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相机真假:1995-2005我国公路运输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5 05:52:29

交通部副部长胡希捷2001年3月底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九五”期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10209亿元,其中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858亿元,沿海港口建设完成投资421亿元,内河建设完成投资231亿元。

  据介绍,“九五”期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建设的规模、速度和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一、公路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公路总量大幅度增长。 5年新增公路24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140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5年新增1.3万公里,通车里程达1.6万公里, 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实现了全线贯通,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之间形成了一条公路运输大通道,同时建成了一批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公路桥梁及长大隧道。二是路网结构逐步优化。“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已建成1.8万公里,占规划里程的一半以上,为我国国道主干线的提前建成奠定了基础。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增加到18.8万公里,比1995年翻了近一番,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由8.3%提高到13.4%,高级次高级路面占有路面总里程的比重已达到43.6%。三是公路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5年中全国又有500多个乡镇、5000多个行政村通了公路,到2000年底,通公路的乡镇比重达到98.34%, 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0.6%。公路密度由每百平方公里12.1公里提高到14.6公里。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研究提出了以加快公路为重点的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已起步实施。

  二、内河航道落后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九五”内河航道建设是我国建国以来投资最多、成效最显著的时期。5年共整治内河航道4267公里,五级以上航道达到2.22万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19%。其中水运主通道建成三级以上航道1398公里,四级航道300公里,达到规划标准的航道6870公里, 占规划里程的46%。京杭运河江南段建成通航500吨级标准的四级航道,运量超过两亿吨;山东段建成通航1000吨级标准的三级航道。西江、湘江、嘉陵江航电结合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5年新增内河港口泊位340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931万吨。

  三、 沿海港口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5年建成中级以上泊位133个,其中深水泊位96个,新增吞吐能力1.9亿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848万标准箱。沿海20个主枢纽港建成深水泊位75个,新增吞吐能力1.5亿吨。煤炭、原油、散粮、散水泥等运输系统不断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开始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水深达到8.5米。

  四、支持保障系统进行了重点加强。沿海港口和重要水域建成交管系统17个,新建、改造航标300座,并建成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投入运行。救助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得到改善,海上立体救助系统起步建设,一批先进的海上救助船舶投入使用。交通专用卫星长途通信网建成并实现了全国联网,在推进交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作用。

  “九五”期间,我国公路、港航设施、车船运力的发展和技术构成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公路、水路客货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了公路、水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公路运输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增强。到2000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80万辆,5年新增540万辆。其中营运客车已达到200万辆,营运货车达到470万辆。公路客运线路已达12.5万条,日发客运班次74万个,其中农村客运班线6万多条, 日发班次近40万个。2000年全年完成客运量133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600亿人公里,货运量102亿吨,货物周转量5973亿吨公里。平均运距由“九五”初的44公里增加到“九五”末的49.6公里。特别是高速公路客运和快速货运的迅速崛起,扩展了公路运输的空间,提高了服务效能,增强了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水路运输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到2000年底,我国船舶运力达到23万艘,5000多万载重吨,其中从事国际航运的船舶超过2000万载重吨。2000年全国水路货运量完成12.1亿吨,周转量完成23061亿吨公里,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一半以上。2000年全国港口吞吐量达到23.5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1.8亿吨,上海港突破两亿吨,广州、宁波港跻身世界亿吨港口行列;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2500万标准箱,其中沿海主要港口达到2200万标准箱,继续保持年均30%以上的快速增长,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广州、大连、厦门7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已超过百万箱。

  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九五”期间,运输车船继续向大型化、多品种上、专用化方向发展。快速客运、旅游运输、客滚运输、快件运输、零担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运输的发展,为旅客和货主提供了安全、便捷、多样化的服务。

  “十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前10年建成公路国道主干线系统奠定基础,主枢纽港通过能力将有较大增长,水运主通道通航条件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交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这是交通部副部长胡希捷还对我国“十五”期间交通建设的具体目标和重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公路建设到2005年的目标是: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60万公里,5年新增20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6.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65万公里,5年新增8万公里,占全国新增里程的40%。高速公路超过2.5万公里。

  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8%左右。公路通达深度明显提高,全国99.5%的乡镇和93.0%的行政村通公路。

  公路建设的重点是:全国公路主骨架系统: 全面建成“两纵两横” 3个重要路段,“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建成2.6万公里, 占规划里程的75%,到2010年提前10年基本建设公路主骨架;西部开发公路通道;尽快形成西部地区与中部和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通江达海、连接周边国家的公路运输大通道,起步建设西部公路八条省际公路通道,同时加强西部地区国道的改造力度;国家重点干线公路建设;重点发展省会到地市或到主要县城的公路及国道主干线连接线等干线公路,加快区域干线公路和大中城市过境公路及出入口公路建设,尽快形成全国公路主骨架与区域干线公路相互连接、功能分明的干线公路网络;县乡公路网络建设:加大乡村公路通达工程的建设,使有条件通公路的乡、行政村特别是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有条件通公路的乡、行政村尽快实现通公路。结合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加强城镇间公路建设;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建设;加快以公路主枢纽为重点的场站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以高等级干线公路为依托的省际间、重要城市间快速直达公路运输系统和重要港口、铁路枢纽集散运输服务网络。

  沿海港口建设到2005年的目标是: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800个, 使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4.3亿吨以上。“十五” 计划新增深水泊位135个,改造深水泊位45个,新增吞吐能力2.5亿吨以上, 新增1650万标准箱吞吐能力。解决千人以上岛屿进出的交通问题。

  沿海港口建设的重点是: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建设上海、宁波、大连、天津、青岛、深圳等主要港口第四代以上集装箱码头,完善集装箱及疏运系统;在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合理布局建设大型专业化原油、铁矿石接卸码头;大力改善航道条件,加快建设长江口二、三期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和沿海主枢纽港口航道的升级。

  内河航运建设到2005年的目标是:改善航道里程3350公里, 其中三级航道950公里,四级航道900公里,五级航道1500公里。改善内河水运主通道2500公里。水运主通道中符合规划标准的里程达到7940公里,占4.2%。比“九五”末增加7.5%。改造和新建内河泊位200个,新增吞吐能力2500万吨。

  内河航运建设的重点是:长江水系,上游加快三峡工程库区重点水运基础设施的复建,中下游实施航道清淤应急工程,长江三角洲按四、五级航道标准建设跨省航道,基本建成江南五级以上航道网;珠江水系,重点解决红水河大化、百龙滩枢纽恢复通航问题,基本建成珠江三角洲三级航道网;黑龙江水系,重点建设松花江哈尔滨至佳木斯段航道,使松花江哈尔滨以下全线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内河港口,重点建设长江干线重庆、万州、武汉、芜湖、马鞍山等多用途和集装箱泊位。

  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海事管理,逐步将100海里内国际航线和石油钻井平台等纳入监管范围,50海里内重要干线航道和重要港口附近应急到达时间不大于3小时。建设长江口外延、大连、宁波、厦门等交管系统工程;建立国家级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救助系统,完成救助和打捞体制分离的改革任务。加强救助等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救助船舶性能上达到“快、高、新”,船舶配置上实现“大、中、小”结合,力争实现救助站点全部以新船值班和目标。在烟台、广州配备4架海上救助直升机,继续扩大海上立体搜救范围。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三网一库”,加大、加快制定公路、水路客货运输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力度,完善公路水路办公业务网和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网及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政策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机关办公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十五”期间,我国将把坚持对交通运输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交通工作的一条主线,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同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首先,从优化交通运输产业布局和行业结构出发,进行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调整,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结构调整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公路水运行业内外的重大比例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公路、水运行业的发展水平、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在行业外部,要处理好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之间、公路、水运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行业内部,既要处理好基础设施与运输装备之间的比例关系,又要处理好基础设施内部与运输装备内部的比例关系,互动并进、协调发展。

  其次,明确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找准突破口。一是要通过强化国道主干线系统,改造干线路网,提高通达深度,完善配套设施,解决我国公路路网结构不合理,技术等级低和场站设施不配套的问题。二是要通过加快主枢纽港建设、大型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的建设和对老港区码头的改造,解决沿海港口大型深水和专业化码头明显不足,以及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通过对内河航道整治和渠化,解决等级航道里程偏低的问题。三是通过发展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先进、高效低耗的车船装备,减少普通车船的比重。强制报为不符合安全规范、技术落后的老旧运输车船,解决运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四是要通过运输组织结构调整,促进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四是要通过运输组织的结构调整,促进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形成由少数骨干企业集团主导行业发展方向,众多中小企业起补充作用、分层竞争的市场格局,建立起以高效安全为特征的、与其他运行方式发展相协调的道路、水路运输组织系统。

  第三,坚持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公路、水运行业结构调整。以加入世贸组织以及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作为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和新的动力,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高新技术和新型运输组织形式为基础,积极向现代物流等新的领域扩展,通过引导运输企业走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生产专业化的道路,解决企业多、小、散、弱的问题。

  第四,行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由于公路、水运行业的结构性矛盾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所以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和途径也不相同。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结构调整,发挥比较优势,拓宽发展领域。

  第五,充分注意到交通运输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正确处理好公路、水运行业吸纳劳动力和淘汰落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使结构调整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