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ramework3.5 sp1:贝多芬的《致爱丽丝》英文名叫什么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19:43:53

你选楼上好了

elise also elice 6-29 15.06

----------------------------------------
昨天特意查了一下,楼上好象也不太确切,我来补齐好了
标准德语应该是Für Elise
有两个点~

《致爱丽丝》详细:
Bagatelle for piano No.25 in A minor WoO59(1810)
A小调第25号钢琴曲,作品编号59,年代1810

抄了一段,学习一下~

钢琴曲<献给爱丽斯>是贝多芬献给恋人苔雷泽的生日礼物。

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题献给女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For Elise

德语原文是 Feur/Fur Elise

for elise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人们齐聚在像城堡一样的大厅里,参加一场盛大宴会和舞会。周围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颊像玫瑰。鼻子似樱桃,带着欢乐笑容,两腮长满花白胡须”的可爱圣诞老人,有摇曳的蜡烛和红酒……丰盛的圣诞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舞姿翩翩,人们快乐的笑声就像那飞舞的雪花四处飘散……
一切就像童话一样。这就是我们印象中关于圣诞节的一个场景。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信仰者纪念基督诞生的节日,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在1600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已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在这个节日里,信教或不信教的人们都以圣诞节的名义恣意而纵情狂欢,忙碌和欢乐使人们早已把上帝抛至脑后。
我们也许都听过,贝多芬作于1810年的一首流传久远的、堪称经典的钢琴曲《致爱丽丝》。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就来自于他在一个冬天的经历、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
那天晚上,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有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嗦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人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却被拒之门外。“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到阿尔卑斯山去看—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 “多好的老头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之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祗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人天堂了….”雷德尔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 “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对于苦难中的人们,贝多芬是他们最好和最亲密的朋友。当他们感到忧伤的时候,贝多芬会悄然来到他们身边,一言不发,只在琴弦上唱出他那隐忍的心曲,抚慰着那些忧伤着的人们。
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快乐成为一串透明的珠子,连成项链,不经意地在我们耳边叮当作响,使施与者和接受者、祝愿者和被祝愿者都能心安。
其实,过不过圣诞节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我们所要的只是一份快乐和平安,所要倡导的和体现的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在平凡的日子里,有太多使我们忽略过又期待过、忘却过又祝愿过的人和事,只要这些都于人于己能够带来快乐,那它必然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For Elise

Für Elise

for el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