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刘备势力分析:人浮躁时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23:42:31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尽快静下心来?
浮躁时最好听些什么音乐?

遇事急躁,缺乏耐心,沉不住气,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这种毛病在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朋友中较为常见。

诗人萨迪说过:”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的确如此,急躁常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审视客观条件而任意行事,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急躁与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类型有关,一般来说,胆汁和多血质的人往往比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更易急躁。如A型性格的人有较强的紧迫感与竞争心,可见到他们整日忙忙碌碌、慌慌张张。却常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钻不进去,沉不下去,因而效率并不见高,效果也不一定好。当然,除气质与性格对引有一定的影响外,与一个人后天所处的环境与教育、自身的修养、认识也有较大的关系。那么,应该怎样克服急躁的毛病呢?

1、认识到其危害。只有充分认识到某事的危害,才可能有自觉去克服的动机与力量。在实际中,急躁的人易带来以下不良后果:一是浮光掠影,挂一漏万。如看书时,有的同学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但事后一回忆,却不知所云,做作业或考试时也是错误百出;二是骑虎难下,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有些人喜欢说起风就是雨,美其名”雷厉风行”,一旦有个或听到个新奇的想法,就不顾自身的主客条件如何,鲁莽上阵,不做冷静的全面的利弊与可行性分析论证。其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甚至让自己下不了台;三是常感情用事,易发脾气,出言不逊,不计后果,不顾人家的自尊心与个性特点,一味强求别人与自己保持统一,从而使人际关系难以和谐。有时好心也得不到好结果。四是给自己造成不愉快、烦躁的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2、要形成冷静慎重,三思而行的习惯。要看到世界是复杂的,不可能都按我们个人的意愿行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有时光靠”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易将事情弄糟。因此,要冷静地思考,慎重地决策,全面地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耐心地处理,尽量避免一些偏差,提高办事的效率。如果条件暂时不成熟,一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二是耐心等待时机,三是对不具备可能性的事就改换目标或途径,以免费力不讨好。

3、适时进行自我暗示,以消除可淡化急躁心理。如,当急躁情绪出现时,就自己提醒自己:”要冷静点,靠着心急能解决问题吗?心急只会把事情弄糟的。”何必太心急呢?”等,也可请人在发现自己有急躁情绪又没意识到时,及时提醒一下。从而帮助自己恢复情绪的常态,以避免急躁心理。

人浮躁时怎么办?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内有各种生物钟,并有各自的循环周期。如智力生物钟为33天一循环,情绪生物钟为28天一循环,体力生物钟为23天一循环等。所以人有时感觉情绪波动和心情烦躁是很正常的。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生物节律,但可以通过调节缓解不良情绪,缩短情绪波动的时间,减少心情烦躁带来的不良影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心理暗示法: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之分。心情不佳时,如果对自己采取消极暗示,只会“雪上加霜”,更加烦躁;这时应该对自己采取积极暗示,告诫自己这是正常现象,乌云终会散尽,同时多回想一些以前经历过的美好情景和值得自豪的事情,就能缓解心理压力。人们常说的“阿Q精神胜利法”,从心理学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应该说这种方法在特定时期和场合是很有实际效果的。
2.目标转移法:如果你因为某件事或某个人而感觉心情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就不要强迫自己做事。这时不妨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写写日记,或者读一两篇美文。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浪费时间,实际上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你的情绪会很快得到缓解和放松,才能更好地做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
3.思想交流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同他人交流的欲望和需要。有些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事,不愿意把心里的苦恼、委屈和悲伤说出来,这样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加重自己的烦躁,久而久之还可能产生心理障碍。正确的做法是找一位知心朋友交流、谈心,也可以上网找一位网友聊天,或者对着家里的某一件物品说话,倾诉自己的心事,以起到逐渐消除烦躁的效果。
4.运动释放法:如果说前面三种方法是“精神疗法”,那么这种方法就是一种“物质疗法”——通过消耗体能来达到消除烦躁的目的。心情烦躁时,可以到操场跑上几圈,打一场球,活动一下筋骨,或者对着远方吼上几声,高歌一曲,让自己全身放松。这些做法经实践证明很见效,也正好印证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

《浮躁:科技界流行的瘟疫》引发思考

8月13号、14号两天,科技日报“热点聚集”版连续刊登本报记者张文天写的文章《浮躁:科技界流行的瘟疫》。这篇文章在科技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报纸和网络予以转载,电台、电视台也给予极大关注,我们还收到不计其数的电话和读者来信。尽管有人对文中所举个别事件表示异议,但文章的基本观点却得到广泛的认同。可见,在这个问题上,科技日报不辱使命:我们拨动了社会、特别是科技界一根敏感的神经,而且这根神经还要继续拨下去,今天开这个座谈会目的也在于此。

浮躁从哪儿来?

北京大学教授孙亦梁

今天座谈“浮躁”,这个词很难确切地概括当前科技界的问题。现在存在很多问题,这确实是大家关心的。有很多事,我也有感受。比如沙尘暴的问题,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这么快就能解决沙尘暴的起因问题。有这么简单吗?

浮躁是从哪儿来的?这篇文章我读了三遍。我觉得这篇文章确实说出了一些问题,但说得还不够坦率。但科技日报作为科技界自己的报纸,能够揭自己的短,我很高兴。

不能一撒米就要鸡下蛋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郭保章

我是科技日报的忠实读者,十几年自己掏腰包订报纸。但是,有一段时间我对你们报纸很有意见,我认为这种浮躁现象与你们宣传也有关。最近《科技日报》有变化,我很高兴。你们要是再不变,我就不订了。

浮躁起因于急功近利。领导不能一撒米就要鸡下蛋。

需要综合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翟光明

我喜欢看《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对科技方面介绍的很全面,也有一些科技方面问题的讨论,还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但对科技方面的批评比较少。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不敢说“浮躁”这种说法很确切,但文中所说的问题在科技界确实比较普遍地存在。我认为,现在实行的职称评审制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还有大家都争着抢项目,有时甚至将一个项目拆成几个,因为项目就是钱。研究成果出来,评了奖,就存档,这样的成果能有什么作用呢?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很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解决,上面的引导很重要。比如沙尘暴问题确实需要研究,但应精心分析,精心做调查,做一些综合分析,而不是匆忙看一下,就以为搞清楚了。也许有些东西我们一时还不能说得非常准确,但是要有根据地对问题做一些研究,哪怕错了也没关系,在没有分析、研究的情况下进行论证,就会出现大问题。

这篇文章能够在科技界搅一下,很有必要,以引起从上到下的重视,有利于改变我们目前的状况。

中国人是能吃苦能踏下心来做学问的

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

“浮躁”在科技界提得很早,我认为这种提法不错,但是这里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最后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是需要探讨的。如果只是一般的学风,一般的风尚问题,那是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中国人是能吃苦,能踏下心来做学问的。中国的中学生都可以一天坐十个小时在家复习功课,更何况大人,因此不能说中国人不能静下心来。我们的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是在促成这种“浮躁”现象还是减弱“浮躁”现象?目前从一些机制上就促使他注重见到短期效益,不浮躁怎么办?他没法静下来。企业没有钱提供踏踏实实的工作环境和先进可靠的科研设备,他拿不出大技术,就只有拿些小技术来对付。为了赚钱,不成熟的成果就往外推;用各种出彩的语言争取课题,争取到课题就是钱,这当然也是浮躁的表现。问题是,造成这种浮躁的根本原因在哪儿?

我们还要问的是,从科技总体发展水平看,中国现在是否跟上了世界发展速度?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是拉大了还是缩小了?这里是否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不能用“浮躁”掩盖一切。总之,我看了这篇文章很解气,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浮躁”有深层次的原因

北京冶金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敖宏

看了这篇文章感到很解气。“浮躁”有很深层次的原因,有社会的、体制的、科技评价体系的,等等,当然,也有团体或个人的。

比如从个人来说,现在大学生一毕业分到像我们这样的研究院,他总要跟别人比,希望能尽快成名、成家。要成名成家,就得多出论文、多出成果,就要考虑在尽短的时间内多出文章,多拿红本。现在整个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你怎么让他们踏下心来。

现在大家都在争项目,有了项目才能有钱。有的人同样一个题目变换各种方式,然后争各种项目。比如北京争完了,变个题目争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争完了,再争偏技术的,再争偏工程的,同样的题目分好几块,这样可能一下拿五个项目。其实这是浮躁,但是不这样,他在研究院就呆不住。这里有社会的原因,体制的原因。

我们这样的研究院变成企业以后,为了生存,短平快项目明显超过重大项目。项目越做越小,就像撒胡椒面,这样的成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值钱。

这篇文章写得确实非常好。关键是问题怎么解决?

浮躁是一个整体利益驱动的结果

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书练

我是偶然看到这篇文章的,文章写得确实比较是时候。我经常想,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可能在新一代科学家里就要出泡沫科学家,出泡沫成果。这个问题牵扯到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样下去,诺贝尔奖不是离我们近了,而是远了。当然,我们不是只拿诺贝尔奖衡量。

在目前的状况下,浮躁是一个整体利益驱动的结果。这里有体制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个教授一年必须拿到20万到30万的经费。把这种非学术的指标强调得过分了,路子就会走歪。有人在写报告时,明明知道这点钱不够做某个项目,但为了争取经费,还是把指标提得很高,其实根本做不到。

这篇文章很好,这种事情大家多呼吁呼吁,总会引起注意的,有益于解决问题。

要允许有价值的失败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亚东

今天听了这个会有很多感受。我想说,很多研究成果,不一定有用,也许做出100个,99个没有用。比如,关于药品的研制,要合成一万种化合物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药物,一万分之一,那9999次等于白做了,是不是白做?没有那9999次,不可能有这一个。你承认这一个,也应该承认那9999个。如果做出的研究成果,没有被生产和应用所利用,就不承认,这样也会产生浮躁。要允许失败,有价值的失败。

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改革会使我们承受很多痛苦。我国有那么多研究所,越来越膨胀,在转型期必然感到很大的压力,这也是产生浮躁的一种原因。

浮躁问题引起了很多关注。浮躁是一种精神、文化方面的现象。到底怎么能够不浮躁,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浮躁这个题目大家非常关心,但是至于能不能解决,也许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要把这种现象提出来,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就更加可怕。

公鸡不下蛋也有价值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任元彪

第一,讨论这件事情很有意义,也具有强烈的紧迫性。我的基本观点是,科技界的浮躁现象的确很严重。浮躁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我觉得科技界的浮躁并不比整个社会更严重。比如张记者文章中讲到的剽窃、抄袭的第一个例子,那个人就因此没有当选优秀青年科学家,这就显示出科技界本身有抗衡能力,不管炒得有多厉害,在科技界就没有得到认可。当然这不等于说这件事情就不急迫,因为科学是求真求知的,如果整个科学界、知识界都很浮躁,那么科技还有什么指望呢?

第二,对于成因的探讨。张记者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很难说哪个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最根本的主要原因,在于整个社会的浮躁,并不是说科技界怎么坏,干出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

第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不能说等整个社会改变了,科技界再来改。要按科学的标准衡量科学工作。科技界本身要把科学的一些规律探讨清楚。应该明确提出,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就有它本身的重要性,而不必直接与有用相联系。公鸡就是不能下蛋,但不能因为公鸡不下蛋就不要公鸡,没有公鸡就没有母鸡。就是母鸡也是从小鸡而来,也有不下蛋的时期。每个部门总有自己的“公鸡”,总有不下蛋的。要在你的行业、领域里确定出哪个是你的“公鸡”,但是公鸡还是要养,没公鸡,母鸡也下不出蛋,这就是说用科学的方式度量科学,用技术的方式度量技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母鸡下蛋有价值,公鸡不下蛋也有价值。

科学不仅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事业,还是饭碗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王蒲生

关于浮躁问题,《科技日报》关注得比较早,去年理论版就发过一版文章,而且其它媒体也有关注。在媒体、学界、管理部门,这个问题引起了普遍重视。

另外,关于浮躁,我的看法跟任元彪的有点相似,科技界肯定不是最坏的。另外这是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争资源,有浮躁现象,首先是资源多了。大河奔流的时候才有泡沫,不动的时候没有泡沫。我并不是说泡沫是一个好现象,问题是我们怎么定位。

另外,科学的失范现象也不是特别可怕,国外也有。科学职业化以后,科学不仅仅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事业,而且还是饭碗,95%是吃科学这碗饭的,我做它,是因为他能给我提供一个职业,这是规则允许的,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出现一些非道德的现象,也是很自然的。

至于怎么治理,我有两个方面的想法。科学家本身的伦理道德、科学规范,要靠老师教学生,把好的传统教下去、传下去。另外,要建立严格的规范,我们要建立竞争机制、评估机制,评估机制的建立完善非常重要,评估一项成果时,需要同行专家评审,隔行不行。再一个就是要实行回避制度,否则有些伦理问题无法制约。比如,同等条件我肯定会评我的学生,他的选题可能符合我个人兴趣,而且我熟悉他。我们不能要求科学家做圣人。

社会缺乏对科学的理解和宽容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真真

浮躁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为的表现,但它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先天的,通过教育来去除他的浮躁,还有一种是后天的。后天的浮躁怎么来的?肯定是在压力下产生的轻率、急躁。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科学承受的压力非常大,社会支持科学,是因为社会需要科学,社会需要有直接的回报、收益。

但是,科学本身又有它的发展规律,它的研究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有时它的实际价值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这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各国都存在,我们为什么出现这么浮躁的现象?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浮躁的气氛。我们的社会正在处于改革之中,它对科学有太高的期望,期望通过它来拉动经济发展,给科学的压力非常大,科学需要不断为社会提供这些有用的东西。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科学的不宽容和不理解。社会把科学仅仅理解成提供结果的东西,而不是理解为一个过程。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环境下,科技人员似乎只能这样,只能提供这些结果,而这些结果越来越没用,他被掏空了。

另外,现在政府部门仍然是双重身份,既是资源的分配者,又是资源的拥有者。它所支持的项目,实际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甚至是部门意志的体现,或者有的人谋私利,是个人利益的体现。很多课题其实不是从科学的角度或者问题本身提出的,而是由行政部门操作的,这样就难免造成浮躁。资源所有权和资源分配权不分离,势必要造成腐败。

资源分配权一定要交给科学共同体。虽然科学界内部有自己的问题,但这并不是把这种权利还给行政机构的理由,否则,这个问题永远也解决不了。如何解决是科学界内部的建设问题。这两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才能谈清楚。(何自英)

什么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浮躁深植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我们的人生因浮躁而虚浮乃至肤浅、平庸。
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的得失,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我们常常急于成功……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原因很简单——我们太浮躁了。
什么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浮躁常常表现为: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浅尝辄止;自寻烦恼,喜怒无常;焦虑不安,患得患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既要鱼也要熊掌;这山望着那山高,静不下心来,耐不得寂寞,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从来不肯为一件事倾尽全力,等等。比如看书,书在眼前像梦境一样凌乱难懂,即使强迫自己看下去,意识也只是在字面上一掠而过,什么也没记住,心思根本不在书上。也就是说,只是具备了一个看书的姿态和形式,实际效果其实等于零。浮躁往往会使你烦躁难耐,任何事情都会让你大动干戈。好事来了,往往会兴奋得难以自制,甚至得意忘形。但如果有坏事光临,便会立刻坠入痛苦的万丈深渊,痛不欲生,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一样。
是什么使我们的学习或工作计划一再搁置?是什么使我们的远大理想化为泡影?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杂乱无章?是意识和行为的不能自制。而导致意识和行为不能自制的正是浮躁。被浮躁控制的直接后果便是一事无成。从更深层次去看,浮躁已默默地、不知不觉而又实实在在地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渗透在交友、恋爱、婚姻、工作、事业……之中。
做学问也好,办企业也罢,都来不得半点浮躁。一个人浮躁,结果是个人受损,一个企业浮躁,结果是企业破产。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才不会被浮躁所左右。针对浮躁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失为一句金玉良言。其实,能够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平和沉静,脚踏实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所处的世界——车水马龙、霓红闪烁、香车美女、别墅洋楼、鱼翅燕窝、鲍鱼熊掌……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人们便不能自已地浮躁起来。似乎我们什么都想得到,似乎这些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但我们的心灵呢?我们应该让它安静下来,还它美丽。
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傅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来也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没关系,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傅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场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没抬,“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之院角也泛出绿意,弟子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在这个故事中,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常常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而师傅的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
最后请记住: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你要获取幸福快乐,还是要获取成功,你都必须要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

浮躁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浮躁心理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 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人对所学知识有了一知半解,就不肯深入思考。还有的所做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就去做别的事情,结果,一样事也没完全做好。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
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在生活中表现出做事情出急功近利的浮躁状态,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2.与遗传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 ,注意力易分散。
3.意志品质薄弱。有的父母和老师只知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 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4、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出现浮躁现象后,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和提醒,使其心理成为习惯。
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教育孩子立长志。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 ,就没有生活。”父母和老师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 高度责任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我们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 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正如赫伯特所说:“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 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 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有针对性地“磨练”。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家长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 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 事时,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 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 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 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 ,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听听歌散散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