的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