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阳告伴奏:介绍一下德国后期主要将领海因里希的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4:37:57

海因里希.希姆莱,第三帝国的内政部长,预备军总司令,警察总监,党卫军全国领袖,盖世太保头目。是第三帝国后期实际的二号人物。他相貌平平,外表文弱决不象一个喜欢暴力的人,他生活俭朴,‘工作’勤奋,谦虚不摆架子,办事有条理,从不暴怒,总之他更象一个和蔼可亲的小职员或中学教师。
在这副外表的后面,他却有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希姆莱在内心深处是不安,困惑和过分拘谨的,他把这种脆弱个性中的所有焦虑和不安都发泄到比他更加脆弱的人身上。评价他不能简单化,脸谱化,我不认为他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政客,相反他能干而勤奋,甚至是‘理想主义者’。终观其一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罪恶的体制和思想是如何把一个遵守纪律,循规蹈矩的男孩改造成为嗜血恶魔的。

海因里希.希姆莱于1900年10月7日出生于慕尼黑一个教师家庭。是家里的第二个男孩,出生时瘦小,天生弱视。其父是一位正直,受人尊敬的中学教师。后来被任命为海因里希亲王的家庭教师。为献殷勤,把次子海因里希以亲王的名字命名。年轻时期的希姆莱是一个规矩,勤奋,尊敬老人的好学生。他天生顺从,从未想过违抗他父亲的命令。尽管体弱多病,却一直幻想指挥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除此之外,他最大愿望就是种地了。他对园林和草药非常感兴趣,尤其对草药格外青睐。后来他所管辖的集中营都必须长期生产他能想到的,认为灵验的草药(原来还是中药的推崇者)
1918年,他参加了陆军,还没有来得及上战场,一战结束了。
于是他向自己第二个理想进发:慕尼黑大学学习农业,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1922年1月,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物恩斯特.罗姆---一个为纳粹事业网罗信徒的天才。他们一见如故,立即成为好友,罗姆是希姆莱进入纳粹的引路人,他当时当然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好朋友10年后是自己的掘墓人。
1923年在罗姆推荐下,希姆莱加入纳粹。并在同年11月参加希特勒的啤酒馆政变。他当时只是一个举着帝国国旗的小人物。
政变失败之后,没有希姆莱受到国家机关的惩罚,但他却一下失去的生活的重心和崇拜的偶像。我认为除了戈培尔,希姆莱是第三帝国重要领导人中对希特勒的邪恶理论最为迷信和认同的。他长期追随希特勒,除了个人的投机专营,更主要的是他和希特勒在思想上的不谋而合。希姆莱在读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之后,仿佛一下又找到人生的坐标和指南针,他说:‘里面有非常多的真理’,于是希特勒成了希姆莱心中的上帝。
随后几年,希姆莱一直在为纳粹做着基层的农民发动工作,他经常驾着一辆摩托,在巴伐利亚各乡村之间奔驰,宣扬民族社会主义,煽动农民反对垄断资本,诋毁犹太人和民主政治。他认为农民阶级才是民族的根本,自由乡土上的自由农民阶级才是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最强大的后盾。所以,作为实现他理想的最初步骤,他和几个人买了一块地,开办了一所农场,以此作为实现农村之国的胚胎细胞。但是因为经营不善,很快破产了。希姆莱把原因归结于富裕的犹太人身上,他认为由于世界上的犹太人积累了太多的资本才造成了农民的贫穷。
期间他遇到了一个有波兰血统大他八岁的护士玛佳,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她结婚了。他们是理想的一对,在医学方面有共同的兴趣,都极力推崇一种节俭,古板的生活方式。希姆莱的一生都过着勤俭,清教徒般的生活。即使他后来成为纳粹德国最有实权的人物了,也每年只领取2.4万马克的薪水。他保存每一个收据存根,小心谨慎地从他这个薪水中扣除用于私人事件的燃料费。这和其他人物如戈林等无节制地挥霍和收受贿赂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1929年1月6日对于希姆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天,这天他被希特勒任命为党卫军的总头目。而当时党卫军只是一个不足300人的保护希特勒安全的小组织。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小小的卫队会发展成几乎控制整个德国的武装集团,而一个屠杀几百万无辜生命的嗜血恶魔也就此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当时党卫军也称黑衫队,还从属于罗姆的冲锋队,是希特勒的‘刺刀队’或总部卫队。希姆莱在1925年就加入这个机构,他的党卫军番号是168。希姆莱对这项任命受宠若惊,他把所有的才能和对希特勒的全部热心都施展出来。他每天工作16小时,完全放弃私生活,和妻子关系恶化了。玛佳对他只热衷于政治不顾及家庭的做法越来越不满,他们最终分居了。经过几年的努力,党卫军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到1932年底已经有3万余人,和罗姆的冲锋队相比,党卫军成员狂热信仰法西斯主义,绝对服从于希特勒,严格遵守纪律。
1933年1月30日中午,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纳粹终于获得了对政权的控制,而让希姆莱失望的是,他本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只被任命为巴伐利亚警察头目。希姆莱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有两个巨大的障碍:全国的警察头目戈林和冲锋队的参谋长罗姆。
罗姆是纳粹的元老,是希特勒的亲密战友,两人在20年代出生入死,并肩作战。罗姆手下300万人的冲锋队为希特勒上台尽效犬马之劳。问题是正因为‘功勋卓著’,罗姆有些骄傲了,冲锋队也不听话了,而且为了能控制军队和高级军官,冲锋队也成了障碍。正规军极力反对冲锋队。而对戈林来说,罗姆可谓是他的头号敌人。罗姆越来越强烈要求获得希特勒身旁的那个位置,而这个位置却是戈林垂涎已久。
罗姆是希姆莱多年的好友,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和老上级。但是在你死我活的政治舞台上,在残酷而现实权力之争面前,这一切交情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三方意见一旦统一,剩下的就只有行动了。1934年6月30日凌晨,罗姆和他的众多冲锋队队长们在睡梦中被党卫军逮捕,旋即全都被处决。这就是所谓的‘长刀之夜’行动。
作为妥协和奖赏的产物,希姆莱不但成为全国政治警察的头目,并从戈林手中接过了盖世太保的领导权,而且也使党卫军成为纳粹中的一个独立组织。从此他也成为了第三帝国的核心人物。

希姆莱具有超常的组织能力,也擅长发现人才。当希特勒需要情报组织来为他打击反对派时,希姆莱发现了莱因哈得.海得里希;当党卫军扩军备战时,他又启用了戈特洛勃.伯格尔。仅仅数年,在他的领导下,盖世太保成为最有效的警察机构,而党卫军发展成为近百万的纳粹最精锐的武装,在后期更是德军的中流砥柱。
党卫军在欧洲各地的战场,在各个集中营犯下的累累罪行,不用多讲,这里讲几个例子,看看希姆莱的冷酷和凶残。

集中营最初进行大屠杀时,囚犯们并不是完全是裸体。1942年6月上旬的一天,希姆莱来到奥斯维辛集中营视察工作,当他看到死者带血的衣服时,勃然大怒,对集中营长官说:‘德国人需要这些该死的东西的衣服,进毒气室还要穿衣服,真是岂有此理!’从此,人们除了丧失生命以外,也丧失了最后一丝尊严。
在第三帝国,从事活人体试验工作的党卫军医生共有200多名,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拉舍尔。1942年10月24日,希姆莱在给拉舍尔的信中说:‘今天竟然还有人宁肯人德国士兵冻死,也不愿用活人试验,我把这些人视为叛徒和卖国贼。’就这样几千名集中营的囚犯成了试验中白白送死的冤魂。

一部电影《辛得勒的名单》享誉全球,在希姆莱的身边也有一位辛得勒--他的私人医生兼按摩师克尔斯腾。这位肥胖的,干练,有点喜欢吹牛皮的波罗的海人,凭借其‘奇妙双手’不但帮助希姆莱摆脱了胃痛和神经痛,而且促使希姆莱作出了种种异乎寻常的让步:
有时是一个知名人士被放出集中营。
有时是一个危险人物得以弄到护照离开德国。
有时则是使成千名犹太人免遭最后的杀害。
1944年8月,希姆莱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不久,希特勒开始通过重用希姆莱的对手鲍曼来平衡希姆莱的权力。这大大引起了他的不满,随着战局的进一步明朗,希姆莱在克尔斯腾等人的不断鼓动下,终于迈出了背叛心目中上帝的第一步。1944年底开始,他通过瑞典代表和美军进行了接触。到了1945年4月23日,形势已经刻不容缓,他向艾森豪威尔表示德国愿意向西方投降,而在东方和苏军继续作战。
西方对这个臭名昭著的人物是不感兴趣的,很快英国BBC将这个消息公布于众。
希特勒在地下室听到这个消息后大骂一通后竟然昏厥。希特勒在自杀前的遗嘱中宣布,希姆莱是与国为敌的罪人,革除一切职务,开除出党。
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希姆莱在丧失了一切权力之后,就带着几个心腹踏上了逃亡之路。他们人越来越少,后来干脆丢弃了汽车,混在逃难的人群中。
1945年5月21日,他们被英军俘获。到23日,希姆莱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我是海因里希.希姆莱,我有紧急的事情要与蒙哥马利元帅谈’。英军立即对他进行全身的检查,当医生试图检查他的口腔时,希姆莱绝望地咬破了藏在牙齿间的氰化钾胶囊自杀身亡。
希姆莱一生执迷于纯化种族,净化道德观。他试图通过一个日耳曼超人种来为他净化欧洲。他把希特勒反犹理论变成现实。这一切都出自他那偏执的,自我放纵的理想主义。希姆莱自然是一个千古罪人,但是通过他的一生让我们警觉的是:只要某个邪恶理论还有市场,就可能出现希特勒,希姆莱,斯大林,叶若夫。。。

转载请引用:http://www.cchere.com/article/97021

纳粹第一刽子手——海因里希·希姆莱
想当年,令人闻风丧胆的党卫队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虽然身材中等,但却长得相当结实。一张毫无特色的脸略微显得浮肿。短得几乎都快看不见了的下巴,给人以性格有些软弱的错觉。而那双透过夹鼻镜不时地向四周扫描的青灰色眼睛,却又暗示出非常坚强的意志力。同样,他那鲁莽举止,也和那双指甲修剪得非访光洁,几乎像女人一样秀气的手不相协调。

希姆莱那双女人般的手摄取的权力愈多,这位党卫队全国领袖在德国人的心目中也愈加成为非凡超人,愈加幻化为面目狰狞的魔怪。希姆莱三字很快成为一个毫无个性的概念,定格为冷酷无情的纳粹警察国家的象征,蜕变成漠视人情、不措任何代价执意剪除异己的魔鬼。在他的个人档案中无法找到任何一点能够足以显示这个拥有“党卫队全国领袖”头衔的人的真实面目的资料——直到今天,人们也还没有完全拔除这层迷雾。

希姆莱生前的那些老相识,后来几乎都很难清楚地描绘出他的真实形象。要为希姆莱勾勒出一幅统一的标准像确实是很困难的,因为希姆莱的伪善外表与狠毒心肠使人们对他的看法如雾里看花,莫衷一是:刽于手希姆莱、善心人希姆莱、狂热的种族理论家希姆莱、廉洁奉公的使徒希姆莱、充当领袖驯服工具的希姆莱……众说纷坛。

希姆莱的-生确实是一场演得妙到好处的双簧戏。

“这个人是希特勒手下的恶魔,冷酷狡猾,权迷心窍,也许是第三帝国最野心勃勃和不择手段的人。”前希特勒武装部队副官弗里德里希·霍斯巴赫将军曾这样评论过他;装甲部队上将古徳里安认为:“他不是这个行星上的人”;前国际联盟驻但泽高级专员卡尔·丁·布克哈特这样剖析他说:“他之所以令人憎恶,是因为他对部属要求得极其严厉,固执己见,采用像机器人那样的不近人情的工作方法。”纳粹理论家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在看到一张希姆莱的照片时,突然想到:“我从来看不透海因里希·希姆莱的两只眼睛,它们老是隔着夹鼻镜眨巴眨巴,现在照片上这两只限睛却一动不动地直盯着我, 我认为有一点被我看出来了:“奸诈”;V-2火箭部队将军瓦尔特·多恩贝格尔的印象则相反,感到希姆莱“像个有才华的小学教员,肯定不像使用暴力的人”。希姆莱有着“罕见的、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天才”,是“一个举止文静、不慷慨激昂的人”,“一个异常沉着的人”。

刺杀二战德国党卫队头子海因里希http://www.umoou.com/bbs/archiver/?tid-2948.html

海因里希(德国将军)

1886年12月25日,海因里希生于德国Gumbinnen。1906年参军,一战时在东西两线都打过仗。战后留在军中,1936年晋升为少将。法国战役期间任12军军长,于1940年6月14日攻破了马奇诺防线。1941年在古德里安的第一装甲集群服役,参加巴巴罗萨行动,并获铁十字勋章一枚。1942年一月晋升上将,指挥第四集团军。在之后两年中数次击退苏军,为撤退争取了时间。1944年8月任第一装甲集群司令。1945年3月,接替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出任“维斯杜拉”集团军群司令。但由于他抵制希特勒死守柏林的命令,遂于1945年4月28日被解除职务。1971年12月13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