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ner formula:请问1.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意象的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4:50:47

1.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一个艺术作品的形式,相当于一个艺术家的存在形式,也是他的本质。如“他写下的诗,就是他的本质。”
同时也可以把作品的存在,归纳为形式的存在。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在其尚未构成作品时,其价值只存在于可塑性。但一经艺术家之手,具备一定的艺术形式之后,材料不成为材料,而是构成作品的形式了。它体现着艺术家本身的价值,以及艺术的价值。

形式在艺术作品中是个结构繁复的整体(或者说是组织)。那些独立的、不可确定和不可改造的内容,还有艺术家的语言和表达惯例(即可以称之为风格的那些东西)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为作品的具体形式。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人的行为、谈吐和行事方式,是一个人的整体形式。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呢?——那些真正属于他本身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分割成外在和内在两方面。

2.意象的概念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像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样,既没有确定的含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的童庆炳主编的《文艺理论教程》中对意象进行了如下界定:
意象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主要有四种含义:1、“表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2、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形象或曰“胸中无竹”。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①,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不仅英美目前有这种用法,而且在中国自明清以来,也已演化到与“形象”一词等同的地步。由于它的含义太宽泛,容易引起混淆,所以本书尝试重新启用近十年来被冷落的“文学形象”或“形象”的概念,转而复活“意象”一词的古义,用它专指一种物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这就是:4、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此处的意象是界定中的第一种:“表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意象遥化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感性形象的无限丰富和语言表达的简约、有限之间的矛盾,因此造成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和无奈。意象遥化会不会指,存于人心中的“表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的主观意识不断美化,使其偏离或远离“表象”的原始面目,进而激化了上述的矛盾,越是美好,就越难表达,也就只能意会了。

只找到了这些,希望对楼主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