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pro 4 充电:关于母校的习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03:01:11

随笔:母校的回忆
  我在母校吴江中学就读的时间并不很长,总共不过一年半。但是我想,一个人对母校的感情是不能用时间的长短来计算的,同样,母校对于她的每一个学子的培育之恩,也不好用时间的多少来衡量。今天在我离开母校1 8 年以后,重新回想母校所给予我的一切,重新回忆我在江中的那一段时光,真是有许多感慨许多想法。

  我是在1 9 7 2 年秋插班进入吴江中学的。对于一个插班生来说,新到一个学校,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难免会有一段孤独和一段寂寞,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这种孤独寂寞阶段却是很短很短,因为江中一开始就以她的满腔热情迎接了我这远来的学子,这种热情将我的孤独和寂寞一扫而尽。我的新同学和新老师给予我的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许多细节至今已经回忆不起来。但是那一种感觉,那一种印象,永远也不会泯灭,我清楚地记得我很快很快就融入了全新的环境。有一个最好的证明,就是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说吴江话。把一口震泽方言比较彻底地改成了吴江话。我想我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语言环境,这和母校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因为我到了吴江后,接触最多的就是江中的同学和老师。

  现在我算是走上文学创作这一条路,回想起来,我从对文学的爱好开始动笔写写文章,这正是在母校江中起的步。在母校老师的精心培养和热情鼓励之下,我的文学创作的信念日趋坚定也日趋成熟,当任课的赵老师拿我的作文在课堂上念的时候,我心里膨胀开来的是一个极其美妙的作家梦。这在当时只能说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却也是相当重要的东西,是母校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勇气。母校教给我做作文的道理,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如果说我的文学创作在江中起步,那么江中同样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我在这里高中毕业,从这里走向社会。

  我常常想,母校到底是什么。母校是人生的摇篮? 是的。母校确实具有摇篮的作用,它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哺育你,培养你,帮助你长大成人,但是母校又有摇篮所不具备的作用,那就是母校给你的比一个母亲给你的更多的内容。

  或者,母校是人生的驿站? 是的。母校确实是有人生驿站的功能,你在这里驻足,积蓄力量,再向前行,但是母校又比驿站更多一份温情,在你苦恼的时候或者在你幸福的时候,你都可以从那里找到你所需要的回忆。

  或者,母校什么也不是,母校就是母校,就是你心中的那一片最美好最温馨的天地。

  在许多年以后,我有时坐车经过母校的那一片操场,有一种时光流逝、一切依旧的感觉,当然,一切依旧是不可能的,一切都在发展,都在变化,依旧不变的是我们对母校的感情。

1。母校——我的根

水文56届校友李金凯

“母校”多么亲切的字眼!那个吉普车拉着我离校后的几十年科研生活中,轻闲时常常想到校园生活片段,同学和老师们的音容笑貌;碰到困难时思想上总会浮现出老师们的教诲。在野外,一次,我横穿太行山查找水源和补给边界最苦最累时,脑子里就想起袁见齐教授带我们实习时,他老人家汗水湿透的旧西装上衣的形象,当时我曾问袁先生,这么热为什么穿这么厚?“这是隔热层,吸汗器,微风进入相对清爽啊”。我思索问题时总会想起尹赞勋、袁复礼、张席禔、郝诒纯、王大纯、周卡等教授们,讲课时严肃认真的神情和语调,是他们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思维和探索的能力,我清楚地记得毕业实习时,王大纯教授在八宝山教给我判断构造的技能,学校不仅给了知识,老师的身教言教,学校的校风也感染了我,培养了我能够吃苦和勇于进取向上的精神。对我来说,我常想:我若是会飞的鸟儿,母校永远是我的老巢,我与母校之深情永远连系着。母校信任我,让学弟学妹们多次来我单位实习,我亲自带过的前后不下百位,协助完成毕业论文的数十位。母校器重我、爱护我,曾给了我客座教授的名义。陈爱光、陈崇希、陈铭佑、庄乐和、许涓铭、田开铭、张人权、史毅虹、张扬、黄光复、李慈君是我数十年来科研工作过程中的合作者,又是好朋友。当我出访美、英、欧、日等各个国家时我总顺便宣传一下中国地质大学——我的母校和一些知名教授。我一有机会总要回母校看看、走走,看望王大纯、袁复礼、张咸恭、沈照理、杨遵义……等老师们,看看我的老同学和合作伙伴们,促膝而谈、广泛交流、多么有味道。说不出来的那种美好感觉。

当文革后,我看到曾是我生活过的美丽校园变成‘居民区、小工厂、作坊、大杂院’,游泳池毁了,操场杂草丛生的局面时,痛心至极!

当建校四十周年之际,情况已逐渐好转,我写下‘育我摇篮’四个大字为之庆贺,并编入中国地大建校四十周年专刊中。我所带的研究生,每一批我都刻意地送回母校来研读所修课程,用意很简单,就是让我受益过的母校优良学风传给我的学生,传给我们的接班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学校,学校逐渐复苏,这是几次返校所见到的,特别是建校五十周年更激起我爱校之情。

受同届校友之托,于是我拿起笔表达水文系首届毕业生之心愿,用我近年来学得的业余本领画了红梅鹊雀一幅,题曰“红梅万朵艳华夏,五十华诞报喜来”表达对母校多年来培养我等学子的点滴敬意,并书写(该长联是常江为记述学校五十年变迁所做)“校庆长联”一幅,书写“勘探队之歌”歌词一幅,送给母校校史馆永作纪念,让人们牢记教训并渴望‘我们学校永远向上,永远向前’。期待着培养我的母校,越办越好。

从五十大庆盛典似乎看到了母校的光辉未来和前程似锦的明天,让母校的教育事业与祖国的伟大复兴与时俱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