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成都小升初真题:红楼梦到底有什么艺术价值?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推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2:35:25
最后用自己的话说下,不要复制那些长篇大论.

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我试着简要讲下吧。
《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颠峰之作,《红》给后世的很多作家以启蒙,可以这样说,有《红》之后很多人才知道怎么写东西:如何构建一个庞大的小说体系,如何在这个庞大的结构中塑造典型人物,如何在这些人物身上寄托自己的思想……看《金瓶梅》、《白鹿原》、《废都》等古今长篇小说,哪一位小说家没读过《红》?哪一位小说家的书中又少得了《红》的影子?但《红》的伟大就在,即使后世这么多作家仿照它,从它身上汲取营养,但是没有哪一部能真正超越它,它至今位于文学的最顶端,如同一颗明珠,光照千秋。
一部真正的好小说应该是让人读来痴迷,回味无穷,值得探究的,《红》做到了。迷人的故事情节,令人沉醉的宝黛爱情,变幻的世间风云,哪一笔不是让后世的红学家掰了又掰的?由大到小,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道菜的做法,一杯茶的饮法,每个环节都有光芒,每个小细节都值得人研究,一部能让人一看再看的书是迷人的,每一次阅读都有新发现,都有新体会。
读过《源氏物语》吗?这部日本的伟大作品,这部日本文学史上的百科全书,在我们的〈红楼梦〉面前显得多么单薄啊!曹雪芹超凡的艺术造诣,敏锐的文学触觉让〈红楼梦〉在现实主义文学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生动的描写,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人物的音容笑貌宛如历历在眼前。明知是虚构,偏偏牵动心弦,心中泛起一万种想法。
有人狂爱王小波,自封为“王小波门下走狗”。
可刻一章,“曹雪芹门下走狗”,寄托对他的崇敬之情,与红迷们共勉。

人们通常把红学流派归纳为索隐派、考证派和文学批评派三大派,宋淇无疑是属于文学批评派。他研究《红楼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小说,因此他十分注重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及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研究。比如他论大观园,认为曹雪芹不论将大观园写得如何生动,如何精雕细琢,终究是空中楼阁、纸上园林,因为"作者利用大观园来迁就他创作的企图,包括他的理想,并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配合故事主线和主题的发展,而不是用大观园来记录作者曾见到过的园林。"他举例说,曹雪芹在大观园的栊翠庵中种了梅花,主要目的是用梅花来衬托妙玉的性格,甚至可以说用梅花来象征妙玉都无不可。至于梅花在南方或在北方,根本不在他考虑之中。根据同样的理由,林黛玉的潇湘馆、李纨的稻香村、薛宝钗的蘅芜院、探春的秋爽斋、宝玉的怡红院,无论是室外的环境还是室内的布置,也都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性格。至于说大观园写的那样的真实,使读者在阅读中仿佛自己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能说他必有所本,只能说这是作者创作的成功,所以宋淇认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不在北方,也不在南方,而只存在于曹雪芹的方寸之间。这样的分析是令人信服的。

只写下自己的感受吧,第一次看红楼是在小学五年级,还不懂什么情啊爱的,可是红楼里有很多对食物的描写,吸引了我;第二次读红楼是在初二,已经算情窦初开的年纪,被里面的小儿女之间曲折不失清新最后又极其哀婉的爱情所吸引,三读红楼是在高一,高二期间,这一遍读的慢了许多,开始把注意力转到里面形形色色的丫头身上,去感受不同阶级的人在当时社会所处的地位和内心感受.并注意书中一些环境描写以及礼仪制度.有很大收获.最近又看,觉得忽然又会有新收获,甚至是如何做人的问题.
这也许就是他的魅力,常看常新.
不同的人能在其中找到自己不同的感兴趣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是红学家.

包罗广阔,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优秀的世情小说。
它塑造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如王熙凤、薛宝钗。
它再现了当时的世情、人情,是文字搭建的风俗画,是历史、园林、诗词研究很好的参考物,甚至有人借此研究清史。
它表现了一种个性独立的精神,人人先看到的就是“宝黛爱情”,这在当时有引领意义的。
它本身的文学架构与语言功底堪当一流。

文学艺术价值,还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