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六中杨小叶:关于阵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7:07:14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斗九阵,五虎驱羊阵,六金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死连环阵,十面埋伏阵都是怎样的?详细说说这些阵是怎么布的.

[《汉墓竹简孙子兵法》]
该书是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写本。1972年4月山东省博物馆和临沂文物组联合发掘山东临沂县银雀山汉墓时出土了大批《孙子兵法》竹简。后经整理和研究,于1975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1976年又出版排印本,1985年出版修订本。据考证,其随葬入土大约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公元前118年之间),书写年代可能更早到秦或汉代文景之际。该竹简系以墨书写,隶书体,每简约35字上下,简与简之间以3道编绳缀联在一起。内容为上、下编两部分,上编与传世本《孙子》十三篇内容大体一致,现存153枚竹简;下编包括不见于今本 《孙子》 的《吴问》、《四 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4篇佚文和《见吴王》1篇,共5篇文字。该竹简的出土和研究,基本解决了争论上千年的孙武与孙膑是否一人,《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否一书的疑案,对考证传世本《孙子》的成书情况、篇章结构、段落句读特别是字词的校勘也都具有重要价值。

[《孙子八阵图》]
1卷。佚。《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通志·艺文略》同。《日本国见在书目》作2卷。佚撰者名。八阵内容不详。《周礼·春官》郑玄注云:“孙子八阵,有苹车之阵。”知其有车阵。苹如同屏,苹车是有掩蔽、防护装置的战车。杜牧引《军志》有“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俱救”等语(《孙子十家注·势篇杜牧注》);《李卫公问对》卷上引此内容,谓是诸葛亮八阵,非孙子八阵;张预称此语是“《八阵图》曰”(《孙子十家注·九地篇》张预注)。三家所注出处已不相同。由于孙子八阵图内容不详,故后人多附会者。《武经总要前集·本朝八阵法》谓八阵为方、圆、牝、牡、冲(衡)方、罘置、车轮、雁行。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类·八阵》谓此为孙子八阵。不可靠。

[《吴孙子牝牡八变阵图》]
2卷。佚。《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通志·艺文略》著录同。书名原缺“牡”字,中华书局1982年版《隋书》据《历代名画记》补。佚撰者名。《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有《雄牝城》篇,以地形高下为据谈可攻与否。牝牡,犹言阴阳,《淮南子·地形训》:“至阴生牝,至阳生牡。”又云:“凡地形……后陵为牡,溪谷为牝。”

[《孙子兵法杂占》]
4卷。佚。《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通志·艺文略》著录同。佚撰者名。疑《太平御览》卷328所引《孙子占》即此书,其中讲到:“三军将行,其旌从容以向前,是为天送,必亟击之,得其大将。三军将行,其旌旗垫然若雨,是为天?,其师失。 三军将行, 旌旗乱于 上,东西南北无所主方,其军不还……”与《孙子兵法》“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的思想大相迳庭,显系后人伪托。

[《吴孙子三十二垒经》]
1卷。佚。《旧唐书·经籍志》始见著录。《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等亦有著录。佚撰者名。《太平御览》卷375引《吴孙子三十二垒经》之文有:“灵辅曰:‘移车移旗,以顺其意;衔枚而阵,分师而伏;后至先击,以战则克。’” 讲的是战阵部署及指挥问 题。《通志》作《吴孙子三十三垒经》,后面的“三”当是“二”之误。

[《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
佚。《汉书·艺文志》著录。佚辑者名。此书著录的篇、卷数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记“孙子十三篇”相差很大,二者应均有所据。《史记》两言“十三篇”意在强调十三篇为孙子亲著。《汉志》著录之书则可能是孙子十三篇之外的以“孙子”命名的兵书。如《孙子八阵图一卷》、《吴孙子牝牡八变阵图二卷》、《孙子战斗六甲兵法一卷》等,银雀山出土的 《吴问》、《四变》、《黄帝伐赤 帝》、《地形》、 《见吴王》 等佚文, 《通典》、 《武经总要》、 《孙子十家注》所引孙子佚文等,共20余篇、卷,似大都在“八十二篇图九卷”之中,它们在此书中应是独立编排,不与十三篇相混杂。

[《孙子略解》]
一题《魏武帝注孙子》、《曹注孙子》。此书曹操自称“略解”。书中举有擒吕布例,此事在建安三年(198),成书必在此后,此书不同版本内容略有差异。如孙星衍《平津馆丛书》影宋刊《孙吴司马法》本有曹注312条;《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则有曹注321条。曹注受汉儒治经的影响,重名物训诂;但他本人又是军事家,有“御军三十年”之经验,更重实际应用。因此,其注理论性、实践性兼备,是诸家注中最全面者。其主要特点:一是训解简洁而多能得其要旨。如注《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句说:“部曲为分,什伍为数”:注《行军篇》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句说。 “文,仁也;武,法也”;注《作战篇》“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句说,“钝,弊也;屈,尽也”。文字简炼切要,对于后人理解《孙子》本义具有创造性意义。一是少量征引他书言论、史例及个人实践经验等阐发《孙子》微旨,有的有新的发挥。如《作战篇》“取敌之利者,货也”句注引《三略》之言说:“军无财,士不来; 军无赏,士不往”; 注《谋攻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句:“《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御人也’。深得其意并足令人举一反三。同篇“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句下注云: “以十敌一 则围之,是将智等而利钝均也。若主弱客强,不用十也,操所以倍兵围下邳却生擒吕布也。”这种参证、例释虽不多,但开后来《孙子》注家以例释义之先河;其不拘泥于章句的思维方式则可启人意智。三是曹注本在文字校勘方面有很大价值。其注中有“一云”、“一作”、“三本作”之类的话,说明曹操曾用不同版本的《孙子》进行过参校。宋《武经七书·孙子》就是以曹注本为底本进行校勘的;《十家注》本也深受其影响。曹注本、《武经》本、《十家注》本三本相较,曹注本仍有独胜之处。如《势篇》曹注本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武经》本无“圆”字,不如曹注本;《十家注》本《九地篇》臆增“焚舟破釜”,则较曹注本劣甚。但曹注也有不足,有的因过于简略而言不尽意;有的则不够准确, 如谓 《形 篇》之“九天”、“九地”是指天时、地利即是。 关于此书版本, 《隋书·经籍 志》著录为二卷, 并注: “梁三卷”; 《旧唐书·经籍志》作十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作三卷;《群斋读书志》则作一卷。此后各代官私书目一般有著录。曹注《孙子》历代均受重视。至宋神宗时,颁行《武经七书》,只有《孙子》有曹注。另外,各代流传的《孙子》集注本中都有曹注。《十家注》本后成为《孙子》流传的又一重要版本系统。
可见《武经》系统、《十家注》系统都是在曹注本基础上形成的。除此之外,曹注单行本自身也作为《孙子》的一个重要版本而继续流传。

[《孙子兵书接要》]
一题《兵法接要》。佚。《新唐书·艺文志》、 《苏州府志》、 《山东通 志》均著录为孙武撰。误。《三国志·武帝记》:曹操“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隋书·经籍志》:“《兵书接要》一卷,魏武帝撰”。另有“《兵书接要》三卷,魏武帝撰” 等, 疑二者为一书。 《旧唐书·经籍志》 著录此书题 “接”作“捷”。古“接”、“捷”通,意为掌握兵书要领之捷径。此书可能有似于今之兵法类编。《太平御览》卷8、卷11中引有此书佚文,系杂占之语,说明书中有杂占类兵法语录。

[《孙子兵法》三国]
三国魏曹操、 王凌集解。 1卷。 佚。王凌死于嘉平三年(252),年书当在此前。孙星衍《孙子十家注·序》怀疑《通典》引“王子曰”的“王子”指的就是王凌。从《通典》所引“王子”几处注文看,其注语言精练,侧重疏义,善用比喻。如注《计篇》“卑而骄之”句说“善用法者,如狸之于鼠,力之与智,示之犹卑,静而下之”;注“赏罚孰明”说:“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注《虚实篇》“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句说:“一猫当穴,万鼠不敢出;一虎当溪,万鹿不敢过”。详细内容已不可知。曹注内容见《孙子略解》。

[《孙子兵经》]
张子尚注。佚。《隋书·经籍志》将此书著录于魏武、 王凌集解 《孙子兵 法》和贾诩抄《孙子兵法》之间。从位置上看, 是将作者看作三国时人。 支伟成 《孙子兵法史证·序》中说:“魏王凌、张子尚、贾诩,吴沈友,并有笺注”,称其为魏人,似亦据此。 这是最早用 “兵 经”命的《孙子》书。据《官板书籍解题略》,日本昌平坂学问所存《十家注孙子》中有张子尚注。

[《敦煌晋写本孙子注》]
是书仅存残页, 由日人大谷光瑞 (一说香川默识) 《西域考古图谱》 收 录。后罗振玉编入《汉晋书影》中,定为晋代写本。残页中间有横向界栏,上下各8行, 现只残存连接着的两下半页, 共 16行。第1-13行是《谋攻篇》结笔的一部分,第14行可能是空行或注文,第15行应是《形篇》篇题,第16行为《形篇》 开头的下半句。 内有双行夹注 两条。残页之文与存世版本内容上有些差异,如第4-6行“不知三军之任而同三军之权则军士疑覆矣”。其下有注:“覆败也”,今本“任”、“权”互到,且无“覆”字。这说明,此书是不同于传本,今已佚失的又一《孙子》注本。

[《孙武子行军气色杂占》]
托名孙武, “大约宋初人所为” (《琳琅秘室丛书》)。《读书敏求记》著录, 《九贤秘典》中收录。 内含《军 胜气象》、 《城吉气占》、 《战阵气象 占》、《阴谋气象占》、《暴兵气占》、《伏兵气占》、《云雾占》7篇。大致讲通过观察军队上面“气”的形状、颜色等来预测敌人动向,权衡利弊和应采取的对策。多数内容无科学依据。

[《孟氏解诂》]
一题 《孟注孙子》、 《孟氏解孙 子》。2卷。《隋书·经籍志》 始见著 录。宋后不见单独著录,可能其注收入集注本后,单行本不久即佚。其注现存《十家注》系统各本中。注留下来的甚少,可能有缺佚。内容偏重文字训诂,较少思想阐发,但亦多有可注意者。 如注 “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为“以物画地而守,喻其易也”, 甚得其意。 注 《计篇》 “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 之“道”为 “权术”,与诸家注异,可为一家之言。旧本多将其注置于杜牧之后,有的甚至放在诸唐人之后,宋人之前,比较混乱。孙星衍校《十家注》本始将其定位于曹注之后。唐人之前。

[《孙子兵法秘要》]
佚。《北堂书钞》卷115《将帅四》“思计如饥”句注说:“《孙子兵法秘要》 云:‘良将思计如饥, 所以战必 胜,攻必取也。’”可知隋唐之际曾有此书。然十三篇中无此言。当是孙子佚文或是《秘要》注文。

[《萧吉注孙子》]
佚。《通志·艺文略》始见著录。1卷。《宋史·艺文志》同,并云:“或题曹、萧注”,如此,则当是曹操和萧吉的集注。 《国史经籍志》 著录为3卷。 《崇文总目》作“萧古注”,“古”当是“吉”之误。民国萧天石撰《孙子战争理论之体系》称。作者曾于兰陵书院见过此书抄本。

[《群书治要·孙子》]
《群书治要》为魏徵等人选编的经史百家中有关国家兴衰言论之书。其中卷33摘有 《孙子》 之要者近千字,无篇 题,一以贯之,并带曹注。选录的主要内容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慎战、爱卒、唯民是保、知彼知已等,作战指挥方面的内容所摘甚少。所摘之文与传本有一些差异,可据之考察《孙子》及曹注在唐代的流传情况,为校勘 《孙子》 本文提供参考依 据。

[《李筌注孙子》]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2卷,《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作1卷,《郡斋读书志》作3卷。其注现存《十家注》系统各本中。李筌注的特点是“约历史,依《遁甲》”注解《孙子》内容。较多运用史例解释军事原则,对于人们理解 《孙子》 精义很有帮助。同时用 《遁甲》作注,为人们了解兵阴阳家的情况提供了一些资料。 另外, 他较早注意 探讨 《孙子》各篇次序与其思想脉络的 关系, 为后人系统理解孙子思想开辟了 新的思路。 其注释也有一些新的发现, 如 注 《虚实篇》“饱能饥之”句就较曹 注为佳。曹注为 “绝粮道以饥之”,失之偏狭。李筌注:“饥敌之术,非止绝粮道”,并举高颖所献平陈之策,司马景王讨诸葛诞之谋,李密疲弊宇文化及之事以证之,认为“但能饥之则是”,比曹注更符合孙子本义,也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用 《遁甲》 作注,难免有荒诞不经之 处。

[《杜佑训解孙子》]
现保存在《通典》内。撰者杜佑。其中《兵》典多以《孙子》之言为目,取历代事例及他人之言加以印证和解释。文中大量引用 《孙子》 文句并有的加以训 解,后人将其训解收入《十家注》中,成为其中一注家。其注多同曹注,间有个人阐发。其中保存了“吴子问”等部分《孙子》佚文和 “王子”、 萧世诚等人注解 《孙子》的佚文,《通典》所引《孙子》之文有些与传本有异,对考察唐代 《孙 子》传本情况和校勘 《孙子》 有重要价 值。

[《杜牧注孙子》]
约作成于大中三年(489)四月前。原书是在曹注本的基础上作的注,实际是二者的集注,分上、中、下3卷。现传世《杜牧注孙子》单行本,如《石室秘笈兵书》五函本、清抄本等,乃是从原书中辑出的本子。 《新唐书·艺文志》、 《郡斋读书志》亦著录为3卷;《直斋书录解题》作2卷;《通志·艺文略》则作1卷。 其注后被收入 《五家注孙子》、 《十一家注孙子》等集注本中。杜牧注孙子条数多,内容丰富,质量亦高,是曹操之后的第二大注家。他对孙子思想从总体上认识比较全面,认为“武之所论,大约用仁义,使机权”(《孙子注序》),较有些学者只见其诈不见其仁即进而褒贬为有见;注解注重“经邦致用”,从现实出发,总经新的经验教训,因此多有发明;大量征引史例和其他经典言论,以阐发《孙子》本旨,甚博而详,弥补了曹注过于简略的不足。如《势篇》:“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句,曹注仅 “皆 毁形匿情也”一句;杜牧注;“言欲伪 为乱形以诱敌人,先须至治,然后能为伪乱也;欲伪为怯形以伺敌人,先须至勇,然后能为伪弱也。”意新言详,同时也深化了曹注的思想。欧阳修《孙子后序》称杜牧 “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 甚博而 详”。但杜注亦有不足,陈?以“阔疏”贬之。

[《曹杜注孙子》]
曹操、 杜牧集注。《宋史·艺文 志》最早著录。3卷。杜牧《注孙子· 序》说:“予因取孙武书,备为之注,曹之所注, 亦尽存之, 分为上、中、下三 卷。”可知《杜牧注孙子》原书即是曹、杜集注,而非杜牧单注。

[《陈?注孙子》]
《新唐书·艺文志》始著录。 1卷。《郡斋读书志》作3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五家注孙子》中有其注。此书已不见,单行本亦亡。其注现存《十家注》系统各本中。《郡斋读书志》说,“以曹注隐微,牧注阔疏,重为之注”。欧阳修《孙子后序》中将其与曹操、杜牧注并称为“三家注”,其注虽在数、质量上均不若曹、杜,但也有不少纠谬补阙的新见,为后人所重。如《军争篇》“饵兵勿食”句,李筌、杜牧将“食”解为敌人造设的毒水、毒食、毒酒等,要求军队对此不要饮食。显为谬误。陈?指出,“饵兵,非谓置毒也”,谓“敌若悬利,不可贪也”,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贾林注孙子》]
《新唐书·艺文志》始著录。 1 卷。《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同。《国史经籍志》作3卷。其注曾收入《纪燮集注孙子》,此书已不可见,单行本亦亡, 现存 《十家注》系统各本中。贾林注比较简略,影响不是很大,但亦时有可采者。 如 《九地篇》“是故散地则无战”句,贾注:“地无关闼,卒易散走, 居此地者, 不可数 战。地形之说,一家之理;若号令严明,士卒爱服,死且不顾,何散之有?”不拘成说,有利于防止理解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纪燮集注孙子》]
一题《纪燮注孙子》。3卷。佚。《郡斋读书志》原本书作“集注”;衢“注”前无“集”字。但二本都说“唐纪燮集唐孟氏、贾林、杜佑三家所解”,可知此书应是集注,而非纪燮单注,但谓孟氏为唐人则误。 史籍中亦末见有纪燮注《孙子》的内容。

[《五家注孙子》]
《宋史·艺文志》著录。3卷。 佚。佚辑者名。五家为曹操、杜牧、陈 ?、贾隐林、孟氏。疑贾隐林与贾林为 一人,此书将孟氏置诸唐人之后,《十家注》 亦然,说明后者很可能是在 《五家注》的基础上扩编而成。《宋史》之后即不见著录,是《十家注》出现后,此书不久即亡。

[《梅圣俞注孙子》]
《郡斋读书志》著录为3卷,《通志·艺文略》则作1卷。现存明末梅士生刻本1卷。《十家注》 系统各本中有其注。所注条数甚多,在十一家中仅次于张预。其注注重探究《孙子》本义,时能正误补遗;语言也比较简洁洗练,颇显诗人遣词用字功力。如《行军篇》“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句, 前人多将 “众”解为敌人,梅注认为是“先行乎严暴,后畏其众离,训罚不精之极也”,解释为内部管理上的问题,始切本意。其注《九地篇》 “投之亡地然后存” 句说:“地虽曰亡,力战不亡;地虽曰死,死战不死;故亡者,存之基; 死者, 存之本 也。”言简意粹,甚为精彩。欧阳修对其注评价甚高,认为当与曹操、杜牧、陈?“ 三家并传而后世取其说者往往于吾圣 俞多焉”(《居士集》 卷43 《孙子后 序)》。朱熹则认为其注不及杜牧。

[《朱服校定孙子》]
《宋史·艺文志》著录。3卷。校定者朱服、何去非。此书在《武经七书》中。《武经七书》于元丰三年(1080年)四月开始校订,大约在元丰七年至八年颁行。此书校勘精审,又是官方郑重颁行,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元丰时官刊本已不可见, 现北京图书馆藏有清影宋 《武经七书》25卷本(白文);明初刻本(有曹注);日本静嘉堂文库有原?宋楼藏宋刊本(白文),《续古逸丛书》据以影复。该书流传注解本甚多,影响较大的有施子美《施氏七书讲义》,刘寅《武经七书直解》, 赵本学 《孙子书校解引 类》,黄献臣《武经开宗》,朱墉《武经七书汇解》等。从而形成了孙子书最大的《武经》传本系统。此书在文字上与曹注本相近,而与《十家注》本差异较大。

[《宋刊武经七书》]
原藏于陆心源?宋楼,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日本岩崎氏购去,现藏东京静嘉堂文库。可能是孝宗时刊本。每页10行,每行20字,白文无注,字划刚劲,有欧颜笔意,卷首总目录页有“礼部官书”4字九叠朱文大长印。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朱服校定《武经七书·孙子》有魏武帝注,此本《孙子》无注,陆心源推测, 可能是由元丰刊本削注而 成。此书与《十家注孙子》本差异较大,二者各有优劣。如《九地篇》中,《十家注》本增“焚舟破釜”4字, 不如《武 经》本善。但在《势篇》中,书《武经》本作 “如转石于千仞之山者, 势也”, “石”前缺“圆”字,则不如《十家注》本。

[《清影宋武经七书(四册)》]
北京图书馆藏。此书总目录页上有“虞山瞿绍基藏书之印”、 “铁琴铜剑 楼”、“菰里瞿镛”、“良士珍藏”及北京图书馆藏书五印。白文。上、中、下3卷。每页10行, 每行20字。 摹写甚 好,字体俊秀。版式与陆心源《?宋楼藏书志》所言宋刊《武经七书》本同,二者似同出一源。

[《王皙注孙子》]
《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 略》、《文献通考》均著录3卷。单行本已佚,其注现存《十家注》系统各本中。《郡斋读书志》 称: “皙经古本校正阙 误,又为之注。”《作战篇》“近于师者贵卖”句,王注 “师” 为“市”;《势篇》“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句,王皙注谓 “必” 当作“ 毕”。这些意见均与简本相合。《郡斋读书志》所言当有所据。其释义也时新见。如认为《九变篇》之“九”乃“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注《虚实篇》“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句说:“兵有常理,而无常势;水有常性,而无常形;兵有常理者,击虚是也;无常势者,因敌以应之也。”精譬而富有哲理。但其注也有错误,如将“以?投卵”之“?误作“锻”,并注为“冶铁”即是。

[《何氏注孙子》]
《郡斋读书志》著录。3卷。并 称:“右不题姓氏,近代人也。”《崇文总目》 题为何延锡注,2卷。 单行本已 佚。其注存《十家注》系统各本中。何注条数不多, 理论挖掘较少, 征引事例甚繁,对于普及《孙子》之义有帮助,但新见不多。作者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较深,有些观点有误。如认为“伊、吕、圣人之藕,岂为人间哉” (《用间篇》注) 即 是。注中保留了一些《孙子》佚文,有一定史料价值。

[《张预注孙子》]
《通志·艺文略》著录。1卷。其余书目不载。可能其注收入《十家注》后单行本不久即亡佚。现存《十家注》系统各本中。其注在十一家中数量最多,注意《孙子》各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单是训解字、词,在探讨《孙子》自身理论构架、系统理解 《孙子》 思想方面有所前 进。在对《孙子》一些词、句的解释和阐发上也多有新见。如注《军争篇》“朝气锐”句为:“朝喻始,昼喻中,暮喻末,非以早晚为辞也”,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说法;对《九地篇》“将有五危”的解释,注意各条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反对“一守而不知变”,甚有见地。征引史例贴切精练,无牵强堆砌之烦,博而切要,文字亦好,才华气势,有似杜牧。其注引录较多《孙子》佚文和诸葛亮、李靖等人的言论,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武经龟鉴》]
此书作成于宋高宗时。孝宗曾亲为之作序,并令“选择兵官,各赐一本”(《续资治通鉴》卷140)。《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均著录为20卷。现上海图书馆藏有宋刻本,北京图书馆分仅存卷1大部和卷2数节。撰者王彦。此书基本体例是举历代有关事例解释、论述《武经七书》中的军事原则,意在普及和实际运用。如对《孙子》,书中设《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势者,因利而制权也》等若干子目,分别举例并加以论述,使将官领悟《孙子》精义,以便于战争指导。

[《十一家注孙子》]
辑者不详,但《宋史·艺文志》录有吉天保辑《十家孙子会注》,学者多认为即是此书。所辑注家为三国曹操,梁孟氏,唐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宋梅尧臣、王皙、何氏与张预。刊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最早著录于尤袤《遂初堂书目》。分上、中、下3卷。此书宋、明、清代版本颇多,并有日本宽文年间刊本和朝鲜枫山官库活字本,以清孙星衍校本《孙子十家注》刊印和翻刻最广。由于该书不但为《孙子十家注》传本系统的先河,而且刻工精善、内容丰富,故为近世研究 《孙子》 者所重 视,尤其在校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此书现有上海图书馆藏3卷本;北京图书馆藏卷足本残本两种。 中华书局 1961年影印本、1962年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本为目前通行版本。此书清孙星衍没有见过,与明本、孙校本相比, 有许多独善之处。 如 《势篇》“故能择人而任势”句,杜牧注“……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余人守合肥……”《道藏》本、孙校本等“七”皆作“一”。《资治通鉴 ·建安二十年》 所记与宋本 《十一家注》 同,是宋本作 “七”独善。《军争篇》“此治气者也”句下注,明本、孙校本等较宋本《十一家注》 缺500余字。 此本当更接近于宋 代初刻本原貌,是孙子书最珍贵的版本之一。

[《十家注孙子》]
《官板书籍解题略》著录,日本昌平坂学问所存本。 无辑者姓名。 十注家 为:曹操、王凌、张了尚、贡诩、李筌、杜牧、陈?、孙镐、梅尧臣、王皙。与现存《十家注》相较,此书无孟氏、杜佑、贾林、何延锡、张预, 而多王凌、张子 尚、贾诩、孙镐,出入较大。此书是何人所辑,与吉辑本有无关系,尚不清楚。

[《施氏七书讲义》]
施子美解。此书现存最早刻本为金朝刻本,民国16年(1927)又有自强书局石印本。 日本有庆长、 元和、宽 永、元禄和文久年间刊本,而以文久3年(1863)东都官版书籍发行所本最为流行,也较精善。施氏注解详明条理,多引战史及历代兵家语录以相参证,表明作者个人的观点,宜于读者比较、鉴别。对《孙子》本意多有阐发。此书开创后世兵书标题讲章之先河,在中国兵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孙子发微》]
宋陈直中撰。佚。《温州经籍志》著录。《止斋文集》卷40中存陈傅良为此书所作序。从陈序看,此书是作者有感于南宋朝延偏安一隅五、六十年,“士大夫怀安顾耻言兵”,为济时救世而作,强调“兵事尚变”,反对对《孙子》“以训诂求之”。书中内容吸取了古人的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当时一些将领的实践经验,参以已意进行阐发,侧重于实际运用。

[《孙子解并武经简要》]
宋奇撰。2卷,佚。《宋史·艺文志》著录。内容、作者情况均不详。

[《孙子释文》]
撰者潘可大。戴表元《剡源文集》卷8中有《潘可大孙子释文序》,故知有此书。后不见著录,是早亡佚。戴序称,此书折衷《孙子》之意,“称仁人之兵,主于除天下之害, 其杀之也, 所以生之”,“本 《孙子》所末讲, 而学《孙 子》之家所末悉”,“其心仁,其术慎,其于诈利也远矣”。从戴氏之言可窥见此书内容之大端。

[女真文《孙子兵法》]
译者不详。据《补元史艺文志》记载有“女真字孙膑兵法”,《孙膑兵法》自汉代失传,1972年始由山东临沂出土竹简本。 古人长期疑孙膑与孙武为一 人,二人所著为一书,所以疑此“女真字孙膑书”即《孙子兵法》之讹,从金朝女真人武举必考“孙吴书十条”的记载,也可以证明《孙子》必有女真文译本。

一字长蛇阵
yī zì cháng shé zhèn
〖解释〗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张飞云:‘哥哥,是个什么阵?’关羽云:‘兄弟,唤作一字长蛇阵。’”
〖示例〗

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解释〗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示例〗

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锋矢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也是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锋矢阵的防御性较鱼鳞阵为好,前锋张开的“箭头”可以抵御来自敌军两翼的压力,但进攻性稍差,阵形的弱点仍在尾侧。

鹤翼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战术思想:左右包抄。鹤翼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偃月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

方圆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战术思想:密集防御。方圆阵的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雁行阵: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个人认为,“骑铁”很适合使用。

长蛇阵:用于行军或追击的一路纵队,机动力强,战斗力弱。

衡轭阵:与长蛇相似,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战斗力较长蛇阵强。“武田八阵”是很有代表性的阵形,另外还介绍一种车悬阵,车悬阵为日本战国名将上杉谦信所创。车悬阵的与方圆阵相似,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不同之处在于,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不容质疑,这种战术是很优秀的。车悬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