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豆浆机怎么打蔬菜汁:有奖回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7 16:44:40
33. 避险过当( )(分数:1, 完成次数:96)
A. A、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B.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 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D. D、应当加重处罚

34.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分数:1, 完成次数:96)
A. A正确
B. B错误

35. 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分数:1, 完成次数:96)
A.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 D、应当加重处罚

36. 对于犯罪未遂,根据刑法应当如何规定()

(分数:1, 完成次数:96)
A.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C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D.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37.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问:甲的行人属于哪一种情形:

(分数:1, 完成次数:96)
A.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38. 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其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分数:1, 完成次数:96)
A.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不属于中止行为
D.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39. 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1, 完成次数:96)
A.
A、中止的行为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B.
B、中止的原因出自犯罪分子本人意志

C.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D.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也不给予处罚

40. 共同犯罪指的是两人以上故意犯罪(分数:1, 完成次数:96)
A. A正确
B. B错误

33 A
34 B

35 A

36 A

37 D

38 A

39 ABC

40 A

33 A
34 B 犯罪预备在犯罪行为前发生。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 犯罪预备是故意犯罪全部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犯罪预备有两种类型.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

具体条款: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根据这一规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其特征是: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对于结果犯,行为人仅仅实现了其实施犯罪的故意,没有实现其犯罪的目的或犯罪结果的故意。对于实行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故意也没有完全实现,即行为人欲实施完毕的行为没有实施完毕。不论行为和结果,都是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的必要组成部分;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观原因。

35 A

预备犯罪只是犯罪的准备工作,犯罪行为事实上并未实际发生,侵害行为和后果还没有产生。对此,刑法认为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可以比照犯罪既遂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

36 A

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7 D

38 A

39 ABC

40 A

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在犯罪主体上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②在主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故意的种类有:实行故意、组织故意、教唆故意、帮助故意。
③在客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的种类有:实行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

33.A
34.B
35.A
36.A
37.D
38.A
39.ABC
4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